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16707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水第1课 认识水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2.科学探究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3.科学态度乐于合作,善于交流;会积极参与实验;用证据说明问题。4.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试管、U形管 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教师准备材料:自然界中各类水的图片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熟悉的物质水。(二)新课学习1.观察水(1)引入:水是怎样的,你已经知道哪些

2、?是怎样知道的?(了解学生对水的已有认知)(2)思考:水究竟有没有颜色、是否透明、是否会流动、是否有气味、是否有味道等?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观察水?(3)学生初步观察,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和安全教育(未知的物体不能尝味道、闻气味,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要在老师的允许和指导下才可以进行)。(4)引导学生把水的基本性质填入气泡图。(5)提问:水是什么形状的呢?让学生猜想。(6)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学生动手验证观察其形状变化。(7)用填图的方式对倒入不同容器里的水的形状进行描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8)小结:借助气泡图,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征: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2.辨别水(1)

3、出示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五种常见液体。(2)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哪杯是水?(3)学生验证(用不同的感官,渗透安全教育)(4)小结:什么样的辨识顺序更合理安全?(一看二闻三品尝)3.说一说大自然哪里有水(1)学生自由回答。(2)依次出示课本中的四张图片,描述这是什么地方的水。(三)整理,下课。第2课 比较水的多少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2.科学探究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3.科学态度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4.认识到人们可以借助工具更好地

4、了解和探究世界。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粗的杯子、高的杯子、一次性塑料杯、小杯子、饮料瓶、直筒玻璃杯、记号笔、尺子、水槽、电子秤等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 ,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三组盛有水的两个瓶子,分别让学生猜哪瓶水多。第一组: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第二组: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第三组: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二)新课学习1.哪杯水多(1)思考: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2)学生根据已有器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3)实验方案交流、评价、补充,完善方案。(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实验汇报。(6)小结:各组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事先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这就是“统一标准”。2.自制刻度杯(1)思考:我们知道了哪杯水多,但要知道多多少,该怎么办?(2)出示一个小杯子。(3)引导学生讨论后发现: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来比多少。但同时操作麻烦,费时,容易将水洒出来。(4)出示一个大杯子。(5)再思考:加一个更大的杯子,怎么利用一大一小来比较更多的水的多少?(6)引导学生讨论后发现:可以将小杯中的水倒进大杯,每倒一杯水则标记一条刻度线,直至刻度线标记至大杯最高位置。制作一个刻度杯之后,再来比较水

6、的多少。(7)小组成员合作制作刻度杯(8)用自制的刻度杯,比较水的多少。(9)说一说刻度杯的优点以及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三)整理,下课第3课 小水轮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能举例说明。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2.科学探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能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3.科学态度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注重实践,尊重事实;能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初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4.认识到人类利用小水轮帮助工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制作小水轮的材料教师准备材料:与流水有

7、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水,那么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机械装置,它可是我国古代先民们的伟大发明呢,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二)新课学习1.猜一猜(1)展示水轮图片,让学生回答它是什么。(2)提问:它是怎样转动的?2.制作小水轮(1)分发资料包,每小组一套。(2)展示小水轮完全组装好之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小水轮的各个部位。(3)教师一边演示安装过程,一边指导学生组装水轮。3.让小水轮转起来(1)提问: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呢?(2)小组进行实际操作验证。(3)小结:小水轮是靠流水的力量转动起来的。(4)提问:怎样

8、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呢?(5)小组交流并实际验证。(6)各组分享交流和实验结果,教师总结。4.流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1)依次出示课本上的三幅图,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2)教师补充描述图片内容,并说明流水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三)整理材料,下课。第二单元 空气第1课 哪里有空气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2.科学探究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3.科学态度、STSE对周围的世界的探究兴趣,学会用证据说明问题,体会看不到的东西不一定不

9、存在。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薄而透明的塑料袋(不能漏气)3个、扇1柄、气球3个、泡沫塑料1块、粉笔1支、碎砖块1块、海绵1块、小卵石1枚、水槽1个、矿泉水瓶1个、手钻1支。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二)新课学习1.袋子里有什么(1)展示3个塑料袋(袋口用细绳捆紧),第一个塑料袋空的,不装肉眼可见的东西;第二个塑料袋装一些水;第三个塑料袋装一个苹果。(2)提问:第二个袋子里有什么?第三个袋子里有什么?(3)提问:第一个袋子里有什么?怎么证明?(4)学生讨论,想办法(看、捏、扎个小孔听声音、浸入水中松口

10、子冒气泡等办法)(5)师生共同验证。(6)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听得到,借助水甚至能“看”到空气(气泡)。2.找空气(1)提问:怎样可以找到周围的空气?(2)用塑料袋、扇、气球、杯子、水槽、注射器等找空气例如:吸管完全插入水杯,对着吸管吹气,发现许多泡泡不断出现。 对着空气球吹气,能将气球吹大。 将充入空气的注射器插入水槽,并推动注射器,发现出现泡泡。(3)用泡泡图整理:哪些方式能让我们找到空气?(4)设计实验,发现泡沫塑料块、粉笔、小卵石、碎砖块等物体里的空气(5)把猜想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第3页下方表格的预测那一行内。(6)验证实验结果,并将验证的结果填入活动手册表格

11、的结果那一行内。(7)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3.拓展(1)在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空气,人们叫它大气层。(2)教师简单介绍大气层的作用。(三)整理,下课第2课 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2.科学探究: 能像观察水那样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3.科学态度: 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4.认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扇子、书本等三、教学时间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

12、呢?(二)新课学习1.空气是什么样的?(1)提问:空气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知道?(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提示可按照观察水的方法观察空气。2.观察空气(1)引导学生像观察水那样去观察空气。例如颜色、形状、气味等。(2)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是怎样观察空气的,并说明空气是什么样的。(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果。(4)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空气的特性,并与水的特性做类比。(5)引导学生对空气的形状进行重点探究。(6)提问:空气有固定形状吗?你是怎样发现的?(7)小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3.读一读(1)展示教材图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文字。(2)保护大气环境人人有

13、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三)整理材料,下课。第3课 小风车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认识空气能够流动,有力量。2.科学探究利用剪刀和简单的材料来制作小风车。通过制作纸风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3.科学态度对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4.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可以用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 5厘米5厘米的绘图4-6张、图钉4-6枚、小木棍(或竹筷)4-6支、小剪刀、电风扇等。教师准备材料:人们利用风车的科技史图文资料或视频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展示做好的小风车。问同学们玩过小风车吗?今天我

14、们就来做一个小风车吧!(二)新课学习1.制作小风车(1)看图,说出制作步骤。(2)让学生拿出小风车资源包,清点一下各个小部件是否齐全。(3)教师演示折纸、剪纸、组装技能,并进行安全教育。(4)学生自己动手制作。(5)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做出小风车。(6)展示自己制作的小风车。2.让小风车转起来(1)提问:我们玩小风车时,是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的呢?(2)学生回答,并进行演示。(3)提问:怎样让小风车转得更快?(4)打开风扇,风速调至低档,让纸风车靠近风扇。(5)让学生上来演示。(6)想一想:小风车转起来说明了什么?(7)学生作答,教师总结。例如:空气流动使小风车转起来。3.读一读(1)展示教材16页风车图片,学生自行阅读。(三)整理材料,下课。第三单元 形形色色的动物第1课 常见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能说出身边常见动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说出这些动物外在显著特征。2.科学探究继续体验户外调查,不断发展观察、描述、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