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13621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式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模式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模式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模式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式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式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 随著高等院校的扩招及培养模式的转变,教育工作者对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及方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12。以培养应用技术为目的的工科院校被称为应用型大学,这类院校更偏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训练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很多院校在培养方案中对该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细则3。然而,由于理念、要求及方法的不同,该项工作所达到的效果不尽人意。据调查,有近34%的学生认为没有通过毕业设计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41%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对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因此,探讨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新情

2、况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基于“3+1”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3+1”模式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1 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根深蒂固,思想转变困难在毕业设计工作中,无论是指导老师还是教育管理者,有相当多的人没有从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中转变过来4,认为做研究型或技术开发型的毕业设计才是真正的毕业设计。然而,从目前的就业状况看,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做客户服务的、有做生产管理或产品质量控制的、有做产品维修或产品销售等,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的人少之又少。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毕业

3、设计所做的项目与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关联不大,工作中需要的能力毕业设计中没有得到有效培养。部分指导老师和管理者对这一新情况重视不够,认为不做研究型或者技术开发项目,就是不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设计就不合格。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不仅选题困难,设计过程也面临一些困难;不仅做不到真题真做,对学生的实习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2 设计题目与从事的工作脱节,毕业设计选题类型单一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老师衡量一个学生的选题,往往是看他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而不去考虑题目与工作实际是否相关。在目前广东白云学院实行的“3+1”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实习1年)下,学

4、生在大四就离开学校到工厂实习,实习的岗位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这样,如果硬性要求学生做研究型或者技术开发型项目,学生是很难做到的。在毕业设计不通过不能毕业的制度下面,学生只有选一个自己不熟悉不喜欢且与工作不相关的题目勉强应付,结果出现了大量的抄袭与雷同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设计题目类型单一,让学生在设定的框框下做文章,没有自由,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鉴于此,迫切呼唤能够与学生实习岗位对接的设计题目类型。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本着对实习及以后工作有利的原则,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1.3 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指导老师工作难度较大就

5、业是学生的主要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为了生存,已经不能考虑是否从事自己对口的专业了,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做不到专业对口。因此,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做好做坏无所谓。另一方面,对指导老师的指导难度也加大了。比如一个电子专业的学生找到的工作是贵金属销售,对于一个电子专业的导师指导销售真是勉为其难。另外,在“3+1”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与导师不在一起,只能通过微信或电话沟通,给毕业设计的指导增加了难度。2 应用型大学毕业设计改革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具体课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爱岗敬业,勤于思考的习惯。根据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以下的改

6、革措施。2.1 毕业设计选题类型改革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求具有适当的难度及一定的科学性,而且更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及工作实际。根据对学生实习岗位及工作情况的调研,提出了以下的选题类型。1) 科学研究型。主要是根据专业特点,做一些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是导师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这类题目主要适用于那些致力于理论研究的同学。设计成果形式:论文+实验报告等。2) 技术开发型。根据生产一线中产品开发项目的需要,由企业技术主管确定研发题目;也可以根据实习专业的性质特点,与专业导师沟通后提出研发题目。这类题目主要适用于在企业研发岗位实习的学生,题目可以是研发产品的

7、一个模块,也可以是生产设备技术改造的一个项目。设计成果形式:论文+硬件电路板+软件清单等。3) 服务报告型。对于从事客户服务、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学生,通过对客户服务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最后形成解决方案,并将解决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试行,产生能够说明效果的数据,形成论文。服务报告可以是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与客户沟通、建立客户关系、客户服务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这类题目需注意专业知识的应用,防止出现与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问题。设计成果形式: 论文+客户服务案例。4) 维修报告型。对于从事产品维修的学生,通过对维修实践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的维修方法

8、或理论;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产品中维修量较大部位的问题,提出对产品改进的建议等。设计成果形式:论文+维修报告。5) 质量管理型。对于从事质量监控管理的同学,通过对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管理流程或制度中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也可以是发现工艺流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或者对产品质量测试数据的分析归纳,提出新的测试方案等。设计成果形式:论文+测试报告或管理制度或工艺文件等。6) 产品销售型。对于从事产品销售的同学,通过对销售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考与分析选择题目。可以是在销售产品技术性能类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或销售方案;也可以是在发展客户的过程中自己所做工作

9、的归纳总结,提出建立客户关系的方法及理念等。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与所学专业的关联,不能销售与所学专业无关的产品。设计成果形式:论文+销售策略、方案等。2.2 指导老师工作规范改革在“3+1”模式下,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毕业设计由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联合指导。这种双导师制在执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企业导师只挂名不指导,专业导师因不能与学生朝夕相处,给指导工作带来不便等。为此需对指导老师工作进行规范。首先对企业导师的聘任进行规范。通过对企业技术人员的考察,遴选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学校颁发正式聘书,签订协议,明确指导目标,并根据毕业答辩成绩支付劳务费。其次对专业指导老师的工作方式进行规范。

10、导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指导,除此之外,明确每月至少应与学生面对面指导一次,明确对学生毕业设计结果负责,对于设计成果质量不高,答辩不合格的导师,进行一定形式的处罚。2.3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在“3+1”培养模式下,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出新的挑战。为了保障质量,需对该项工作的每一个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质量监控;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毕业设计答辩质量监控。在每一个环节,提出具体的监控指标和监控方式。比如对选题的监控,二级学院对学生的设计题目进行集体评审,对于不合要求的题目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此避免最后答辩时才发现选题不合适的尴尬。在设计过程监控

11、环节,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毕业设计真题真做保障平台,保证学生有较好的硬件设计条件,得力的企业指导老师和充足的研究时间,确保真题真做落到实处。通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了毕业设计过程中质量监控不力的问题,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质量不高且难度不合理、毕业论文撰写水平不高且格式不够规范、毕业答辩敷衍应付且答辩成绩随意乱给等现象。3 结束语毕业设计工作从理念到执行、从过程到结果,很多方面都需要改革。此文关于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只是一种尝试,不敢认为这种尝试一定正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让毕业设计与学生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工作中观察、思考、刻苦专研,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让他们更加爱岗敬业,这是最重要的培养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