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194500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斜塔上的实验教学方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说出这些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3能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并说出其表达作用。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版块:明确任务老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气机。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观察、勤于思考,说不定哪一天你也会有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文中的主人公伽利略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

2、是: PPT1 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说出这些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并说出其表达作用。模块二:基础积累教学版块1:介绍斜塔PPT2 (比萨斜塔图片)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1987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著名的比萨斜塔。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是奇迹广场的三大建筑之一。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

3、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教学版块2:词语积累PPT3 读准加点的字词,理解成语的意义。祈祷 卷帙 赫赫有名 嘘声漫不经心 默默无闻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等因奉此这篇文章中有一些难读的生字词和含义丰富的成语,我们先来解决这些课文阅读中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读准屏幕上的这些词语,并说说屏幕上成语的意思。(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并组织交流。时间约3分钟)PPT4

4、读准加点的字词,理解成语的意义。祈祷(qdo) 卷帙(junzh) 赫赫有名(hh) 嘘声(sh)漫不经心 默默无闻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等因奉此我们给这些难读的生字词注上汉语拼音,同学们看着拼音读一读。其中“卷帙”的“帙”不要读成shi,“嘘声”的“嘘”很容易读成xv,千万要注意。“漫不经心”形容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是随便的意思。“默默无名”形容不出名,不为人知道。“一劳永逸”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的意思。在文中用来形容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科学论断的极端迷信。“心不在焉”是心思不在这里的意思。文中形容伽利略对自然现象、自然科学十分感兴趣,而对学校的教学不感兴趣。“等因奉此

5、”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要理解它们的意思,而且还要在自己的作文中活学活用。PPT5请同学们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解决了朗读时的拦路虎,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朗读的既准确又流畅。(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时间约8分钟)模块三:整体感知教学版块1:扩写标题PPT6扩写标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把标题扩写成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准确清晰地概括事件地重要信息(人物、地点、时间、原因、经过、结果等),不超过50个字。 刚才,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已经扫清了文中的字词障碍。现在

6、,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把标题扩写成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准确清晰地概括出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句子不超过50字。(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扩写句子,并组织交流。时间约5分钟)PPT7 伽利略为了验证自由落体的理论在比萨斜塔上当众用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做实验并获得了成功。通过交流,大家明确斜塔上的实验的主人公是伽利略,实验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实验的器材是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实验的原因是为了验证“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就是自由落体的理论。当然,实验成功了,伽利略用自己的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理论的正确。因此,老师扩写的句子就是这一

7、句,现在拿出来与大家交流,相信同学们比我做得更好。教学版块2:评价标题PPT8评价标题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思考“斜塔上的实验”这个标题是否全面、恰当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为什么?文章的标题应该全面、恰当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思考“斜塔上的实验”这个标题是否全面、恰当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为什么?(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时间约5分钟)PPT9挂灯摆动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标题“斜塔上的实验”没有全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除了描述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还详细描写了教堂挂灯摆动的启示和伽利略孩子和学生时代

8、的经历。PPT10挂灯摆动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孩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教学版块3:修改标题PPT11修改标题文章的标题是否需要修改呢?请结合课文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既然“斜塔上的实验”这个标题没有全面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文章的标题是否需要修改呢?请结合课文内容阐述你的理由。(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时间约5分钟)PPT12“斜塔上的实验”这个标题突出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表现伽利略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虽然“斜塔上的实验”这个标题没有全面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9、,但是这个标题突出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从而突出表现伽利略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版块4:理清顺序PPT13课文为什么没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目的何在?课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学生和孩提时代的经历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人物传记的一般写作是以时间为序的,这样写条理清晰,符合逻辑。但是课文却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同学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没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用意何在?(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可以展开辩论。时间约5分钟)PPT14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人胜,吸引读者;再略

10、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最后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交流,相信都明白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以时间为序,首先写他孩童时代、少年时代的事情,接着写他发现摆的规律,最后写斜塔上的实验。这样写条理清晰,符合人物传记的写法。但是比较平实。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人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回过头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

11、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教师出镜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朗读课文,明确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顺序知道了作者不按常规顺序写作的独特用意,相信大家对伽利略有了一定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着重来探讨伽利略的可贵精神。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斜塔上的实验教学方案主讲老师:常州市勤业中学 王庆华年级:七年级 学段: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根据伽利略的经历,结合课文内容,归纳伽利略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科学精神,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会或感情。2通过情境联想,能合理想像、表达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模块一:明确任务教师出镜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

12、文,明确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那么伽利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重大的发现?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同学们学习的东西?这节课我们将一一为大家揭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PPT11能根据伽利略的经历,结合课文内容,归纳伽利略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科学精神,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会或感情。2通过情境联想和合理想像、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模块二:人物评析教学版块1:走近伽利略PPT2伽利略的照片,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课文的主人公是伽利略,首先就让我们走近伽利略,了解伽利略的生平。伽利略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西部海

13、岸的比萨城,十二岁时,进入佛罗伦萨附近的瓦洛姆布洛萨修道院,接受古典教育。十七岁时,他进入比萨大学学医,同时潜心钻研物理学和数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伽利略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便离开了比萨大学。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仍坚持科学研究,攻读了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许多著作,做了许多实验,并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论文,从而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当代的阿基米德”。伽利略在25岁时被比萨大学聘为数学教授。两年后,伽利略因为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触怒了教会,失去这份工作。伽利略离开比萨大学后,于1592年去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一直到1610年。这一段时期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在这里,他在力学、

14、天文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1610年,伽利略把他的著作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发表出来,取名为星空信使,这本书在威尼斯出版,轰动了当时的欧洲,也为伽利略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伽利略被聘为“宫廷哲学家”和“宫廷首席数学家”,从此他又回到了故乡佛罗伦萨。伽利略在佛罗伦萨的宫廷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但是他的天文学发现以及他的天文学著作明显的体现出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因此,伽利略开始受到教会的注意。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1642年1月8日,凌晨4时,伟大的伽利略为科学、为真理奋斗一生的战士,科学巨人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在他离开人世的前夕,他还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15、:“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更加形象的了解伽利略。PPT3 介绍伽利略的视频(约7分钟)。教学版块2:走进伽利略PPT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伽利略具有创新精神的段落或语句并加以分析,在文中做批注,准备交流。没有创造力,科学就失去生命力。伽利略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文,走进伽利略。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伽利略具有创新精神的段落或语句并加以分析,在文中做批注,准备交流。(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批注,交流。时间约8分钟)PPT5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代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伽利略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