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1861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化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学问。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驾驭“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3、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莲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很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给予莲以各种美

2、妙的品质。我们今日来学习一篇名文爱莲说。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 二、解题从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作者对莲花的看法是“爱”; 、题目最终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争论的文体,偏重于争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先听后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 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3、解读生涩字词。蕃(fn)淤(y)濯(zhu)亵(xi)鲜(xin) 四、深化研读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纳直白的方式,而经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笔下的莲美是美,但原委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

4、洁、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赏析完后带着赞美与敬佩的感情重新朗读本段。 其次段分析(探究探讨为主): 探究: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引导:,作者的情感看法确定对物的爱憎。 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探究:作者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加入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 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看法呢?各抒己见。 明确:菊隐逸者躲避现实正

5、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作者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指责。所以文中分别给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看法做了精辟概括(躲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许多相像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探讨:“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终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学们学习莲高洁的品质。

6、五、文言词学习1、做课后练习第三大题。 、“之”字在课文中出现频率多达八次,但每一次的意义却不肯定一样。找出来,好好区分和把握。 六、回顾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七、布置作业课后小作文“爱说”。八、板书 爱莲说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体态香气、君子、托物言志 神采气度、不慕名利、明哲保身 菊、隐逸者、躲避现实、正衬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教学反思 过去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和作者入手,然后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和写作方法,全部该讲的都讲了,但学习效果一点不好。这次上这课时,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觉。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7、。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学问自己学习和驾驭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觉问题,去确定取舍。这堂课也使我相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觉,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今后在上其他的课文,我也会适当采纳了这种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成果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好。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

8、“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1、支配一课时。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一、导入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漂亮圣洁的象征。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有“荷尽无遮雨盖”;屈原有“制芰(j)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姜夔有“一一风荷举”。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宠爱。不过,人们经常观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日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1、周敦颐(7

9、107)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特别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68年担当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闻名的爱莲说。2、了解本文的体裁。“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争论文的范畴,可以干脆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10、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说明?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作者原委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探讨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留意正音。 蕃(fn) 颐(y)濯(z)淤(y) 涟(n) 蔓(mn)亵(xi) 噫(y)鲜(xin)有闻四、理解文意、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相互可以探讨疑难之处。 2、请同学们依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五、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详细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比作君子。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11、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表现的品行: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干净而又庄重)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 莲花、菊花、牡丹。 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爱?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品行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看法。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为什么

12、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看法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事实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看法?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利者众讽刺 衬托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突出)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行,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莲花君子。六、实力训练 仿照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如:我爱梅花,因为它不畏霜雪,高洁不俗,有独特的风范,这正是傲岸不羁、有随俗俯仰、追求同等自由的高尚情操和坚毅意志的革命者的象征。) 七、作业 、背诵课文。 、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