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135985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物理)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 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A0.01m/s2 B0.05m/s2 C36m/s2 D180m/s22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3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直角劈质量为M,上面放一个质量m的物体,若m在 其上匀速下滑,M仍保持静止,下

2、列正确的说法是AM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BM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C地面对M没有摩擦力D地面对M有向左的摩擦力4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的加速度 B20 秒时,a、b 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 秒时,物体 a在物体 b的前方 D40 秒时,a、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5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斜面,质量为m 的木块在竖直向上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 面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斜面有摩擦力 B木块可能受两个力作用C地面对斜

3、面支持力大小为(M+m)g D木块可能受到三个力作用6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是球心,碗的内表面光滑。一根轻质杆的两端固定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m2当它们静止时,m1、m2与球心的连线跟水平面分别成60,30角,则碗对两小球的弹力大小之比是( )A12 B1 C1 D27如图所示,人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且Mm,若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则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人和物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Mm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 B人对地面的作用力不变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 D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减小8如图所示,作用于O点的三个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大小为F1,

4、沿y 方向,大小未知的力F2与+x方向夹角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3只可能在第二象限B力F3与F2夹角越小,则F3与F2越小CF3的最小值为F1cosD力F3可能在第三象限的任意区9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上,使A、B、C以共同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那么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不受摩擦力作用 BB不受摩擦力作用CA受摩擦力的合力为零 D以A、B、C为整体,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10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s0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则下述正确的是(g取10m/s2,

5、不计空气阻力)2,4,6A石子能追上气球B石子追不上气球C若气球上升速度为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恰好追上气球D若气球上升速度为7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到达最高点时,恰追上气球11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受水平推力的作用。在F作用过程中,用代表、间的相互作用力。那么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2若地面是有摩擦的,则若地面是有摩擦的,则212如图所示,在楔形木块的斜面与竖直墙之间静止着一个铁球,铁球与斜面及墙之间的摩擦不计,楔形木块置于水平粗糙地面上,斜面倾角为,球的半径为,球与斜面接触点为。现对铁球再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压力,的作用线通过

6、球心若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竖直墙对铁球的作用力始终小于水平外力斜面对铁球的作用力缓慢增大斜面对铁球的作用力缓慢减小 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保持不变二实验题(共17分)。0123S19cm15cm13(6分)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 中,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的起始点,两计数点之 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则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的距离S1为_cm,打第一个计数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 m/s,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14(共11分,)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

7、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1) (2分)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和。来源:高&考%资(源#网(2)(2分)实验中,L3和L7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下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上表中。(3) (2分)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

8、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cm。(4) (3分)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 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代入数据解得Lcm。(5) (2分)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N/m。(g取9.8 m/s2)三计算题。15(6分)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

9、是多少?16(7分)如图所示,在倾角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1kg、长度L=3m的薄平板AB。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与斜面底端C的距离为7m。在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0.6kg的滑块,滑块可看作质点,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释放。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求滑块与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17(10分)如图所示,质量M=kg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m=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300角的力F=N,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m/s2。求:(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

10、方向夹角;(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8(12分)如图所示,质量M = 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0.4,取g=10m/s2,试求:(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f/N10234564F/N268101214(2)若在木板(足够长)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F,请在图中画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1、 10 11 12答案A.w.w.k.&s.5*u.c.#om.高.考.资.源.网CACCBCBCCBCBCB.w.w.k.&s.5*u.c.#om.高.考.资.源.网D二实验题13S1=4.00cm; v0.450 m/s; a=1.00ms2。14(1)L5L6(2)6.8514.05 (3) L7L37.20来源:高&考%资(源#网.(4) 1.75 (5) 28三计算题15解:设B车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加速时间为t,由题意有VB+at=VBVAt0=VBt+at2/2+VB(t0-t)+x0联立并代数数据可得t=6s,a=2m/s216解:对薄板,由于,到达B点是时速度滑块由B到C时的

12、加速度,设滑块由B到C所用时间为,则,解得对薄板,滑块滑离后才开始运动,加速度滑至C端所用时间为,则,解得滑块与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为17解:(1)设细绳对B的拉力为T,由平衡条件可得: 18(1)研究木块m:F-2mg=ma1 研究木板M:2mg-1(mg+Mg)=Ma2 L=a1t2-a2t2 解得:t=1s (2)当F1(mg+Mg)时,f=0N 当1(mg+Mg)F10N时,M、m相对静止则有:F-1(mg+Mg)=(m+M)af=ma即:f=-1(N) 当10N F时,m相对M滑动,此时摩擦力f=2mg=4N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