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6.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14861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6.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6.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6.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6.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6.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6.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3、邹忌劝说齐王纳谏是爱国的表现。二、教学重点1、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2、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一导入新课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

2、的。二相关知识介绍1解题参照注释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2战国策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三教师范读课文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 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1实词zho早晨(名词)私人,自己(代词)朝cho朝廷(名词)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词)cho朝见(动词)偏爱(动词)身长,长(形容词

3、)修修建(动词)整治(动词)今义是一个名词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弗:f,否定副词,译为“不”。3词类活用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4句式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B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能湾讥

4、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D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判断句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式标志E省略句(邹忌)与(客人)坐谈 (学生结合讲解再默读全文)杨 汛 桥 镇 中 学 集 体 备 课 资 料年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 2 课时 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一课文难点内容分析 紧扣题目,理解课文。首选设问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1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2由于感

5、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

6、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6讽谏结果如何?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二学习借鉴1设喻手法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2详略处理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4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八总结全文九作业设计(略)【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妻妾客 私畏求讽 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蔽甚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三变政治修明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