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16404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国外经验与发展策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龚明华 提要: 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实施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综述国外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最新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现状和问题,研究银行卡在现代社会所发展的重要功能,并探讨我国进一步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具体策略及相关措施。关健词:银行卡业务;分类;功能;发展策略只要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大于吸收存款的利率,并且贷款收益率与吸收存款的成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商业银行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利差收入,并不断扩大营业规模和增加竞争实力。这是商业银行存续的经典理论依据.然而,随着大量优质的企业客户离开银

2、行体系,进入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由于世界主要国家逐步缓和金融管制,弱化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银行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存贷款利差收入在逐步减少,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无疑,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开发,既可以开辟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可以增强本身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的竞争优势。而银行卡业务则是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商业银行之所以选择银行卡业务作为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突破口,一方面,是由于银行卡业务的关联效果明显,可以带动其它银行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导入,在银行内部业务处理和银行资金转帐系统方面,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银行的记账、运算、审核、传

3、递、清算、交割等业务变得更加准确和快捷。由于网络化电子资金调拨系统的建立,使异地包括国际间的银行资金结算业务从几天、几周缩短到3至5分钟,现代银行业的支付结算系统正向着无人自动服务、无现金交易、无凭证结算的“三无方向发展,这也为我国银行发展银行卡业务从技术方面提供了可能.在入世后,我们将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包括人民币卡在内的各类人民币业务,在此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借鉴国外开展银行卡业务的经验,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卡业务品种开展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有效措施,无疑十分重要。 一、国外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最新状况在银行体系和支付系统比较发达的国家,银行卡业务发展十分迅速,银行卡支付在消费支付中所占份额呈现

4、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例,预测到2015年,美国的银行卡支付在消费支付中所占的比例将从2001年的28。6上升到44。8%(见图1)。同时,国外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信用卡、借记卡和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并驾齐驱、竞争互补的格局。首先,关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由于具有电子支付工具和信贷工具的双重功能,被社会广泛接受和使用;同时经营信用卡业务的高额利润也使发卡机构纷纷将其作为发展的重点,因此,信用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在美国,信用卡是仅次于支票的个人支付工具和最主要的电子支付工具,2000年其在全部个人消费支付金额中占比17。84%;在英国,信用卡也是最主要的电子支付工具,在银

5、行卡交易额中占54%的份额,在全部个人消费交易中占13.5的份额;在澳大利亚,信用卡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飞速发展,超过借记卡成为最主要的电子支付工具。但在某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由于消费习惯等问题,信用卡被人们的接受程度仍然很有限,此外,由于需要支付手续费、授权和支付过程繁琐等原因,零售商对信用卡的应用持不太积极的态度,因此,信用卡与其他支付工具相比,使用还不普遍。图1 美国银行卡支付在消费支付中所占份额注:2005年、2010年、2015年为预测值资料来源:尼尔森报告在美国,有两种不同用途的信用卡,一种被称为广泛用途的信用卡(general purpose credit card ),由银

6、行或专业信用卡公司发行,通过Visa 、万事达、运通、大莱等网络运营,可以在各种商户那里广泛地使用,是最常见的传统信用卡;此外,一些零售商和加油站为了密切与客户的关系和降低经营成本,开发出一种被称为私有标识的信用卡(private label credit card),在发卡机构内部使用。目前私有标识信用卡的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占信用卡总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的18和13%左右。其次,关于借记卡的发展。在美国,借记卡从70年代中期出现后,在90年代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最近几年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从1995年2002年,交易量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2000年其在非现金支付中的份额已经从95年

7、的2%增长至11.6%。在德国,借记卡则是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电子支付工具.在澳洲,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就是从借记卡开始的,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借记卡已经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是仅次于信用卡的电子支付工具。美国的借记卡分为签名借记卡和密码借记卡两种,大部分借记卡能同时进行签名交易和密码交易,签名借记卡通过核对持卡人的签名进行身份验证,其交易流程和信用卡完全相同,可以在所有能够接受信用卡的商户中使用,密码借记卡则要求持卡人输入个人密码来进行身份确认,在所有能够受理卡片的商户中约有27能够受理此种卡片,密码借记卡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加油站、超市等领域,43%的密码借记卡交易发生在杂货店,22%发生在加油站

8、,每笔密码借记卡的消费金额约为信用卡的一半,因此密码借记卡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小额低端市场。由于密码借记卡通过输入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有效避免了欺诈和偷盗风险,更安全方便,因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在一项对美国市场的调查中,51%的消费者更喜欢使用密码借记卡,只有30%的消费者倾向于签名借记卡;同时密码借记卡对商户的收费更低廉,也得到了商户的青睐。因此,虽然密码借记卡在所有借记卡交易中只占40的份额,但是其增长速度却超过签名借记卡,2000年美国密码借记卡交易增长35,签名卡增长31,2001年,密码借记卡交易增长25,签名卡增长22。第三,关于其它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为了适应人们支付需求的多元化趋势

9、,各种新的电子支付工具,如储值卡、EBT卡、预授权支付、远程支付等纷纷出现,并取得迅速的发展.储值卡又称为预付费卡,包括礼品卡、预付费电话卡等多种类型,2000年在个人消费支付中所占比重为1.45%,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交易量将增长10;EBT卡则使用持卡人在联邦政府开设的福利资金账户,当其用EBT卡在POS终端消费时,系统将从其福利资金帐户中扣除相应的金额,和借记卡十分相似,其在个人消费支付中占0.49的份额。此外,远程支付和预授权支付最近几年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预授权支付也称为直接支付,用于支付循环发生的支出,定期自动从帐户中划出需支付金额,主要应用于公用事业费支付、保险费支付、信用卡帐

10、单支付等领域。远程支付和预授权支付目前在美国个人消费支付中所占比重为5,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至15%左右。 二、我国银行卡的分类、功能及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业务的现状在我国,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按清偿方式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其中信用卡除了包括贷记卡,还包括准贷记卡。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借记卡

11、是指发卡银行不给持卡人信用额度,持卡人必须先存款、后消费的银行卡。借记卡必须依托于持卡人的存款账户,具有电子存折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支票的替代品。借记卡对于持卡人而言,使用起来安全、方便、快捷;借记卡的使用对银行来说没有信用风险,管理方便,成本较低,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进入银行卡业务领域的切入点.银行卡具有三个基本功能:首先是交易支付功能。这是银行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即在交易发生时,银行卡可以代替现金执行支付功能。银行卡是一种“卡基”金融工具,在执行交易支付功能时,转移的是无形的电子货币流而不是银行卡本身,这就决定了银行卡与现金、票据等“纸质金融工具相比,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

12、,由于无形的电子货币流要发生转移,所以银行卡的使用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而票据和货币则不需要; 第二,银行卡具有票据和现金不具有的功能,如银行卡可以用于在线支付;第三,银行卡特别适合大额交易:在大额交易中,由于金额太大,若使用现金很不方便,使用银行卡则具有很大的优势;第四,银行卡会比现金和票据有更大的欺诈风险。其次是消费信贷功能.发卡行可以通过银行卡(信用卡)给予持卡人提供短期消费信用贷款,这时银行卡是一种“信用工具”,执行的是消费信贷功能.这种贷款的特点在于:第一,从借款人的角度来讲,这种贷款是信用贷款,不用担保,从而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手续,因而对遭受“流动性危机”的持卡人有相当的吸引力。第二,从

13、贷款人的角度来讲,较普通贷款,贷款银行要承担更大的信用风险,当然,从风险收益对称的原理上来讲,贷款银行将可能获取更高的回报(银行卡贷款的利率超过普通的银行贷款利率)。第三是存取现金功能。执行存取现金功能时,银行卡类似存折,但较存折更方便,因为银行卡可以在ATM机上自动完成,不受工作时间和银行网点的限制。需要指出的是,银行卡常被称为“电子货币”,但是银行卡与货币有本质的区别,它不具备货币的基本功能:首先,货币是充当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的基本职能,而银行卡则不同,它不是等价物,没有价值尺度的作用;其次,作为流通手段,货币与商品在交易的买卖之间不断转移,而银行卡则永远属于一个主人,

14、在作为媒介完成商品交易时,价值转移了,但是银行卡本身并没有转移,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只是货币的载体。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卡量超过6。5亿张,同比增长31左右,人民币卡交易量45亿笔,交易总金额18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和44。消费金额3380亿元,同比增长80%。新增特约商户4万余家,增幅约25.通过中国银联转接的银行卡跨行交易笔数12亿笔,清算金额3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4和112%。截至2003年底,中国人均持卡量达0.5张,卡均交易笔数6。92笔,同比增长14,卡均消费交易金额520元左右,同比增长38,尤其是消费交易占总交易的比例明显上升.银行卡消费

15、占个人可支配收入比重为7.58,同比上升2.66个百分点。2003年贷记卡发行量约为480万张,比2002年底增加325万张,增长幅度209。贷记卡的卡均交易额约7400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借记卡和准贷记卡.在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银行卡使用率低、睡眠卡很多(据统计,在各种银行卡中,活跃卡、睡眠卡、死卡各占三分之一);银行卡业务整体盈利水平偏低;银行卡功能偏少;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急待防范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及银行卡业务关联主体的通力协作,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协调和支持。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业务的策略研究首先要明确市场定位。信

16、用卡的客户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最安全的客户,从不透支,银行也赚不到他们的透支利息,只能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一类经常透支,但能及时还贷款,虽然这类客户较第一类客户风险略高,但透支利息高,能为银行带来高额利润;三是高风险客户,透支金额大,但多数人拒付透支金额。如果银行基于对信用卡违约率的控制,只发展第一类客户,必然收益低、成本高,甚至出现亏损。应该积极开拓第二类客户,因为收益的大幅度上升将会抵消掉成本上升所产生的坏账,带来丰厚的利润.信用卡借款法定毛利率大约为15%,比按揭贷款等其它个人金融业务所获取的2至3%的利差要高出500-700%.当然,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析系统来识别第二类客户。银行可进行四个方面的预测,即预测客户使用信用卡的可能消费额度,预测客户在信用卡上可能的透支余额,预测客户违约的可能性,预测客户使用信用卡的年数,再估算信用卡可能创造的利润,找出第二类客户,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