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儿科学全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175864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深中医儿科学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精深中医儿科学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精深中医儿科学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精深中医儿科学全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精深中医儿科学全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深中医儿科学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深中医儿科学全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一单元 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至南北朝)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至宋朝)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书中首倡小儿体质属“纯阳”观点 北宋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面上证”“目证”“痧、痘、惊、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提出“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泄”的治疗大法。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北宋时期,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痘疹类第一步专著。南宋文中,著小儿痘疹方沦小儿病源方论。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至中华人民国成立前) 明代万全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

2、玉痘疹 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二有余,三不足”。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清复正,号飞霞,著幼幼集成,该书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目前国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三、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充分显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这一时期体格增长速度较前缓慢,但动作、语言、思维发育加快。五、学龄前期:从3

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这一时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增强。六、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称学龄期。 七、青春期:青春期年龄围一般指1018岁。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820岁。一、体重正常值 月龄 (月龄-6) 1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 二、身长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 ,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龄 三、囟门闭合时间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四、头围 新生儿头围约为3334em, 1周岁时46cm,2周岁时约为48cm, 5

4、岁时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五、乳牙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 2岁以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 6岁左右开始长第一颗恒牙。运动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进展。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生理特点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娇指娇气,不耐寒热;嫩指柔嫩,未臻成熟;形指形体结构,如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生理活动功能,如肺气、脾气、肾气等;

5、充指充实、充任。“稚阴稚阳”:“阴”一般指体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是指体脏腑的各种生理活动功能。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未充和不完善的。2.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体、智力、脏腑、功能等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愈小,生长的发育的速度越快。“生机”是指各种生理活动机能,“发育”是指生长过程。“纯阳”是指三岁以下小儿禀受父母先天之气,真元未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而言。总之,“稚阴稚阳”和“纯阳”理论,概

6、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肌肤柔嫩,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纯阳”是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阐明和理解小儿病因病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阴阳二气均属不足,因此,在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传遍迅速,年龄越小,越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三者密切相关。肾藏精,寄元阴元阳,主生长发育。小儿甫生,先天禀受肾气未充,既生之后,需赖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不断补充和化生。小儿处

7、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肾气生发、脾胃运化的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其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成人大得多,故显得脾常不足肾常虚。同样,肾为气之根,脾为水谷精气之源,初生时肺脏全而未壮,脾肾由均稚弱,主气功能未健,显得肺常不足。“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正气易虚而邪气易实,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易寒易热”是指小儿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稚阳未充”,阳气易损而出现阴寒之证,所谓“阴盛则寒”;又由于“稚阴未长”,阴液易劫而表现为热的症候,所谓“阳盛则热”。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清指清净、纯洁,灵指灵巧、灵活。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是指小儿患病在病情发展转归的过程中,由于体禀“纯阳”,生机

8、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的修复能力强,并且病因单纯,极少七情劳倦伤害,几种疾病同时并见的情况也较少,对药物的反应灵敏等,所以,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情也就比成人好转的快,容易恢复健康。 诊法:主四诊合参,首重望诊。一、望诊:1.望神色:五色主病:面呈白色,多为虚证、寒证。面呈红色,多为热证。新生儿面色嫩红,或小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若小儿肤色黑红润泽,体强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新生儿舌红无苔和哺乳

9、婴儿的乳白苔,均属正常舌象。舌体肿大,板硬不灵,甚则肿塞满口,不能转动吮乳,成为木舌,由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所致;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称为重舌,属心脾火炽,上冲舌本所致;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称为连舌,银舌系带过短所致,亦称“绊舌”;舌吐唇外,掉弄如蛇,称为弄舌,多为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惊风之兆;舌吐唇外,缓缓收回,称吐舌,常为心经有热所致,吐舌不收,心气将绝;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灰暗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多因脾经伏热所致。初生婴儿的胎粪,呈暗绿色或赤褐色,黏稠无臭;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奶喂养儿,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气。大

10、便赤白黏冻,为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儿科对于三岁以下小儿常以察指纹作为望诊容之一。正常小儿的指纹大多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指纹的辩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侧轻重”。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淡红多为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郁热结;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则示病情重危。三、问诊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四、切诊 脉诊:3岁以上小儿可用脉诊。7岁以下儿童采用“一指定三关”;7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成人三指定寸关尺三部的切脉

11、方法。治法用药原则 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3.注意顾护脾胃 4.重视先证而治 5.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用成人量1/6,乳婴儿用成人量1/3,幼儿用成人量1/2,学龄儿童用成人量2/3或接近成人用量 婴儿期保健 喂养方法: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之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4个月以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完全采用配方乳或其他兽乳,如牛、羊乳等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而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1.补授法:母乳不足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时为补授法,适宜于4个月以的婴儿。2.代授法:一日有一至数次完全用乳品或代乳品代替

12、母乳,称为代授法。)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胎黄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疽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瘀阻。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分析:此为阳黄证。湿热之邪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故面目皆黄;热为阳邪,故黄疸色泽鲜明;热甚于故门渴唇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蒿汤加味。常用药:茵、栀子

13、、大黄清热利湿退黄,佐以泽泻、车前子利尿化湿,黄芩、金钱草清热解毒。2寒温阻滞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阻,肝胆疏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理中汤加减。常用药:茵蒿利胆退黄,干、白术、甘草温中燥湿,佐以党参益气健脾,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鉴别1.出现时间:生后第23天;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h以)或出现过迟。2.消退时间:足月儿小于2周,早产儿34周;足月儿小于2周,

14、早产儿大于4周或退而复现。3.黄疸程度: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小于221umol/L早产儿小于257umol/L;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umol/L早产儿大于257umol/L。4.进展情况:每日血清胆红素增加值小于85umol/L;每日血清胆红素增加值大于85umol/L。5.伴随症状:无其他临床症状;有其他症状,如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等,有原发疾病表现。胎黄动风与胎黄虚脱辩证1.黄疸程度:黄疸显著;黄疸急剧加深。2.伴有症状:尖叫抽搐,角弓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3.舌质舌苔:舌质红,苔黄腻;舌质淡,苔白。感冒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临床以发热

15、、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变现。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清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生痰液,壅结咽喉,阻于气道,加剧咳嗽,此即感冒夹痰。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后往往影响中焦气机,减弱运化功能,致乳食停积不化,阻滞中焦,出现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即感冒夹滞。小儿神气怯弱,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感邪之后热扰肝经,易导致心神不宁,生痰动风,出现一时性惊厥,此即感冒夹惊。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为疏风解表。1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舌偏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风寒外束,卫表不和。肌表为寒邪所束,经气不得宣畅,故发热无汗,恶寒头痛;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故喉痒,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征象。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葱豉汤加减。常用药:葱白、叶、豆豉解表发汗,荆芥、防风疏风散寒,杏仁、前胡宣发肺气,桔梗开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2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黄粘,咽红或肿,曰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