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历史区划沿革(共9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16033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阳历史区划沿革(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莱阳历史区划沿革(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莱阳历史区划沿革(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莱阳历史区划沿革(共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莱阳历史区划沿革(共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莱阳历史区划沿革(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阳历史区划沿革(共9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莱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莱阳市地处山东半岛中心,历史悠久。经出土文物考证,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人居住。又据前河前出土之“己”国文物铭文“己侯乍(作)铸壶吏(使)小臣台(以)汲永宝用”来看,当时莱阳应属“己”国(尚待考)。现据莱阳县志与有关史籍记载对其名称由来、历史沿革作以浅略考释。夏:隶青州莱夷地。三代以前无可靠的史籍记载。相传禹分天下为九州:冀、燕、青、徐、扬、荆、豫、梁、雍。当时胶东半岛统称“东夷”,莱阳为莱夷地。尚书禹贡称:“嵎夷既略,莱夷作牧”。注云:“嵎夷地名,用功少曰略。莱夷可放牧也,即莱子之国”。胡渭禹贡锥指也说, “今登州、莱州二府皆禹贡莱夷之地”。殷商

2、:隶营州莱国地。尔雅九州无青、梁,有幽、营。“齐曰营州”。孙炎注:“殷并青于徐,复舜之营”。颜师古曰:“东莱,故莱之国”。晋郭璞日:“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营即青也”。就是说自泰山以东到海,是殷商的营州地域。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有:“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姜尚)于齐营丘”。“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菜”。古营丘在今潍县南“缘陵”,当时与莱国接界,可知潍河东都为莱国地。莱阳地时属莱国。 西周:隶幽州莱国地。 周礼夏官职方九州无徐、梁,有幽、并。周官职方“东北曰幽州,薮豨养”。汉书地理志长广注:“豨养泽在西”。据此可知时莱国地属幽州。东周:属齐东境即墨地。太平寰宇记引左传云:“齐人伐莱,莱

3、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后齐复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晏弱围棠灭之,迁莱子于郳”。齐灭莱后置即墨。齐威王三年封即墨大夫万家。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至齐襄王五年(公元前279年)燕将乐毅破齐,下齐七十余城。田齐奔即墨(时在平度东南),乐毅围之。齐立田单为将,离间乐毅,以火牛破燕军,恢复了齐国。秦:属齐郡东境。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将军王贲灭齐夷为齐郡。西楚霸王项羽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齐相田荣杀田市,自立为王。西汉:隶青州分属胶东国、东莱郡与琅邪郡。时设挺,在今莱阳城南3.5千米古城村。昌阳,汉初置于今文登县。后徙今海阳县庶村南。长广,在今海阳县发城。

4、邹卢,在今莱西县古城子。观阳,在今牟平县半城。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破齐,立胶东郡。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胶东国。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置盐官长广县。时挺、观阳,邹卢、即墨地属胶东国(治即墨,今平度东境);昌阳属东莱郡(治掖);长广属琅琊郡(治东武,今诸城)。新莽元年(公元9年)曾改昌阳曰夙敬亭,邹卢曰始斯。更始元年(公元23年)汉兵诛莽,恢复昌阳、邹卢旧称。 东汉:隶青州分属北海国与东莱郡。后汉书郡国志无挺有“拒”,贾复传作“挺胡”,都是挺字之讹。光武十三年(公元37年)封贾复为胶东侯,食邑有挺胡、观阳。又省邹卢入挺,以长广益东莱。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以东莱之昌

5、阳益琅琊国。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胶东侯贾毓以罪国除。挺、观阳入北海国。时挺、观阳、即墨地属北海国;昌阳、长广属东莱郡。晋:隶青州分属长广郡(治不其,今即墨)与济南郡(治平寿,今潍县)。 晋省观阳。长广郡,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始置,魏末废。晋武帝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复置。宋书州郡志“昌阳,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分长广县立(治今县东南二十三里)。复置昌阳”。时挺、昌阳、长广属长广郡;即墨地属济南郡。 刘宋:隶青州分属长广、北海二郡。 北魏:隶光州(治掖)分属长广、东牟二郡。魏书地形志:北魏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分青州置光州。徙长广郡治胶东城,移长广县治长清山阳(在今莱西

6、县)。更徙东莱置东牟郡(治黄故城),复于长广故城置观阳属之。时挺、长广、昌阳属长广郡;观阳属东牟郡。北齐:隶光州属长广郡。 隋书地理志卢乡注:“后齐卢乡、挺并废,又废东牟郡入长广,移郡治中郎城(即东牟故城),而徙县治于胶东城(今平度县治)”。时昌阳、观阳、长广地属长广郡。 北周:隶光州属长广郡。 隋书地理志观阳注:“后周废”。按为武帝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省观阳县。时昌阳、长广县地属长广郡。 隋:隶青州属东莱郡(治掖)。 隋书地理志:“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改光州为莱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为东莱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考卢乡,汉置侯国,治在平度西北境,后齐废,隋复移治邹

7、卢故城。并复置观阳。时昌阳、卢乡、观阳属东莱郡。 唐:隶河南道属莱州。旧唐书地理志:“昌阳,汉县,置于古昌阳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移古县西北二十三里”,又新唐书地理志昌阳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卢乡、观阳”。唐时,因晋徙之昌阳圮于水,迁于今之莱阳城,后唐庄宗时,因避其祖“国昌”讳,改昌阳为莱阳,以城在莱山之阳,故名。莱山即旌旗山古名。宋:莱阳县隶京东东路属莱州。 宋分京东为二路。 金:莱阳县隶山东东路属莱州。 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立伪齐皇帝刘豫,置栖霞县,析去莱阳县东北部。(同时置福山县) 元:莱阳县隶山东东西道初属益都路,后改属般阳路。 山东东西道,直隶中书省。元至元二

8、十四年(1287年)改淄莱路为般阳路。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置胶东行中书省及行枢密院于莱阳,总制东方事。 明:莱阳县隶山东布政使司属登州府(治蓬莱)。 明初属莱州,隶山东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省为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升登州为府,划莱阳属之。三十一年(1398年)于县东南境置大嵩卫。 清:莱阳县隶山东布政使司属登州府。析东境置海阳县。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莱阳未遂。十六年二月六日陷城。清顺治四年(1647年)登、莱防抚陈锦破孙受寨。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东总督王士俊疏请裁大嵩卫置县,因割县东部行村、嵩山、林寺三乡即卫城置海阳县。又将青山乡划归宁海。

9、 民国:莱阳县属山东省政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置胶东道(治烟台)。寻又废,直属省政府。1939年日寇侵入,建过伪政权。国民党暂编十二师师长军阀赵保原曾以万第为中心,建立过政权。自1940年5月莱阳(莱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2月莱东行署成立,1942年7月莱西南行署成立,1945年3月五龙县政府成立。时莱阳分为四县属南海专署。1945年2月解放了万第,赵保原统治垮台。8月日寇投降,莱阳全境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政府。1950年3月,莱东、五龙两县合并成为新的莱东县,6月莱东县改称莱阳县,属莱阳专署,时仍沿用合县前的区制,共22个区,即旌旗区、龙门区、磊山区、富水区、赤山

10、区、小平区、鹤山区、望石区、陶漳区、白龙区、唐河区、城关区、万第区、大夼区、羊郡区、穴坊区、埠西区、姜山区、泽口区、野头区、团旺区、姜疃区。1952年3月,撤销磊山区、唐河区、鹤山区,同时区下设乡,全县划为19个区、185个乡。1956年3月,撤销富水、大夼、埠西、泽口、野头和望石6个区,并将姜山区的全部和埠西区的10个乡划归莱西县。莱西县将苗家区的全部及河头店区、渚河区的5个乡划归莱阳县,新组铎山区。此时全县辖13个区,154个乡。是年7月,撤销区制,全县划为30个乡、5个镇。1958年后,莱阳、莱西两县合为莱阳县,属烟台专署;8月调整为23个乡。9月,又将23个乡镇改建为23处人民公社。1

11、0月莱西县合并入莱阳县,全县设45处人民公社,12月调整为32处,1959年3月调整为23处。1962年1月,莱阳、莱西分治,属烟台专署;莱阳划为12处人民公社,5月增划出9处人民公社,12月又增划出3处。时全县划为城厢、谭格庄、西留、榆科顶、柏林庄、河洛、沐浴店、石河头、山前店、冯格庄、泉水、纪格庄、赤山、照旺庄、万第、禄格庄、姜疃、大夼、团旺、中荆、高格庄、穴坊、羊郡、躬家庄24处人民公社。1980年1月,将纪格庄、泉水、禄格庄公社分别改称为龙旺庄、古柳、吕格庄公社,时辖782个生产大队。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建制,同时新增设岚子、前淳于两个乡,全县划为9个镇17个乡,辖7

12、83个行政村。1987年2月,莱阳县设市(县级),属山东省,由烟台市代管至今。(4月20日召开设市庆祝大会)1989年4月将城厢、古柳两镇改为街道办事处。7月,将城厢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和平、北郝格庄、盖家疃3个村和古柳街道办事处所辖的东赵疃、四真庄、留衣庄3个村划出,成立外向型工业加工区。1993年4月-12月,冯格庄、柏林庄、吕格庄、照旺庄、山前店分别撤乡设镇。1994年4月,中荆撤乡设镇。1995年2月,谭格庄撤乡设镇。5月,大夼、高格庄撤乡设镇。1995年1月23日,谭格庄、中荆、大夼、高格庄,撤乡设镇。1995年8月24日石河头乡设立新立庄村委会(莱政发【1995】103号文件)莱阳共有

13、了784个村委会1997年3月18日,河洛乡、榆科顶、前淳于,撤乡设镇。(鲁政函民字199711号)。3月,榆科顶撤乡设镇。5月河洛、前淳于撤乡设镇。1999年3月16日,赤山、西留,撤乡设镇。(鲁政函民字19997号)。2000年,4月建外向型工业园,在冯格庄、柏林庄区域内,6月建立食品工业园在龙旺庄域内。全市辖2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3个乡,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784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莱阳市总人口人;辖2个街道、21个镇、3个乡,各乡镇人口: 城厢街道 、古柳街道 55189、沐浴店镇 23487、团旺镇 35533、穴坊镇 42445、羊郡镇 27752、姜疃镇 33950、万第

14、镇 33236、龙旺庄镇 39404、榆科顶镇 23399、西留镇 20941、谭格庄镇 31152、柏林庄镇 31382、河洛镇 26302、冯格庄镇 31869、吕格庄镇 27660、中荆镇 33144、高格庄镇 32636、前淳于镇 18696、大夼镇 33084、照旺庄镇 34703、赤山镇 27062、山前店镇 31106、躬家庄乡 16568、岚子乡 19470、石河头乡 18604。2001年1月榆科顶乡、石河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沐浴店镇;撤销躬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穴坊镇;撤销岚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姜疃镇;撤销前淳于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照旺庄镇;撤销赤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万第镇;撤销西留镇,将其行政区域入谭格庄镇;撤销龙旺庄镇,以原龙旺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龙旺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龙旺庄镇人民政府驻地。2001年6月,冯格庄镇改为街道办事处。2004年1月原来属于开发区的6个村庄和平、北郝格庄、四真庄、留衣庄、东赵疃、盖家疃划入城厢街道。2010年6月12日,柏林庄镇改设立街道办事处(烟政函【2010】53号)莱阳市人民政府地名办办公室2016年5月11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