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13443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不同语言中的比喻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学习英语比喻的过程中,比喻的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举例从词汇多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进而总结英汉互译的方法。关键词:语言与文化;英汉比喻;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lways influence the features of language. As significant parts of language, fig

2、ures of speech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Hence, while learningfigures of speech in English , we must pay highl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is about contrast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figures of speech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3、 exemplification,then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concerning figures of speech .Key Words: Language and culture;figures of speech;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引言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造成比喻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即使是同一喻体,也不能唤起相似的情感,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在学习和运用英语时要留意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应该对比喻这一语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

4、译过程中准确地传递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一文化及其与语言的关系汉语中的“文化”最初见与易经的“人文化成”,“观夫天文,以察时变,观夫人文,以化天下。” 1 在此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而英语中的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 意思是“种植”“耕作”和“养殖”,后来逐渐引申为“文明”“教养”及对人类心灵,情操的陶冶育化之意。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文化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获得了新的深度和广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5、育、科学等;2.考古学的用语,指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的是同一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2 英文的梅里特学生百科全书(Merit Student Encyclopedia)将Culture定义为:The pattern of behavior acquired by man through social learning. The culture of a group of people is its entire way of life. Culture includ

6、es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rules for regulating political and aesthetic and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is broad definition differs from the popular conception of culture as poetry painting, music, or other aesthetic activitie

7、s )。 3 美国翻译家奈达(E.A.Nida)认为文化可以简明的定义为:“the totality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a society”,钱穆先生在文化学大义中指出;“文化是指人类生活的总和,而人类生活则是多方面各种部分之配合。” 4 可见文化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总和,语言当然也属于文化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有所进步。语言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成了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没有语言,文化的获取、传播、继承和发展就成为不可能。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恩格斯就指出;“语言是从文化中并和文化一起产生出来的,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

8、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比喻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由于中西价值观念、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差异,使之在语言运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古往今来的文人哲士都强调比喻的重要性,英国现代辞学家理查德曾指出:“比喻是无所不在的语言本质”,“没有比喻我们就不能流利地说上普普通通的三句话。” 5 法国的史学家朗松(C.Lanson)也说过:“若没有比喻,讲话和写作会成为不可能,它是人类语言最丰富的表现手段”;陈马骙 的文则则称:“易之有象,以尽其意,以达其情。文之作也,无可喻乎!”6 足见比喻的重要性。英语与汉语都广泛地

9、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英汉常用的比喻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火上加油”(add fuel to the flames), “空中楼阁”(castles in the air), “滴水穿石”(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都以“鹿”比喻“温顺”(as timid and tamed as deer);用“猴子”比喻“淘气顽皮”(as naughty as monkey);以“蜗牛”比喻“缓慢”(as slow as snail)。二 比喻文化内涵差异的比较英语中有许多的现成的成语比喻,例如,出自圣经中的有:“as old as Meth

10、uselah”(像玛士撒拉一样的老);“as wise 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的聪明);“As rich as Jew”(像犹太人一样的富有)等等 7,在汉语中也有生动的比喻,例如火中取栗“pull chestnuts out of fire”;肉中刺、眼中钉“a thorn in the flesh”;铁证如山“ unshakable as mountain”等等 5。这些比喻涉及历史典故、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天文地理、动物和植物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缩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比喻则是其中富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的代表,不同的文化社会就使其语言中的

11、比喻有很大的差异。下面主要从自然现象.颜色.动物和植物这四个方面来阐述社会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一)文化差异对自然现象表达的影响。在众多的喻体中,我们发现自然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共同认知对象。这类现象对人类来说,无古今之别、疆域之分。因此尽管不同的民族以自然现象作为喻体的语境不同,传达的情感有异,但基于共同的认知经验,人们对这种比喻的接受心理大体相同。比如说英语比喻中的“a thunder of applause”(雷鸣般掌声)、“at lighting speed”(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之势),在汉语比喻中,有些比喻的表达在英语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手法,如汉语成语杞人忧天“to entert

12、ain groundless fears or unnecessary worries”,英语中就有类似的比喻“be more frightened than hurt”,水中捞月“to catch the moon in the water, to make are impractical attempt”,英语中的类似比喻有“fish in the air; cry for the moon; a wild goose chase”。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类中西通用的事物在认识方向不会产生误解,但是这种中西方通用的事物一旦与民族的特定的心理因素、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在跨文化的

13、语言交际中就会产生附在文字信息上的“超语言信息”。例如对于“西风”和“west wind”的理解,中国人与英国人如果不互相了解各自的文化,就很有可能产生误解。由于两国的地理位置不同,当大西洋上的西风刮起来的时候,在英国正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在中国,则正是深秋或隆冬,天气变冷,树木凋零。因此,“west wind ”对于英国人和“西风”对于中国人所产生的联想必然是截然不同的。英国大诗人雪莱(Bysshe Shelly )在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中就对west wind 进行了高度的赞扬,把它比作希望和力量的象征8 。诗中的名句“If winter come

14、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已广为流传。然而,“西风”这一英国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在汉语中却成为了凄凉、萧条的代名词。如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写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在忆秦娥中写道:“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这些诗句中,“西风”都被赋以悲凉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影响一个词的文化内涵,从而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于思维的影响。(二)文化差异对颜色比喻的影响。英语比喻中的“the leaves turn yellow in autumn”( 秋天叶子变黄了);“be red

15、 with anger”(气得脸通红);“the white terror”(白色恐怖)可以看出颜色在本质上对各个民族是一致的,中西方人对颜色刺激的感受从理论上讲并无质的区别。然而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颜色词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Red”(红)西方人从斗牛的传统文化中感受受到了“red”有着危险的含义“red for danger”,而用来激怒牛的红布“red flag”被喻为“令人恼怒的东西”。“scarlet”(猩红)作为最深沉的一种红色,在英语中有“淫荡”的含义,比如说“a scarlet woman”是指一个淫妇。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the scarlet” 红字即

16、指红色的A字母,是美国早期移民通奸的记号。在汉语中黄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而土地对中华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土地之色被看作帝王的之色,倍受敬仰,其在古代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尊严,如“黄袍”,“黄榜”,而穿黄色的衣服也是帝王的特权。中国人也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这是一种令人不快的、讨厌的颜色,含有胆小、卑劣等意,如“yellow belly”(胆小鬼)、“yellow streak”(生性软弱)、“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looks”(指阴沉多疑的 性格) 9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只有在了解原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和把握颜色词语的真实含义,尤其的起微妙特点的象征意义。(三)文化差异对动物比喻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心理对不同的事物做出了迥异的价值取向,在英汉比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