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15819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常见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常见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常见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常见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常见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常见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常见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新沂市高流初级中学(221411) 马建新 摘要: 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多因素问题转化为多个单因素问题,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关键词: 等效 类比 控制变量 理想实验 数据处理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教法与学法融合,统筹设计教学流程。”因此,必须对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等效法 等效法是一种常见的科学方法,是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在物理问题中是指两个物理对象或过程,在某方面产生的效果相同从而在这方面有相同属性,因等效涉及两个物理对象,所以利用等效观点

2、,可以由已知对象的某种属性获知与它等效的另一个同种属性。于是等效法成为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1以下集几种情况下,属于这种“等效方法的是( ) A、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 B、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 C、两个电阻并联时,可用并联的总电阻来代替两个电阻 D、在研究电流的变化规律时,用水压和水流来类比电压和电流 分析与解:研究磁时,因入“磁感线”主要是为了研究方面,使磁更具体化。点是我们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电流的效应是点的客观体现。选项D是用类比方法把水流类比成水压。故正确答案选C。二、类比(比较)法 在物理学研究中,把熟悉的物

3、理对象与待研究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已知的共同点、相似点或相联系的地方,据此推导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类比法,运用类比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有利于降低问题的难度。 例2同学们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力学中水流形成的实验现象,进而比较并找出相类似的规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C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地,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 D.水流通过涡轮,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 析与解:抽水机工作时,叶片的转动并不靠水冲

4、,它是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的,所以抽水机工作时,消耗的不是水能而是电能,选项c是错误的,本题实质就是考察类比法的具体应用。 三、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很多物理问题都是多个因素(即多个变量)有关,对这类问题我们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即把多因素问题转化为多个单因素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例3“育才”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水平抛出的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1)猜想I: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2)猜想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有关; (3)猜想3:小球从抛出到

5、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精密计时器、一个可将小球任意所需速度射出的弹射器,并将弹射器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水平射出速度c/m.s小球下落高度h/m从射出到落地时间t/s1100.51.51.552101.01.01.453101.51.50.554101.01.50.555201.01.00.456301.01.00.457101.02.00.65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l,应选用序号为_、_、_的实验。 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的实验。 为验证猜想3,应选

6、用序号为_、_、_的实验。 2.实验结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时间与_有关。 析与解:在研究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保持其中的两个量不变,改变第三个量,研究它的变化对小球落地时间有无影响,有什么关系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要研究小球落地时间与质量有无关系,需保持水平射出的速度和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对表格中的数据,只有第2、5、6实验满足,同理可得:为验证猜想2,只有1、3、4实验满足,为验证猜想0,只有第2、4、7实验满足。经过研究,综合分析解决,得知: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时间跟小球下落高度有关。 四、理想实验法 利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做出预言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理

7、想实验不同于无根据的幻想,而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因此,这类试题有利于同学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造就善于思考的本领,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想象力。 例4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生活将出现现象。(写出两种你能想象出来的情景) 析与解:本题是一道考察想象力的开放性试题,它的特点是不受约束,使答案向各个方向发散,获得尽可能多个设想。人、汽车能在地上运动,这些是我们熟知的现象,在是因为人和汽车都受到了摩擦力,当摩擦力消失后,一切物体表面都是光滑的时候,人不能行,汽车无法起动,我们不能拿起物体,房屋将倒塌,人类将无法饮食,这些现象都会出现。另外,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钟罩实验”;研究苹果下落时,忽略

8、空气阻力等次要因素,都属于这种研究方法。 五、数据处理(科学归纳)法 对实验中收集到的一些论证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再归纳成科学结论的方法叫数据处理(科学归纳)法。加强这类习题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5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开尔文(K)。下列是一组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对照表。热力学温度T/K073123173223273323373423摄氏温度t/ c-273-200-150-100-50050100150分析表中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相对应的数量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请写出两条结论。 析与解:本题是一道数据处理题。解答本题时

9、,首先对表中的横向数据进行分析,热力学温度的变化是从OK升高73K后,每升高50K记录一次数据;与之相对应的摄氏温度是从一273升高73后,每升高50记录一次数据。从中看出热力学温度变化的数值和摄氏温度变化的数值是相同的,从而得出1K的大小与1的大小相同。然后再对表中的纵向数据进行分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差值是273,即热力学温度的数值比摄氏温度的数值大273,所以可得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T=273+t。 数据处理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具备数据处理的能力,将会使科学探究工作前功尽弃。 以上分析了五种科学方法试题,只是在纸上谈兵,同学们领会科学方法的精髓,关键还在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会,把科学家的智慧变为自己的智慧。参考文献: 1徐凯仁,学习一点教材研究问题的方法,物理教材探讨,2006年第2期。 2陈世平,浅析中考物理科学方法类试题,数理化解题研究,2002第11期。 3李炳如等,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200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