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18896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 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 俄语题目 -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吉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设计、调研等工作基础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成果。对本人实验或设计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承诺书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绪论 2 .3一、中俄 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4

2、(一)方鸿渐 4(二)毕巧林 5二、中俄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相似性 5(一)时代背景的相似性 5(二)出身和所受教育的相似性 6(三)个人性格的相似性 7(四)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8三、中俄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差异性10(一)时代背景的差异性10(二)对待爱情的态度的差异性11(三)对待现实的态度的差异性12(四)阶级属性的差异13(五)民族特性的差异14(六)艺术特色的差异15四、结语16.致谢18参考文献19绪论多余人形象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俄国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都曾经出现过,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种典型形象,描述的是贵族知识分子,他们出身高贵,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胸怀理想,

3、但由于阶级局限性,又不能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他们看到了社会的弊病,但在反动专制和农奴制的统治下又无能为力,他们虽有改革的抱负,但又缺少实践的勇气与智慧,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在彷徨和苦闷中沦落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中国的多余人出现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他们大多是中上阶级知识分子,有思想有知识,期望振兴中华,却找不到出路。在中俄近代文学中都出现过很多多余人形象,比较著名的俄罗斯多余人形象主要有叶甫盖尼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博洛莫夫等,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比较著名的多余人形象有涓生、觉新、肖涧秋、倪焕之、周萍等,本文摘取其中的毕巧林和方鸿渐两个文学形象来做研究,本论文主要从这形个文学形象的性格、出身、

4、背景及命运的悲剧性异同方面来分析。 19- 20-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ianqiu, Ni Huanzhi, Ping . . , , , , ,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 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摘要:“多余人”一词诞生于19 世纪的俄国文坛.本文主要通过对围城和当代英雄中主人公方鸿渐和毕巧林的分析来阐述中俄两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异同。关键词:多余人 方鸿渐 毕巧林 异同前言多余人形象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俄国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都曾经出现过,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种典型形象,描述的

5、是贵族知识分子,他们出身高贵,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胸怀理想,但由于阶级局限性,又不能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他们看到了社会的弊病,但在反动专制和农奴制的统治下又无能为力,他们虽有改革的抱负,但又缺少实践的勇气与智慧,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在彷徨和苦闷中沦落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中国的多余人出现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他们大多是中上阶级知识分子,有思想有知识,期望振兴中华,却找不到出路。在中俄近代文学中都出现过很多多与人形象,比较著名的俄罗斯多余人形象主要有叶甫盖尼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博洛莫夫等,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比较著名的多余人形象有涓生、觉新、肖涧秋、倪焕之、周萍等,本文摘取其中的毕巧林和方鸿渐

6、两个文学形象来做简要分析。一、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1)方鸿渐方鸿渐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个乡绅家庭,他秉承了父亲的意愿上了大学,但是他不愿意学土木和社会学哲学等,选择了被人所鄙视的中国文学,在岳丈得住下出国留学,在欧洲三国留学,最后在美国买了一张假文凭回国了,但是他并没有学到能发挥作用的知识,在社会上不断碰壁,只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谋一份职业,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失败更加剧了其悲剧性,最后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个多余人。2)毕巧林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出现的第二个多余人形象,但是毕巧林比奥涅金更有才华,其悲剧性也更深刻,主人公毕巧林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身上充满了贵族气质,器宇轩昂,原来是一位精力充沛、

7、才智过人的贵族青年,但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法施展才能,对当时的贵族阶层空虚无聊的生活感到厌倦,但又无法摆脱,只能放任自流,玩世不恭,结果成了只好在一些无聊小事上消耗自己生命的多余人。二、 中俄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相似性1)时代背景的相似性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俄国,沙皇的统治更加严酷,更加黑暗,农奴制根深蒂固,人民遭受残酷压迫,人性受到压抑,社会矛盾激化,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即将进行工业革命,而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矛盾日益激化,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入俄国,俄国一部分先进的贵族和知识分子接受了先进的西方文化,他们看到了俄国沙皇统治的黑暗社会的落后,胸怀改革的抱负,但

8、是无奈自身力量薄弱加之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们就成为了既不能造福社会也不能获得个人幸福的多余人。中国20世纪上半叶也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华民族正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阶级矛盾尖锐,国家暗无天日,民族危机严重,而此时期也是中西文化深刻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大都是受五四文化影响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东西方文化的熏陶中他们表现了先进的一面,但是面对民族危机极深刻的社会矛盾,他们又无能为力,在新旧制度的大变革环境下,他们成了中国社会的多余人。可见,中俄文学中多余人出现的时代背景都是在国内经历着深刻社会矛盾,又面临着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在深刻

9、的社会变革中诞生了独特的一群多余人。2)出身和所受教育的相似性毕巧林出生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俄国贵族家庭,从小养尊处优衣食无忧,接受的也是贵族式的教育,成年之后就频繁出入贵族社交界,并很快崭露头角,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又不断接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腐化的生活,尝试着改变,期望着有所作为,但是其所受的贵族教育培养了他只有空想缺乏实践的无作为主义思想,虽不满现状却无力改变,只能在苦闷彷徨中虚度生命。方鸿渐出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出身于江南的一个富裕人家,只是因时局动荡,家业已毁,但是他还是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并且秉承了父亲的愿望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进步的表现,方鸿渐在大学选择了中国文学,并且在岳丈的资助下远赴重洋,先后在三个国家留学,学习了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但是他都只学了个皮毛,并没有学习到西方进步思想和灿烂文化的精华,导致其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应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只能在别人的帮助下维系生活,落得个悲剧收场。3)个人性格的相似性两部作品相似的时代背景和结局的悲剧性决定了方鸿渐和毕巧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