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城市调研报告(共80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19543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3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宁城市调研报告(共8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海宁城市调研报告(共8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海宁城市调研报告(共8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海宁城市调研报告(共8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海宁城市调研报告(共8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宁城市调研报告(共8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城市调研报告(共80页)(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调研报告海宁一、宏观环境分析(一)城市概述1、地理位置海宁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邻海盐县,南濒钱塘江,西接杭州余杭,北连桐乡、嘉兴市秀洲区。市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古陆残屿与低丘集中分布在境东北和东南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海宁市区位优势明显,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余杭区,南濒钱塘江,为连接杭州和上海的重要桥梁,也是三角城市群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2、城市规模截止2013年末,海宁市总面积700.5平方公里,现辖8个镇、4个街道、3个省级经济

2、开发区,中心城区主要设有四个街道,据海宁市统计局数据,2000年海宁市城市面积为101.3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10.60平方公里。2003年,经过行政区域调整,城市面积扩大到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达19.15平方公里。2013年海宁市区建成区面积更进一步扩大到了35.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比2000年扩大了3倍多。3、行政区划从行政区划上来看,海宁市位于嘉兴市的南端,西与杭州余杭区交界。海宁属嘉兴市下属县市,市区下设海州街道、硖石街道、海昌街道和马桥街道,辖黄湾镇、袁花镇、丁桥镇、斜桥镇、盐官镇、周王庙镇、长安镇和许村镇8个镇,此外,还设有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

3、农发区和临杭经济开发区。 海州街道:海洲街道境内拥有海宁市行政、体育、文化中心,街道辖区内商贸繁荣,海宁中国皮革城、缔艺家家居广场坐落其中,未来还是以行政、文化、商贸为主。 硖石街道:已形成“西山路两侧文化旅游休闲区、工人路一带的商贸购物区、中心菜场为核心的食品销售区”和“人民路服饰一条街、紫阳路娱乐一条街、仓基河饮食一条街”的“三区三街”的三产主战场,主要以服务业为主。 海昌街道:主要作为城市工业功能区块、是省级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所在地、海宁的北大门。形成以袜业、纺织、皮革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 马桥街道: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经编制造工业基地。此外马桥街道种养业发达,目前已成为全国最

4、大的日本鳖养殖地和浙北重要的种禽养殖基地。未来主要以发展轻工业和养殖业为主。 黄湾镇:基本形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 袁花镇:以太阳能、轻纺针织、电珠灯泡、新型建材等四大工业产业为主导,太阳能热水器制造迅猛发展,成为继山东济南、江苏常州后的国内三大制造基地之一。 丁桥镇:全镇形成了以彩印、塑胶、经编、电光源、建筑安装等为主的多元化经济格局。 斜桥镇:全镇形成了以皮革及相关产品、印刷包装、轻纺服装和食品加工等“亿元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格局,并具备较好的竞争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实力。“斜桥榨菜”作为斜桥镇的传统产品,是海宁市的著名特产。以“庆云桥”千张为主导的豆制

5、品又是斜桥传统农产品中的一大特色,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 盐官镇:工业上以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盐官五金机电产业区以及海宁电镀专业加工区组成的特色工业功能区为依托,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和五金机电两大主导产业为支柱,软磁、五金、机电、化工、电镀、服装、纺织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是国家火炬计划软磁材料产业基地和家具(建筑)小五金生产基地。 周王庙镇:主要是以皮革及相关产品、化工、箱包、印刷包装、电子等“亿元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格局。 长安镇:工业上形成成品沙发、皮件制革、五金制锁、印刷包装、丝绸纺织五大行业结构;农业上形成花卉、苗木、特种水产、优质水果四大特色产业块。 许村镇:形成了以家纺中小企业集群为

6、基础、特色工业区为支撑、专业化市场为依托的原料供应、面料织造、成品加工、印染后整理和产品研发设计、质量检测、销售一条龙的区域特色经济,是著名的中国布艺名镇。4、人口特征(1)人口数量和结构2013年末海宁市常住人口约为82.26万人左右,而同年海宁市户籍人口约为66.91万人、外来暂住人口约34万,属于人口输入型城市。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有27.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32%。对比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海宁城镇居住人口增加了16.61万人,城镇居民比例由34.77%提升到了49.28%,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一般来说,人口密度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

7、发展程度以及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海宁市的人口密度仅次于嘉兴市区和平湖市,与嘉兴市区的差距相差不大,位于嘉兴市的中上游,对人口的吸纳能力相对不错。嘉兴常住人口分布及人口密度地区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常住人口(万人)61.2758.9257.4243.0980.7067.1881.58面积(平方公里)426542507508668537727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43810871133848120812511122(数据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嘉兴统计局)5、交通环境(1)区域交通环境海宁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几年区域内交通环境不断优化,高速公路、

8、铁路、水运各显神通。公路方面,沪杭高速与杭浦高速横穿海宁辖区,快速链接杭州、上海,纵向有嘉绍高速、杭州绕城高速东线和钱江通道,连接嘉兴、萧山、绍兴和宁波等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二横三纵”高速公路网。铁路方面,主要有沪杭铁路和沪杭高铁,其中沪杭铁路经过海宁市区,到往杭州、上海路程均在1小时以内,沪杭高铁主要经过海宁西部区域。 市域内河流较多,航运较为发达,定级内河航道有46条,总长371.45公里。主干线航道与京杭大运河相连,直通嘉兴、上海、湖州等长三角发达城市,并与铁路、高速公路网相连,港区内有大小码头165个,泊位245个,港口吞吐量每年约在1300万吨。(2)城市交通环境海宁市地形具有东西

9、狭长的特点,东西向交通量大,但东西向主干线交通的畅通性不足;南北向交通通道分布不尽合理,影响了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公路技术等级结构不尽合理,二级公路比重相对偏低。现阶段,海宁市正在积极构筑市域内部综合交通网,强化交通配套建设,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切实提升综合交通效率,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规划方向如下:完善公铁交通建设:配合嘉绍高速、钱江通道、沪乍杭城际轨道等重大过境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硖许、硖尖、硖崇公路等公路网主骨架,形成“一环三横十纵十连”干线公路网络。实现至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绍兴等周边省市“一小时交通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成“一中心、一总站、三枢纽、十车站”的公交站场网

10、络。一中心:海宁市客运中心;一总站:公交总站;三枢纽:火车西站公交枢纽、皮革城公交枢纽、火车站公交枢纽;十车站:尖山汽车站、丁桥汽车站、盐仓汽车站、海宁汽车西站、盐官汽车站、袁花汽车站、马桥公交车站、斜桥公交车站、郭店公交车站、周王庙公交车站。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杭平申线、京杭运河二通道建设,建成“两横两纵”骨干航道网,形成干支直达的内河航运体系。建成“三区、二码头”的港口体系。(二)经济情况1、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海宁市的GDP总量自200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每年9%以上的增幅上涨,整体经济总量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趋势,至2013年已达到635亿元的历年峰值,经济总量在嘉兴市内排名也位

11、于首位。GDP排名区/县/市2013年GDP(亿元)2013年常住人口(万)人均GDP(元)人均GDP排名1海宁市63582.2677194.2612桐乡市57582.7569486.4033平湖市46568.2868101.9344南湖区38062.5460761.1165嘉善县37557.3465399.3756海盐县32543.5874575.4927秀洲区25159.0542506.357合计嘉兴市3147.6455.869056.6(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公报)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海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在每年10%以上的幅度增长,整体消费能力逐年提升,2013年城镇居民年

12、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41397元(嘉兴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087元),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为24041元(嘉兴同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为24851元),整体消费能力领先于嘉兴市平均水平。海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楼市购买力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海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2007年的131.07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368.35亿元,6年间翻了近三倍,年均增长20.8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由2007年的43.08%提高到2013年的58.13,提高了15.05个百分点。表明海宁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经济产业的拉动,而投资性经济拉动表现的

13、不是特别明显,这对海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房产开发投资最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规规模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其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贡献率由2007年11.89%提高到2013年22.7%,提升了10.81百分点。4、产业结构及产业规划从近年来海宁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情况来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减小,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大。但目前依旧是第二产业占比最大,为海宁市的主导产业。2013年,海宁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据GDP的57.5%,第二产业中的皮革、家纺、经编为海宁的三大支柱产业。工业产业持续稳定性较好,从而也促使其经济也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这对区域的就

14、业机会、工资收入、楼市购买力等都有一定利好。皮革:属于海宁的主导产业,海宁中国皮革城建成于1994年,是浙江省重点市场,我国规模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家纺:属于海宁的优势产业,海宁家纺业的产业约占国内市场的1/3.装饰布、袜业享誉全国,海宁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海宁家纺园区位于许村镇。经编:属于海宁的优势产业,经编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5%,已形成服饰、装饰、产业用布三大类经编产品,产品出口国家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和中东、东南亚地区,被称为“中国经编名城”。海宁经编园区位于马桥街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海宁市的第三产业逐年增长,说明海宁市包含交通运输、信息传输、批发和零售业,

15、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均在稳步发展,并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第三产业结构占比38.5%,同年嘉兴市为40.2%,杭州市为50.9%。政府预计2020年末海宁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达:3:55:42。可见政府有意将海宁市的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也说明本市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正在开始由工业为主要推动力量向着服务业为主要推动力量转变。届时厂房的需求量将会逐步减小,而办公用房和商住用房的需求量将会增大,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房地产行业在海宁的良性发展。2007-2013年海宁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图(三)城市定位及未来发展规划1、城市定位海宁市区域发展定位为杭州湾地区先进的轻工制造业基地、国家观潮旅游胜地、浙江省的文化名城、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和嘉兴市域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2、城市发展规划 空间发展策略:“东进、南扩、西延、北联” 城市空间结构:构筑“四廊、七组团”的山水园林城市空间格局。“四廊”:沿沪杭铁路、长水塘、长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