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16299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设计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结构设计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知识点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最小配筋率1.1 纵向受力钢筋a)非抗震情况混凝土规范8.5.1b)抗震情况下混凝土规范与抗震规范的要求完全一致。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11412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1;c)牛腿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规范9.3.129312 沿牛腿顶部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级或HRB500级热轧带肋钢筋。全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

2、钢筋宜沿牛腿外边缘向下伸入下柱内150mm后截断(图9310)。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伸入上柱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时不应小于本规范第831条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当上柱尺寸不足时,钢筋的锚固应符合本规范第934条梁上部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中带90弯折的锚固规定。此时,锚固长度应从上柱内边算起。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0及0.45ftfy,也不宜大于0.60,钢筋数量不宜少于4根直径12mm的钢筋。当牛腿设于上柱柱顶时,宜将牛腿对边的柱外侧纵向受力钢筋沿柱顶水平弯入牛腿,作为牛腿纵向受拉钢筋使用。当牛腿顶面纵向受拉钢筋与牛腿对边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分开配置时,

3、牛腿顶面纵向受拉钢筋应弯入柱外侧,并应符合本规范第844条有关钢筋搭接的规定。1.1 受扭构件混凝土规范9.2.5925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tl,min应符合下列规定:1.2 弯剪扭构件混凝土规范9.2.109210 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sv不应小于0.28ftfyv。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929的规定,其中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0.75b,此处b按

4、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取用,但对箱形截面构件,b均应以bh代替。箍筋的最小配筋率混凝土规范9.2.101.3 深梁配筋率混凝土规范G.0.121.4 剪力墙分布钢筋a)非抗震 混凝土规范9.4.4944 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可利用焊接钢筋网片进行墙内配筋。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b)抗震情况高规7.2.17197.2.17 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7.2.18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间距均不宜大于300mm,直径不

5、应小于8mm; 剪力墙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肢截面厚度的1/10。7.2.19 房屋顶层剪力墙以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抗规6.4.3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注: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其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

6、筋率均不应小于0.3。1.5 次要构件混凝土规范8.5.3853 对结构中次要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构造所需截面高度远大于承载的需求时,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 地震效应调整2.1 最小剪重比最小剪力系数的调整是所有的地震作用调整的第一步抗规5.2.5高规4.3.122.2 扭转耦联抗规5.2.3523 水平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扭转耦联地震效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各构件,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周边各构件宜按不小于1.3采用。角部构件

7、宜同时乘以两个方向各自的增大系数。2.3 薄弱层调整抗规3.4.434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不规则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1 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较大时,宜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3)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

8、连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对扭转较大的部位应采用局部的内力增大系数。2 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其薄弱层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受力情况、几何尺寸等,乘以1.252.0的增大系数;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相邻层的侧向刚度比应依据其结构类型符合本规范相关章节的规定;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3 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

9、应根据不规则类型的数量和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不低于本条1、2款要求的各项抗震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更有效的加强措施或对薄弱部位采用相应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高规3.5.83.5.8 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符合本规程第3.5.2、3.5.3、3.5.4条要求的楼层,其对应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2.4 0.2V0调整高规8.1.4 框架剪力墙中框架的剪力调整高规9.1.11 框架核心筒剪力调整其中9.1.11条第2款中若框架分配的地震剪力小于底部总剪力的10%时,除了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增大到底部总剪力的15%,此外

10、,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乘以增大系数1.1,但不大于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2.5 抗规附录J 单层厂房单层厂房横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应调整3 非加密区梁箍筋计算考虑地震作用下,剪力取加密区边缘处的剪力。同时地震剪力不考虑系数调整。4 柱墙与梁板砼等级不同时1、若工程是柱子与梁板分开浇筑,非一次成型,柱子先浇筑至平梁底,然后进入下一个工序梁板钢筋绑扎,在梁钢筋安装过程中,在与柱子相交的梁上将钢丝网片按上图中所示位置及角度安置在梁内,柱头及柱边到钢丝网片部分梁用高标号浇筑,浇筑完毕后再浇筑梁板2、若梁板柱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阶段仍然先采用高标号砼浇筑柱头及柱边到钢丝网片部分梁。3、梁

11、板与柱若只相隔一个标号,柱头部分可以与梁板一起用梁板的低标号砼浇筑.5 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类型项目要求备注伸缩后浇带间距3040m(防水规范归档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时=60m)高规第3.4.13条防水规范第5.2.1、5.2.2、5.2.4条位置贯通基础、顶板、底板及墙板设在柱距等分的中间范围内最小宽度800mm1000mm(防水规范要求42天)混凝土浇灌时间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45d以后(防水规范要求42天)混凝土强度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钢筋连接要求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梁主筋可直通沉降后浇带位置在主、裙楼交接跨的裙房一侧地基规范第8.4.20条混凝土浇灌时间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其他要求同伸缩后浇带6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等级根据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7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混凝土设计规范P103梁柱节点锚固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