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18743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第一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2021.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

2、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

3、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

4、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

5、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

6、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

7、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

8、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

9、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洗桃花水的时节 铁凝 一场场黄风卷走了北方的严寒,送来了山野的春天。这里的

10、春天不像南方那样明媚、秀丽,融融的阳光只把叠叠重重的灰黄色山峦,把镶嵌在山峦的屋宇、树木,把摆列在山脚下的丘陵、沟壑一古脑儿都融合起来,甚至连行人、牲畜也融合了进去。放眼四望,一切都显得迷离,仅仅像张张错落有致、反差极小的彩色照片。但是寻找春天的人,还是能从这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你看,山涧里、岩石下,三两树桃花,四五株杏花,像点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唤着你、引逗着你,使你不愿收住脚步,继续去寻找吗?再往前走,还能看见那欢笑着的涓涓流水。它们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

11、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虽然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 温泉镇的溪水是条热水,温泉镇也是因此而得名。一座几省闻名的温塘疗养院就设在这里。我就是在春天,去那里看望一位住院的亲人。 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水有多大?温度有多高?那些身患宿疾的人们是怎样接受它的治疗的;对健康人,温泉的意义到底又在哪里? “别闭眼,看磕着哪儿。”一位老大爷吆喝着他身边的小姑娘。 小姑娘抬起头四下望望,有些不好意思地眨着眼睛,脸上泛起一阵阵绯红。这使我又想起了山野里点燃起来的那些桃花、杏花,刚

12、才的倦意也顿时消散。 “去温塘治病?”我问大爷。 “去洗桃花水。”大爷告诉我,一面攥起拳头捶打自己的膝盖。 桃花水?我虽不理解大爷的意思,却骤然感到大爷的话是那么新鲜、怡人,比刚才小姑娘的脸色所给予我的还要浓烈、美好。 正午上车,黄昏前到达温泉镇。下车后,果然同车人大都进了这座有着现代化规模设施的温塘疗养院。办完探视手续,我才想起寻找我的邻座大爷。但拥在住院处窗前的人群中却没有大爷和那位小姑娘,只有“桃花水”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地在我耳边“流动”起来 紧挨着疗养院的是真正的温泉镇,这是个二百来户的山村。一条陷在干燥黄土里的红石板小路顺坡而下,街里几家旧板搭门脸,和门内作为营业标志的幌子,装点了这座

13、旧镇的古风。尤其一家理发店内伸出的白布牙旗,更能使人想到古代那些古道驿站。几家烧饼铺是近两年新开张的,门上大都是用店主人的姓氏写着“王记烧饼铺”“何记烧饼铺”一位姓邢的掌勺大爷,一边提刀切着饼丝,一边告诉我,半小时之内他做过四十份炒饼、四十碗豆腐汤,速度和质量都得到顾客的盛赞。 “四十份炒饼,有那么多吗?”我问。 “怎么没有?眼下正洗桃花水。” “桃花水?在哪儿?”我一连串地追问着。 “你顺街往西走走。” 吃完大爷的炒饼,我出门一直向西走去,不多远已是村口。土山脚下那是什么?似霞、似雾、似流动着的火焰,莫不是一片桃林?我终又看见了那点燃在北国春天里的熛红,这才是春的信息。可桃花和水又有什么关系

14、呢?我决定再向前走。不断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迎面而来,有男有女,但大都是腿脚不利索的老人。老人们边走边用精湿的毛巾擦着脸,拧出毛巾中的水珠。他们腿脚虽欠佳,个个面容却很舒展。水,水,我好像闻到了水的芬芳。 一条坚硬、光明的小路直通桃林,原来桃林的那边才是温泉的源头。刚才远处所见并非雾,那是温泉源头的蒸气。那些面容舒展的老人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穿过桃林,那边果然是一片温暖的浅滩,金黄色沙粒上蒸腾着热气。洗桃花水的人们都聚集在这里。人们在浅水里围着一个涌出地面的泉头,高挽起裤腿,双膝跪入水中,默默地接受着大自然的陶冶。人们没有言语,只有对水的虔诚。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个小小的温泉源头,一片浅浅的温沙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温泉镇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更愿走出浅滩去享受那淋漓尽致的温泉浴。两座温泉浴室出现在温泉镇的红石板街上。 女浴室里,姑娘们那阵阵无所顾忌的嬉水声互相碰撞着溢出窗外,吸引我走了进去。温泉镇的女浴室可不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这是一座墙壁镶有洁白瓷砖的水泥建筑。水池足有半个游泳池大,水也是饱满、充裕的。姑娘、媳妇们就在这里脱掉穿了一冬的厚棉衣,潜入水池,尽情享受水的抚爱。对,是抚爱。不然她们的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