[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 优秀书法作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19587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 优秀书法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 优秀书法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 优秀书法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 优秀书法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 优秀书法作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 优秀书法作品 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盼望对你有用!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观赏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图片1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图片2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图片3 何绍基优秀书法作品图片4 何绍基生平简介 何绍基(1799年1873年),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名东洲居士,晚号猿叟。他是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何绍基代表作品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其父何凌汉,官户

2、部尚书。何绍基早年是阮元、程恩泽门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乙未恩科乡试第一(解元),道光十六年(1836年)中式二甲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等职,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因谤卸官,主讲济南、长沙等地书院。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藏书家。何绍基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 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一同诞生于东门乡东门村一耕读民家。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食于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8岁随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泽门生。18岁应京兆试,取眷录。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优贡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

3、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为官仅两年,次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谗言所害,降官调职。遂辞去官职,创立草堂书院,讲学授徒,咸丰六年(1856),由四川动身,经陕西等地到达济南,主讲于山东泺物书院。讲学之余,尽游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珍宝泉、千佛山等处,留下很多诗句。咸丰十年(1860年),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离开济南赴长沙。前后在山东和长沙城南书院教书达十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光绪四年(1873年),病逝于苏州省寓,葬于长沙

4、南郊。 书法形体的美 假如说,西方绘画精意刻画人体是为了歌颂大自然造物的形体美的话,那末,中国书法运用点画组合成的文字结构,表现的是一种近乎抽象,近乎概念,而实在是能够塑造多姿多式的以实带虚的形体美。 古代的象形文字(俗称篆字),其形体是由画绎而成,如日、月、山、川、虎、猴、鹿、龟,文字的.作用不同于画,这打算了象形的字是非常概括、极度精炼的画,对物象力求删繁就简的特征,使象形文字的形体,较之物象又似是而非,似非实是,罩上了一层朦胧、迷惘的颜色,具有耐人揣摩、发人想象的变形美。 中国汉字的几经变革,使象形文字成了象形渐失,而仅存以点画间架、搭配成形的楷书(包括草书、行书之类)。这类楷书,以表象

5、论,好像不具形象而只具形式,但在识者的慧眼里,它依旧有着内在不更的可以作为图画欣赏的形体美。如明人王世贞称:石室先生(文同)以书法画竹,山谷道人(黄庭坚)乃以画竹法作书,其风枝雨叶则可偃蹇侧斜,疏棱劲节则亭亭直上。又如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也正是从黄庭坚的行楷书法里,领悟借鉴到画墨竹的妙谛的。诚然,初学书法的人,是很难从楷书里体会到画书般的形体美的,可是,具备了相当的美学修养和丰富的艺术联想,一旦接触到书林的名迹绝作,就不难油然生发出这种饶有跨度的观赏力和理解力,而且是那样地自然,一无附会牵强。 南宋姜夔论述字形称: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士,劲者如武夫,媚者

6、如美女,敬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这段文字从本人长期的.生活的阅历里,指示出长、短、瘦、肥、劲、媚、敬、正的形体,给人勾画出各类人物的典型神态。论说虽近于概念化、程式化,而也包含着一般人习惯性的美学观赏标准。修长的形体给人以清丽俊美感,扁平的形体给人以敦厚稳重感,宽绰的形体有坦达阔博感,紧结的形体有谨严机敏感,规正的形体有庄重感,奇怪的形体有险绝感,稚拙的形体有天真感。 书法艺术的结构讲究空间美,变幻美,法无常法,形无定形,这千姿百态的美的结体,似乎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实则不然,一点失所,若美人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折一股。在书法的结构间架上,点不失所,画不失节,疏实相生,纵横可象,才能绝缘于荒率,怪诞和板滞,塑造出或巧丽、或雄恣、或古拙、或闲适的形体美。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