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162776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中低产田项目区位于XX镇某项目区位于XX镇,XX河河流西岸,是我镇的农业生产重要基地之一,开发面积8000亩。这里是我县重点商品粮基地,区域内雨量季节分配不均,经常是春寒、夏旱、秋涝,春季农作物出苗不齐,夏季干旱,农作物生长受限,秋季多雨区内形成内涝,大面积地块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项目区内全部属于中低产田,粮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效益低下,严重制约农民增产增收。项目区内农民为了解决增产增收的问题,自发进行改造,项目区内多以大豆、杂粮、玉米为主,由于区域内地形凸凹不平,农户种植很不规范,再加靠天吃饭,农作物需水不能及时补充,旱不能灌、涝不能

2、排,尽管农民想尽千方百计,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的增产增收问题。2003年春旱,农民播种后,没有出苗区域内几乎绝产,2008年雨水大,由于内涝,造成3-4成年,2011年春季多雨,农民仅播种了三分之一地块,其余都闲置了严重影响农户增收。多年的在耕种经验告诉我们,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改造、靠天吃饭的耕种理念,很难实现夺取高产高效的丰收农业生产,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是这里农民的迫切需要,符合农户的意愿和心声,在此处建设开发区,用科学先进办法,将低洼易涝地块改成布局合理,水利设施配套,桥涵道路通畅,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田现代化综合生产区,是实现农业增收的必由之路。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是解决农业生产

3、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建立高标准的农田生产区,是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增加强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项目区属平原低洼,大部分耕地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田间排灌系统配套差,排灌设施残旧等原因。为此,我们经认真的勘察和分析研究,2011年定为我镇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计划在本区域内进行0.8万亩连片中低产田改造,以提高该地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我镇农综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0.8万亩,其中有机水稻养成基地0.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0.4万亩。总投资850万元,计划对项目区西部的0.8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建设方面将以水利设施建

4、设为重点,并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主要项目为:修建机电水井12眼、泵站12个、晒水池12个,架电10公里。硬底化排灌沟渠10公里,打开挖排水渠道5公里,兴建桥涵闸陂槽20座,建排水站1座;水稻大棚区5处,4万平方米,150栋(60m60m)。修建田间机耕路5公里,种植农田防护林0.01万亩。培训农民50期,科技示范推广新技术20个项目工。测土配方施肥0.8万亩。工程实施将安排在2011年秋季至来年的初春期间进行,基建项目约需3-4个月工期,即由2011年11月-2008年4月。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共需投入资金2200万元,资金来源分别为:中央财政资金16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2

5、00元,项目区镇、村及群众自筹资金200万元,土地流转龙头企业200万元。1.4、效益估算。项目的实施,首先可大幅提高项目区的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区改造后的粮食单产将较改造前提高200公斤,年增加产值416万元,并发展有机、绿色食品的种植,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其次是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培训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现代农业意识,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及有机、绿色食品标准化农田的建设,均对项目区农民及周边地区农民产出强烈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通过项目区的综合治理及有关生态工程建设,可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5、组织领导和管理。镇成立领导小组,由镇委党委书记亲自抓,

6、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及我县制定的有关农综开发项目工程、资金、招投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项目进行管理,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资金使用及财务处理规范合理。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黑龙江桦南县XX镇位于三江平原第五区横岱南麓,桦南县城西北部,势东高西低,土质肥沃。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农村人口5万人,城镇人口2万人,北面环山,西南傍水,东临201国道,佳桦、依饶公路纵横全镇,是一个以种植业、畜牧业生产为主,以发展民营企业和旅游业为辅的重镇。曾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和“六个

7、好乡镇”荣誉称号。我镇计划在2011年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项目区4个村具有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地域开阔,农民积极性高,连片种植面积大的特点。2.1.2,水文气象 我镇地理座标为北纬46201,东经130121。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第二积温带。全年10的有效积温平均在250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4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550小时,年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为120135天。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XX镇地形、地质复杂,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方面,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地类型分为水(旱)田、旱地、山地三大类。目前龙山村、振山村耕地 万亩耕地,的作物占用情况为:粮食作物1.84万亩,

8、蔬菜0.3万亩,甜菜及其他经济作物0.3万亩,土壤类型属黑土草甸土和水稻土。地表虽有小起伏,但整体平整,土层厚度约80-100cm,地表坡度小于3有机质含量在3-5之间,PH为中性偏酸,土壤结构良好,水资源渗漏缓慢,属优质水田改造区域。随着今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耕地的开发将进一步加强。由于我镇历来是桦南县商品粮生产重要基地,近年来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在做好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我镇将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加强硬底化排灌渠道建设,改土增肥,发挥耕地潜力,提高耕地产出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改造我镇的中低产农田,提高全镇粮食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2.1.4。水资源,项目区内有八虎力河

9、、XX河、来财河、松木河等河流流过,水资源在多雨年景能满足灌溉需求,遇到干旱年景,河流就会出现断流现象,灌溉需要井水,区域内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在50-80米深,单井出水量60-80吨/小时。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内大部分是旱田区,部分水稻,面积8000亩,种植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开发潜力,项目区域改造为水田,成功实施后能够实现7500亩有机水田种植,200亩鱼类养殖区,300亩观光农业生态园。农业生产比原来增加3倍以上产值。2.1.6,自然灾害,2.2社会经济状况2.2.1,项目区内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涉及4个行政村,总人口 人,其中农业人口为 人,农业劳动力

10、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内总面积 万亩,到2010年已形成 万亩粮食0.5万亩蔬菜,0.033万亩水产,0.8万亩林产品及畜牧业等五大农业商品基地,发展了100多户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农业种养大户,建立了桦南县万亩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体现出具地方特色和科技生产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2.2.3,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水平,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万亩,其中大豆单产4500斤/亩,玉米1200斤/亩,水稻单产1100斤/亩,总产达 万斤。按着当地良田比较,项目区生产水平比较低,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地块低洼不平,雨季内涝,农田基础设施较差,排灌系统不完善,急需改造。 2.2.4,地方财政

11、收入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畜禽养殖为辅,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2亿,农民人均收入6050元,项目区内人均收入4500元,可见项目区农民收入较低,如改造水田后可以大幅度提升农民人均收入。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整,所在XX镇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站、水产站、水利站为本区服务,各村有农业技术服务网点,高中级农技术人员38名,农民技术员20名,科技示范户80名,生产技术上都采用最新的农业实用技术。3、基础设施现状。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所在XX镇有控制 区防洪排涝及灌溉用水的中小排水站、泵站2个,但多数排设备老化,排灌能力低,距离项目区较远,难以迅速有

12、效地对项目区进行排灌。近年来,我镇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修筑和加固XX河、松木河等河段的堤防防洪堤围工程15公里,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区的防洪能力。灌溉方面,由于该项目区较平缓开阔,没有蓄水量较大的灌溉水源,没有灌溉井,没有排灌的干支斗渠。总体来说,计划实施旱田改水田的项目区,可供利用的灌溉地下水源是充足的,但水利骨干工程则相对较薄弱,配套较差。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的田间缺少机耕路和田间道路,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和交通运输,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区内没有硬底化排灌渠道,无法对项目区进行快速排灌,水的利用率也低。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区内农田高低、大小不一,严重影响了规模化生产,项目区土质肥沃,

13、保水性良好,但没有灌溉井,农户很难一家一户实施水田改造,从而使粮食生产水平低下。区域内农田防护林面积较少,不能有效保护农田基本建设,造成农业生产效益低。由此看来项目区需要架电打井,修筑田间路和硬底化排灌配套水利工程,促进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2.3.3,农业机械和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有大型千万元农机合作社2个,100马力以上整地机械 台套,收获机械30台套,插秧机械120台套,农用机车560台套。区域内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达80%的标准,由农机服务队1个,农机技术人员30人。2.3.4 交通与电力项目区交通便利,城乡公路纵横交错,村级路面硬板化,为人民生活,

14、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项目区电力资源充沛,风力发电,农业用电都并入国家电网,排灌所需电力可随时保障,项目区需架输送电线路10公里。第三章 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我镇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点,水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水源充足。一是年降雨量大。全镇平均年降雨量达1450毫米;二是过境客水丰富。新兴江主干流全经我镇,全长14公里,年总流量达18亿立方米,稳定我镇的水资源供给。2、大小水库、山塘较多。我镇现有小型水库3宗、山塘6宗,共计控制集水面积34.7平方公里,总灌溉库容900万立方米。3、项目区正常情况下利用降雨和陈帝咀、五尺峡、石碑等水库水基本满足生产用水,如遇

15、严重干旱时可提取新兴江水灌溉。我镇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在汛期如遇暴雨,往往因河涌侧贯,加上排灌系统及设备差而造成洪涝灾害。只要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可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今后发展的用水增加。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工程,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就可以逐步解决农业用水供需矛盾问题。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现代化农业耕作的要求不相适应。项目区土地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排灌能力低,一旦遇到洪水及特大暴雨,松木河三水下来,往往因排洪除涝慢而造成减产甚至失收。水利设施落后是造成项目区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种植方式与

16、粮食创高产要求不相适应。由于近年农民大量施用化肥而忽略增施有机肥,致使土壤肥力普遍下降,有机质和N、P、K的含量严重不足,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板结、酸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同等的投入,粮食增产幅度却越来越低。区内的农业结构与市场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由于项目区农民种植观念改变缓慢,种植结构调整不合理,农民靠种地产作物,采用老式农业生产方法,同等的投入,粮食增产幅度却越来越低,所以项目区改造有机水稻种植势在必行。我镇所规划的新塘塱,除水稻外,还十分适合发展经济作物,但由于排灌设施未完善,未能进一步开发,目前仍局限于水稻种植和少量经济作物种植,土地潜力远未能充分发挥。标准化农田建设跟不上形势及生产发展之需。由于缺乏规划,加上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