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13537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 ,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 ,是它的综合应用 ,紧贴于生活 ,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二、目标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 ,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 ,开展数学的应用意识。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对数学有

2、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合作意识 ,感受数学的价值 ,体验学习的快乐。三、教学重点: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橡皮泥、石头、大豆、正方体、长方体。四、学情分析:五1班学生从组成上说 ,一局部属于原来的学生 ,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 ,根底扎实 ,好学上进 ,而绝大局部学生来自农村各村学和教学班点 ,根底差、底子薄、生源杂 ,学习比拟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 ,还有局部学生年龄小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 ,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 ,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五、教法分析:我先

3、用讲故事的形式 ,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 ,然后通过动手操作 ,演示等活动 ,引导学生去发现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 ,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 ,又有趣味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那么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那么的图形中 ,思维跨度大 ,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 ,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先选取橡皮泥测量 ,由于学生都玩过 ,很容易理解;其次 ,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 ,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 ,也很快能找出结果。再出现石块让

4、学生探索 ,发现简便易行的最正确方案。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在练习、稳固的根底上 ,结束本节课。六、教学过程设计:7个环节1、复习旧知 ,首先复习长方体正体积的计算方法 ,并说出共用的计算公式。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聪明吗?以其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敢于和乌鸦比上下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泼了起来 ,这时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块等物体 ,从外形上得出规那么和不规那么体的概念 ,谁能说出它们的形状?这些物体、形状不像长方体正的形状那样规那么 ,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 ,称这样的物体为不规那么物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

5、研究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板书: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提示课题。3、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 ,看谁能想出方法?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方案 ,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鼓劢 ,让学生大胆探索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估算;像皮泥捏成长方体正;土豆煮熟后压成长方体正;把石块铁磨成长方体正。如果像石块、铁、鸡蛋等不易改变它们的形状或不允许改变形状的时候 ,该怎么办?提示能不能由乌鸦喝水的故事得到启发?引入第第种方案。教师演示:将石块沉入水中。学生仔细观察:有何变化?讨论: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体积增加增加的局部在哪里?与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石块投入水中后 ,什么在变?什么没变?长、宽不变 ,水面的高度在变。怎样

6、计算石块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容器的长、宽、水的高度:原来水的高度 (转自数学网 )放入石头后水的高度升高的水的高度答复了以上的问题石块的体积=容器的长宽升高的水的高度。学生很轻松地找到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说明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的原因。以上是本节的重点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的 ,这样一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谁还能想出其它方法?逆方法;装满水。再次鼓励学生。5、稳固练习:由生活中的数学又返回到实际应用。例:出示小黑板铁块的体积=底面积高 由此可得到另两个公式:底面积=体积高 高=体积底面积让学生活学、活用 ,到达一题多变 ,举一反三 ,融会贯穿的

7、效果。最后应强调水的体积与铁块体积的单位统一。L=dm36、小结:本节是对已学过知识的综合运用 ,充分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效劳于生活 ,只有理解了 ,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然后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堂课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是在答复老师提出的问题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也到达了新课标提出的“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7、作业布置:“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

8、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

9、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10、,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P55第1、2题 ,2题作为课后思考题:也是对本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如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2、刚刚的实验中 ,只能长水吗?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