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16354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葛石镇中心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2007年)为做好今年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治工作,特别是重点加强禽流感防控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二00七年传染病防治计划: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认真组织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

2、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广泛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师生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具体措施:(一)、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传染病预防规则规定办理。 (二)、目的: 贯彻学校卫生保健计划,落实防治传染病工作,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三)、法定传染病分类: 第一类: 霍乱、鼠疫

3、、黄热病、狂犬病、伊波拉病毒出血热、炭疽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SRS)。 第二类 流行性斑疹伤寒、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副伤寒、小儿麻痺症、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开放性肺结核、登革热、疟疾、麻疹、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症、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汉他病毒症候群。 第三类 结核病、日本脑炎、癞病、百日咳、猩红热、德国麻疹、先天性德国麻疹症候群、破伤风、恙虫病、急性病毒性肝炎(除A型外)、腮腺炎、水痘、退伍军人症、侵袭性b型嗜血杆菌感染症、梅毒、淋病、流行性感冒并发重症。 指定传染病: 指前三款以外已知之传染病或症候群,经中央主管机关认有依传染病防治法施行防治之必

4、要而予以公告者。 新感染症: 指未知之新兴传染病或症候群,其症状或治疗结果与已知传染病明显不同,且经中央主管机关认定其传染流行可能对国民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有依传染病防治法施行防治之必要,而予以公告者。 (四)、传染病的通报时间与住院处理: 第一类: 立即报告并强制移送指定医院施行隔离治疗。 第二类: 除开放性肺结核外,应于24小时内完成。必要时得强制或移送指定医院施行隔离治疗。 第三类: 应视其病况采取适当之防制措施。必要时得比照第一类传染病病人强制或移送指定医院施行隔离治疗。包括开放性肺结核应于一周内完成,必要时中央主管机关得调整之。指定传染病及新感染症:依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期限及规定方式为

5、之。 (五)、管制及预防工作 一、全面筛检新生B型肝炎检查、肝功能检查、X光检查。 二、对带原者、肝功能异常等特殊个案造册、纪录、追踪、辅导及实施卫生教育。 三、配合护理课程实施卫生教育。 四、利用集会宣导并邀请专家专题演讲。 五、分发有关传染病防治资料。 六、美化环境并定期消毒。 七、主动协助卫生机关办理疫情调查、病源追踪及有效预防措施。 八、依卫生主管机关规定办理预防接种及督促教职员工学生接受预防接种,并将接种类别及接种日期设卡登记。 春季传染病防治措施春天气候干燥,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是流感、流脑、腮腺炎、麻疹、水痘、风疹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传播迅速、流行性强,危害性大。为切实加强学校春季

6、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现在提出以下建议: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2、接种疫苗。常见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

7、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

8、水果等。6、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会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7、各班坚持做好三检(早、中、晚),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到校医务室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学校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确保同学

9、们的身体健康,消除各种传染病的隐患。传 染 病 防 治 常 识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软下疳等; 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

10、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霍乱 1、 主要表现:起病急,以腹泻、呕吐为主,腹泻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更多,大便多为黄水样或清水 样,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泻吐厉害者可迅速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出现休克,如不及时救 治可导致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多见于集体聚餐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

11、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 ,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 、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 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 的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 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五、艾滋病 1、主要表现

12、: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要经2-10年左右可发展成艾滋病,主要有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播途径:经性接触传播或体液传播(输血、不安全注射等)、母婴传播。 3、预防方法:洁身自爱,不发生不洁性行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

13、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

14、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七、痢疾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轻型可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为粘液脓血便。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

15、从口入。 八、伤寒、副伤寒 1、主要表现: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精神不振,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伤寒、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接种伤寒VI疫苗。 九、狂犬病 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其它动物咬、抓伤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并在24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十、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