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压强浮力汇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16583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压强浮力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压强浮力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压强浮力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压强浮力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压强浮力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压强浮力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压强浮力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中考一模压强浮力汇编1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3中,这位扮相为孙悟空的京剧演员持续地展示了两个亮相动作,她对地面的压力及压强分别为甲、F乙、p甲、乙,则下列判断中对的的是甲=F乙,p甲=乙 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甲p乙 甲乙图5甲 乙 丙乙甲图3A图7甲 乙B图102.图10所示,是同一小球在甲、乙、丙三种液体中处在静止状态,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似,则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在甲液体中小球所受的重力不不小于浮力 B在三种液体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相似C甲、乙、

2、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似D.丙液体的密度最小.在物理教学研讨会上,王教师用自制教具演示了如下实验:将一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乒乓球(直径略不小于瓶口直径)放入瓶内并注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乒乓球静止,如图0所示。然后用手堵住瓶口后,乒乓球由静止开始上浮。如下分析对的的是.图中乒乓球静止时没有受到浮力作用B图中乒乓球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与受到的重力平衡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D.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4.在水平桌面上,有完全相似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将体积相似、材料不同的小球A和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成果球漂浮,B球悬

3、浮,如图7所示。A、B两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和FB,甲、乙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结论中对的的是 .F p甲p乙 B.FAF p甲p乙 .FAFB p甲乙 DFAF 甲p乙 5甲、乙两个完全相似的烧杯,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当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两烧杯中液面正好相平。若甲、乙两杯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乙,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分别是m甲和m乙。则下列判断中对的的是Ap甲=乙 m甲=乙 B.p甲p乙 m甲m乙 Cp甲p乙 甲=m乙 D.p甲p乙 m甲m乙.如图8所示,在物理实验中小明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

4、底(图甲所示);向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图乙所示);继续往杯中加盐,鸡蛋漂浮(图丙所示)。在这三种状况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的的是 A容器中液体的密度甲铁),测出重力G,并记录数据。 分别把铜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并记录数据。 根据F浮=GF,计算两个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她发现两个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相等,于是得出结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与金属块的重力无关。 根据以上论述,回答问题:(1)请你评估,小华的实验存在的两个问题。问题一: 。问题二: 。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_。34.小红运用已调好的天平、烧杯、适量的水、细线,测量一

5、种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图23所示的三个图是小红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已知水的密度是110g/m3,g=10Ng。运用图中测出的物理量计算小石块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N,小石块的密度为_kgm3。图233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教师演示了如下实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用橡皮膜封住,从另一端开口处逐渐往管内加水,随着水的不断加入,会发现玻璃管底部的橡皮膜逐渐向外凸出,请你根据以上实验,(1)提出一种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写出你的猜想: 。19.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A.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B.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走过的售票员是静止的在高山上烧水,水的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大气压低的缘故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课桌受到的压力与课本的重力是平衡力17一模压强浮力答案1.D . .A .D. .D 7.A8用细钢针将木块压入烧杯内的水中浸没,不与烧杯相接触(分)(分)9.实验环节: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下悬挂铝棒,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的铝棒浸没在水中,用刻度尺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