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14448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 内容摘要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随着上海各个大学园区的建成,大学园区日益成为区域联动的主阵地。高校共青团如何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建立新的工作阵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成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课题旨在通过了解目前高校共青团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工作机制的现状,分析其服务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从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工作建议。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区域联动

2、工作机制创新 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推动高校共青团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局限于高校校园之中,工作开展的手段、方法和层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上海各个大学园区的建成和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这种工作模式已显示出其滞后性和局限性。在这一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利用大学园区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如何建立和巩固一批新的共青团基层工作阵地,最终更好地为团员青年服务,成为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以上海松江大学园区为考察对象,综合采用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比较法调查等手段

3、,对于大学园区内各高校的实际交流情况、各高校与周边社区的共建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课题组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华东政法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等6所高校,共发放问卷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回收率91%。 本文旨在综合调查结果,对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立足校区、面向园区、走进社区,发挥中心辐射作用,有效服务于青年工作区域联动进行初步探索,并就如何利用更广阔的区域资源优势为推动高校共青团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舞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现状概述 (一)高校自身协作不足

4、为服务区域联动提供了可能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个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提法,其目标是在一定区域内实现青年工作的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实现共赢。随着上海各个大学园区的建立,如何实现相对封闭的园区与相对开放的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合作逐渐摆上了共青团工作的议事日程。各个大学园区和其中的各所高校都就此展开了有益的尝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经过几年的工作,大学园区的区域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各所高校的合作水平,工作机制,协作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改进,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为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提供了可能。 1、大学园区实践基地有待拓展 大学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园区工作服务的

5、对象。在我们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被访大学生对于目前园区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利用情况表示了不满。大部分人认为大学园区应有的各项功能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学生自身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 第一,园区无法满足低年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大学园区一般都建立在郊区,附近的社会实践资源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目前的客观现实是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得不到所需要的社会实践资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各高校缺乏统一协调指挥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校在服务水平、服务方式上存在差异,高校大多“各自为战”,这样一来,资源浪费和资源利用情况不合理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第二,园区无法满足高年级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基于

6、地理偏僻的原因,园区内高年级的大学生多数倾向于回到市区内老校区就读,以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这一点在打算留沪的外地大学生身上犹为明显。而与此同时,园区周围的创业就业机会却少人问津。 2、校际交流工作水平有待加强 园区内各高校的校际交流是实现园区资源共享的基础。然而,调查表明,目前各高校的校际交流项目主要集中在艺术教育(31.)、学术科学(25.17%)、体育竞赛(05%)以及社团交流(3)这些方面,其中大部分的校际交流源于学生自发。与之相对的,由团组织出面发起的交流活动所占比例并不高。缺乏统一指导的校际交流活动虽然数量众多,但无论在活动规模还是组织管理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总体水平普遍不高。

7、、大学园区管理机构服务功能尚待完善 各大学园区创建伊始都建立起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现阶段,这些管理机构主要起到一个沟通、协调的作用,实际工作的操作实施仍由各高校独立完成。这样一来,各高校共青团工作也相应仍然处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层面上,服务区域联动的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需求也很难得到实际满足。另一方面,专职负责这块工作的人员在人力配备,行政支持等方面相对薄弱,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实际成效不够明显。 (二)服务区域联动高校共青团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高校共青团在服务青年的长期工作过程中,发展出了适合自身工作实际、富有成效的工作模式、项目和方法。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共青团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继

8、续挺立时代的潮头。对于目前的共青团工作,大学生们在基本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从表1中可以看到,现阶段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团组织创新活力不足,同学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表1团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 团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赞同不赞同说不清 团组织缺乏创新活力,同学参与活动积极性不够高.67%19.1.67 提供的实践机会尚不能满足团员青年的需要73.23%16.3%14.14% 共青团自身建设步伐与新形势要求仍存在差距9.33%16.00% 共青团为青年成才服务的功能体现不足64.10%24.57.33% 可以利用的各类资源不足,开展工作受到一定限制4.01

9、293%3.40% 与其他高校共青团组织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62.8%677%10.0% 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工作新思维。入住大学园区是高校共青团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主动有效地服务于区域联动,利用区域资源,不仅能提升团组织的自身活力,加快自身建设的步伐,而且能够为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机制保障。这一切都决定了服务区域联动是高校共青团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高校共青团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中心辐射作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最终形成合力,逐步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达到自我完善、和谐发展的目标。 (三)服务的紧迫性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 高校共青团组织非常

10、重要的工作职能就是服务在校大学生青年,为其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以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园区内存在突出的三大问题: 1、校际共青团工作交流不足制约联动机制发挥 在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希望各高校共青团组织经常开展各个层面的交流活动,然而实际交流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只有1242被访者认为各高校间的共青团工作交流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有5.56%的被访者认为这种交流“停留在部分工作上”,而有75%被访者认为“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交流”。而在对交流效果的评价上,仅有3.67%的被访者认为“很好,令学生受益匪浅”,总计超过八成的被访者认为交流效果不佳。其中,超过5的

11、被访者认为“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有局限性”, 3657的被访者认为“合作面过于狭窄”, 176%的被访者认为“未能体现大学园区的优势”。 2、社区实践基地缺乏不利学生拓展社会经验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增长学识、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心之一。大学园区的建立预期可以带来一大批新的社会实践基地。然而,我们的调查却发现,园区内各高校与周边社区的共建情况并不理想。仅有.25%的被访者认为两者“紧密结合,经常开展活动”,有37.6%的被访者认为虽然学校长期参与社区建设,但“成效不显著”,另有3477%的被访者认为“很少有合作”。 3、周边社区资源利用不足造成发展瓶颈 我们的调查

12、还发现,即使学校与社区有了共建,社区的众多资源也未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数据显示,目前的社区资源中,除了有半数同学认为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资源被充分利用以外,其他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访者认为“大部分资源未被合理利用”。 高校共青团发展到今日,单 一、封闭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发挥社区、园区、校区联动的社会化优势,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互动,利益共赢”的区域性统筹发展模式,变“校区小团建”为“园区、社区大团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13、)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三大优势 据调查,74.7%的被访者认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过程中能发挥积极作用。高校共青团自身稳定、组织结构完善、工作经验丰富、并拥有数量庞大的青年服务人才和广大的社会资源。这些优势在服务区域联动的过程中显得犹为重要。 1、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 第一,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稳定,工作能长期坚持、代代相传。在我们的调查中有16.5%的被访者认为组织稳定、工作能长期平稳开展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最大优势。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系统化工程,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的组织结构、工作方针等相对稳定,能保证开展工作的长期性和长效性。 第二,高校共青团组

14、织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高校共青团是青年之友、青年之师、青年之家,团组织在这一群体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可小觑。同时,青年大学生又是区域联动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服务对象,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工作不仅将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拥护,更能在服务青年方面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2、高校共青团的人才高地优势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聚集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822%的被访者赞同高校共青团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库。高校共青团应该努力把人才高地的优势转化为服务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重要支撑点。 3、高校共青团的社会优势 拥有广泛的社

15、会资源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重要的优势之一。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不是高校一家之事,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高校共青团服务社会多年来赢得的社会声誉将在其开展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思想认识要到位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顺利实现首先需要有各高校在思想认识的一致。然而,部分高校虽然入住大学园区已有几年,但旧的共青团工作思路仍未转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入到区域化大团建中的重要性,团建阵地仍然局限于校区和社区内,忽视了园区这个重要的过渡地带。同时,部分学生社团、学生组织本身缺乏交流和共建的热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各社团的资源配置情况存在失衡。 2、工作实效需提高 据调查,有0.14%的被访者指出青年工作区域联动需要注意的最大问题是“工作停留在表面,服务青年实效性不足”。由于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各方面因素,只有各环节真正做到彼此紧密衔接,才能最终产生出实际效果,否则就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