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15492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四(1)班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脱险方法班级:四(1)班时间:20XX年5月6日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何爱池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2 、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3 、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观看图片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

2、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

3、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4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5 、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6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

4、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7 、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8 、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9 、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10 、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

5、营。四、布置作业:思考“从泥石流山体滑坡中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什么?我能为自己做什么?篇二:防雷雨天气山体滑坡安全教育雷雨天气安全教育全体师生:由于雷、电、风、雨的来势凶猛,容易出现雷击、山体滑波、洪涝、倒树拦路、等现象,影响师生安全。在此,学校向大家提醒注意上学安全,注意出勤与考勤。由于天气原因造成不能上学的,同学们要注意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请假,说明原因;同时各班主任要为学生请假提供直接的联系电话(学校一个固话还不能应对突发性天气时所需要的联系),要对体同学的回校情况做好及时的跟踪与汇总工作。一、雷雨天气的防范户外避雷须知:1 、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筑

6、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2 、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3 、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4 、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5 、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6 、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

7、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7 、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8 、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避免增加人的有效高度成为“尖端”而遭雷击。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玩耍。9 、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11 、此类天气每天

8、返学应准备衣具,任何代步工具或车辆行驶在路上时严格遵循交通信号及路段的路标通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二、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

9、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上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用肉眼怎样识别滑坡是否稳定?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10、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上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不稳定的滑坡常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11、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需要指出,以上标志只是一般而论,较为准确的判断,还需作出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冷静。当处在滑处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

12、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3)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以便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4)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

13、受伤时应呼救“120”。呼救时应说明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性质,伤情、伤亡人数,急需哪方面的救援以及呼救人的姓名、单位、所用呼救电话号码。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 5)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xxxxxxx2016-3-23篇三:防止泥石流主题班会教案防止泥石流主题班会教案班主任:吴义玲活动目标:1 、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泥石流发生的灾难性事件,敲响警钟,提高

14、学生的警惕;2 、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灾害事故的前兆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灾害预防能力;3 、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面对灾害的自救及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二、活动过程:随着气温的上升,雷雨天气增多,为防止泥石流、洪灾、雷电等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伤害,决定开展一次防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害事故的主题班会。一、山体滑坡山体是否崩塌,从外观上可作判定。一般情况下,有下列征兆时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坡度较陡,大于45度,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公路边坡都是山体崩塌的多发地带。崩塌应急避险的

15、方法:雨季时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夏汛时节,人们在选择去山区峡谷郊游时一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或连续阴雨天后仍有雨的情况下进入山区沟谷出行旅游。二、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征兆: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木,另外,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轻微震动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部分发生于下午至次日凌晨,在连续降中雨、大暴雨和高雨出现之时或稍后发生泥石流。她特别指出,今年雨水较多,泥石流则随时可能在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应急避险方法:当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发生之后立即逃逸,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