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14735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目录一、建设目标.3(一)总体目标与思路.3(二)具体目标.3 二、实施方案 .4(一)建设基础.4(二)建设实施方案.51成立校企合作专业项目建设组,切实推进校企对接.52实施中高职对接,探索系统培养模式.63加强专业实训体系建设,强化实践育人.64转变专业人才培养方式.95强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116实施第三方评价,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2三、改革举措.13(一)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完成专业建设13(二)推进中高职衔接,实现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13(三)创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导师引领”专业教学模式13(四)实施第三方评价,切实提高人才培养

2、质量14四、保障措施.14(一)组织、人员保障14(二)经费保障14(三)政策保障15(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15五、建设进度及绩效考核指标.15(一)建设进度15(二)绩效考核指标18六、资金预算与年度经费安排.19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与思路校企联合组建项目建设组,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专业建设,采用校企“双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找准专业办学与建筑人才市场需求的切入点。校企联合与专业岗位群技能需求对接,整合现有专业课程,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与岗位技能对接的项目课程,编写工学结合精品教材,创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完善现有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引入“TQC”质量管理理念进行教学管理,科学设

3、置质量控制点,注重过程考核,增加课程答辩、操作等非笔试评价比重,邀请第三方参与专业教学评价;完善现有实训条件,建设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岗位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生产性实训,确保“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着力推进“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切实保障校企“双元导师”引领制度的实施;辐射带动我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技术和地方中职学校对应专业建设,形成豫北地区建筑施工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引领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完善服务社会功能,为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中的“完成40农村城镇化率”的顺利完成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

4、支援。(二)具体目标1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专业共建。校企联合组建项目建设组,发挥行业对专业项目建设的指导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对接,将企业优秀文化引入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双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岗位群技能需求对接,校企联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基于建筑生产过程的项目课程2-3门,创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3-4门,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网络学习平台,逐步形成具备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功能的课程网络,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着重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专业骨干教师4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2人、具有国家注册

5、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专兼职学生导师50人,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素质的达到90%以上,形成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理念和建设实施水平上,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3.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完善专业实训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巩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成果,建设对外承接检测任务的建筑工程检测中心、保障“教、学、做”一体化真实工作环境的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心和工程监理实训中心,引入企业优秀文化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强化生产性实训组织管理,扩大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确保生产性实训达80%以上,实现教

6、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新建8家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8个;与相关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强化在校学生与建筑施工企业对口技术服务;提高办学效益,力争有80%的学生在校期间为企业提供不少于3个月的有偿技术服务经历,实现真正的产学结合,切实提高专业办学声誉。4.在实训中心建设中深化产学研结合,大幅提高办学效益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为地方建筑企业、行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发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培训量稳定在600人次,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5.实施中高职对接,探索系统培养模式。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校等地方中职学校协同设计专

7、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中高职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联合开发教材,制定课程标准,探讨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制定单独招生的办法,为优秀学生开通学习渠道;开展对口交流和支援,实现资源共享;2012年始招收中职对口生不少于本专业年招生人数的20%,每年安排专业知识和技能交流不少于3次,对口支援附校中职或“3+2”工民建专业课程教学师资每学期不少于2人,并广泛开展中高职教师间专业研讨等,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教育教学过程、网络资源共享、教学评价模式、人才成长途径、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的衔接。6.探索评价模式改革,实施第三方评价。改革教

8、学质量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双证率”达96%以上,学生顶岗实训优秀率达80%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经过半年的工程实践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称职”率达 95 %以上,三到五年成长为企业专业技术骨干,部分优秀毕业生具备获取国家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的能力。 二、实施方案(一)建设基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2002年7月,办学至今已历9年,形成了校企“双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导师引领”的教学模式,“双证书制度”。2006年成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被批准为

9、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已有7届毕业生近700人,在校生为500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8%以上。本专业现拥有功能较为完备的测量实训、施工工艺实训和建筑材料实验等12个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10家,2009年成功申报为河南省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本专业专任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2人,双师素质的教师14 人,校外兼职教师1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8人,均属于生产一线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专业实践能力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学时达53%,其中第六学期全部设置为专业顶岗实训,几乎所有专

10、业课程都设置有课间实训和课程集中实训。建筑力学和建筑施工技术成功创建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整合开发了建筑结构、建筑施工与质量验收、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工程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等课程,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二)建设实施方案1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专业共建(1) 联合河南元恒建设集团、龙创地产、河南正方建业集团等企业组建项目建设组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项目负责人:项目组主要成员:(2)在项目建设组指导下,充分发挥行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建筑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

11、容,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将“岗位证书”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科学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3)校企联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编写工学结合专业课程教材,制定课程标准,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创新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4)至2013年7月开发基于建筑生产过程的项目课程2-3门,创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3-4门,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课程名称主持人已有基础完成时间工作目标建筑力学院级精品课程2013完成课程建设,力争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工程计量与计价2013完成

12、课程建设,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建筑结构2013完成课程建设,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工程测量2013完成课程建设,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工学结合课程配套教材建设计划表专业教材名称主编 完成时间工作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验收2013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建筑力学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工程计量与计价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建筑结构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工程测量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工程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项目名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预算(万元)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小计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224课程标准制定448优质核心课程建设6612优选课程内容,编写

13、工学结合教材6612实习、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121224合计303060课程体系建设资金预算表2推进中高职衔接,实现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1)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校等地方中职学校共同研讨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避免中高职培养内容重复,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2)积极在中职院校单独招生,并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制定单独招生方法,招收中职对口生不少于本专业年招生人数的20%,为优秀学生开通学习渠道;与地方兄弟院校联合,开办“3+2”学制建筑工程技术班,实现与中职人才成长途径的衔接。(3)与附校等地方中职学校开展对口交流和支援,与中职学校联合开发教材,制定课程标准,探讨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在师资、实训条件、课程等资源共享。安排高职学生与中职学校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交流,每年不少于6次,对口支援附校中职和“3+2”工民建专业课程教学师资每学期不少于2人,广泛开展中高职教师间专业研讨等,并使之常态化。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教育教学过程、网络资源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