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18708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一、阅读选段(一),回答下面的问题。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快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周均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均有时候静立不动,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渲”字用音

2、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3、文中有2个表达“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绿色渲染和 翠色欲流。我还从课外积累了个,分别是颜色青翠和广阔碧绿。4、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欲望;想要;需要;将要。在这里应当是第( )种解释。(2分)5、默读选段,你肯定感触很深,请你用一种词来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然后用这个词造句。这个词是:舒服。造句: 。6、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7、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真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答:突出了草原的广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3、8、“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这种境界”,指的是作者置身于这布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9、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也许在回味什么呢?答:它们也许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它们也许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它们也许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1、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是从上 到下 。二、阅读选段(二),回答下面的问题。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达到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

4、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某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浮现了一群马,立即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奔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 洒脱)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5、。 (襟飘带舞)、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3用“”画出文中的比方句。并仿写一句。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 ”画出句子。5、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答:体会到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奔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并且神似。 6、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 2.白杨一、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讲大戈壁没有( ),没有( ),也没有( )到处都是( ),又将铁路沿线的白杨( ),就像戈壁滩上的( ),再讲爸爸向孩子简介白杨不怕( ),不怕( ),那儿需要,她

6、就在那( ),最后讲爸爸借白杨树体现自己( )。二、写出近义词清晰(清晰)表白(表白)沉思(深思)挺秀(挺拔)消失(消逝) 肯定(拟定)三、读下面一段话,做练习白杨树历来就这样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不久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她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共三句,简介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来:,、直 、坚强 3、不软弱,不动摇3.冬阳童年 骆驼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

7、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教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1、骆驼咀嚼的样子是如何的?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2、为什么“我的牙齿也动起来“?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3、文中画“ ”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种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4

8、、从这一段的描述中你觉得小作者喜欢骆驼吗?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把。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1、作者的城南旧事重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画下来。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阐明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 “

9、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是说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3、“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浮现。4.童年的发现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烨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回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shun b( )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觉得在同窗中间只有我一种人具有飞行的tn f( ),可是,有一

10、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种人决定去见我们的教师,让她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给文中带点的字词选对的解释划上“ ”。 欲: 欲望 想要;但愿 需要 将要 明白: 清晰;明确 公开的;不模糊的 聪颖;懂道理 懂得;理解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 (沉迷) 轻盈(轻巧) 舒展 (伸展) 澄澈(清澈)4、你觉得“我”的梦有趣吗?为什么? 5、读完这篇短文,你觉得作者是个如何的孩子?具体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教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

11、板着面孔讲人的来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晰楚听见教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朴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人们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教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教师误解了我的笑声,觉得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否则的话,同窗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但是,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1、“窘”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12、2、从文中为下列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困窘) 形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情不自禁 ) 3、结合上下文说说,教师为什么会觉得“我”的笑是不怀好意的? 那么,为什么教师会觉得“我”不怀好意呢?从课文中看,这位教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也许这位教师对此类问题非常敏感,因此授学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人们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因此教师觉得我“不怀好意”。、画线句子是什么意思?请举

13、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状况,哥白尼等科学家均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风趣与自嘲的方式,体现了对此事的见解,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局限性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固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杨氏之子.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2.用自已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她非常聪颖。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她的爸爸,碰巧她爸爸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立即回答说:“我可没据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杨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