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13372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8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递过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正式版)概论(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歌恭导书与报告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中南大学冶金学院基础教学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有关实验指导书与报告的相关内容。实验中仅 仅能够按规定完成实验步骤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针对实验指导书成果 要求及分析讨论题,查阅有关参考书,深入地进行实验探索,认真分析与思 考。每项实验的“实验分析与讨论的内容”,按其涉及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分为必做与选做两类,带者为选做内容。24(一)流化床干燥器的操作及其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二)雷诺实验(三)传热系数K和给热系数。的测定流化床干燥器的操作及其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工程意义;2 .熟悉实验干燥设备的流程、工作及实

2、验组织方法;3 .了解影响干燥速率曲线的因素。二.基本原理干燥原理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水分或其它溶剂从湿物料中汽化,除去固 体物料中湿分的操作。干燥的目的是使物料便于运输、贮藏、保质和加工利 用。本实验的干燥过程属于对流干燥,其原理见图1。图1热空气与物料间的传热与传质 .传热过程热气流将热能传至物料,再由表面传至物料的内部。 .传质过程水分从物料内部以液态或气态扩散透过物料层而达到表面, 再通过物料表面的气膜扩散到热气流的主体。由此可见,干燥操作具有热质 同时传递的特征。为了使水气离开物料表面,热气流中的水气分压应小于物 料表面的水气分压。2.1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的意义对于设计型问题而言,已知

3、生产条件要求每小时必须除去若干千克水, 若先已知干燥速率,即可确定干燥面积,大致估计设备的大小;对操作型问 题而言,已知干燥面积,湿物料在干燥器内停留时间一定,若先已知干燥速 率,即可确定除掉了多少千克水;对于节能问题而言,干燥时间越长,不一 定物料越干燥,物料存在着平衡含水率,能量的合理利用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以上三方面均须先已知干燥速率。因此学会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的方法具有重 要意义。2.2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关系含水率X:单位干物料Gc中所带的水分量Ww定义:x=(kg水/kg干)(1)Gc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作图,见图2: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物料预热阶段;I【.恒速干燥阶段;W

4、.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Na的定义有二种表示:(一).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汽化的水量HU zdW即:N A=(kg 水 / m . s)T时间图2:干燥曲线图(二).单位干物料在单位时间内所汽化的水量z/U7即:Na = (kg 水/kg 干.s)(3)(2)式定义中,由于干燥面积的定量难以实验测定,故本实验以(3)式定 义作为实验依据.对(1)式求导得:dW=-GcdX(4)ydW dX心所以, Na = = - (5)Gedr dr就是说,在干燥曲线图中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值即为干燥速率值,将这些斜率的变化值对应于含水率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图,见图3。每隔一段时间读取湿物

5、料的重量,然后将湿物料重NA干燥速率四.实验步骤(1)在实验操作前从加水斗加入220300ml水,系统同时通入常温空气, 使加入的水充分均匀地分散在硅胶表面,(这一步由准备老师完成)。(2)按下变频器RUN,通过旁路阀10调节流量至14-18m3/h任何一恒定 值。(3)待空气进口温度计读数为95c时,关闭旁路放空阀4,使热空气进入 系统。(4)仔细观察进口温度与床层温度的变化,待床层温度升至40c ,即开 始取第一个样品,此时的时间设定为0。(5)按照原始数据的时间间隔取样,总共采集1476组数据。五.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六.思考题1、根据干燥曲线图分析不同床层温度区间物料的干燥阶段以及物料温

6、度、 含水率及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2、在干燥曲线图上读出临界含水率,并从实验结果分析进口温度高低对临界含水率的影响;3、对于指定的物料,若改变物料湿度、热空气进口温度、流速,得到的干燥曲线或干燥速率曲线会有哪些变化?4、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本实验测得的干燥速率曲线可以放大到工业装置之中?装置号::塔径:床层高度:烘干温度: :物料: 物料尺寸: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量:室温:No.时间间隔 min床层温度 9c空瓶重 g空瓶+湿物 g空瓶+干物 g空气进口 温度空气出口温傻C1023334555610710810910101511121314七.过程运算表和结果图No.时间间隔 min床层温度 9

7、c水分 g干物 g含水率X102kg 水/kg干燥速率X10*g 水/kg干物x min热效率 %123456789101112131424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3 .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 其实用意义。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5.1所示。图5.1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图1 .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价;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5.有色水 水管;6.稳水孔板;7.溢流板:8.实验管道;9.实验流量调节阀。供水流量111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微溢流的程度

8、,以 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本恒压水箱还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 缩短到3-5分钟。有色水经有色水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可据有色水散 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 色水。三、实验原理6=史=卫_ = K0;K =-v ndvndv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测记本实验的有关常数。2 .观察两种流态。打开开关3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9,并 注入颜色水于实验管内,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 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 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调节阀

9、,观 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1)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2)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或电测法测定流量;(3)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320)比较,偏离过 大,需重测;(4)重新打开调节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 少于三次;(5)同时用水箱中的温度计测记水温,从而求得水的运动粘度。注意:a、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b、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渐小,不许开大;c、随出水流量减小,应适当调小开关(右旋),以减小溢流

10、量引发的扰 动。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逐渐开启调节阀,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色水线刚开始散开 时,即为上临界状态,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 .记录、计算有关常数:实验装置台号N。管径d=cm, 水温t=运动粘度0.017751 +0.0337/+ 0.0()0221/2cm2 Is计算常数 K=s/cm32 .整理、记录计算表表5.1实验 次序颜色水 线 形态水体积V(cm3)时间 T(s)流量 Q(cm3/s)雷诺数Re阀门开 度增 或 减(1)备注实测下临界雷诺数(平均值)注:颜色水形态指:稳定直线,稳定略弯曲,直线摆动,直线抖动,断续,完全散开等。六、实验分

11、析与讨论1.流态判据为何采用无量纲参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3 .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紊流的判据?实测下临界雷诺数为多少?4 .雷诺实验得出的园管流动下临界雷诺数为2320,而目前有些教科书中介绍采用的下临界雷诺言数为多少?5 .试结合紊动机理实验的观察,分析由层流过渡到紊流的机理何在?6 .分析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方面各有何差异?传热系数K和给热系数a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的研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2 .掌握借助于热电偶测量壁温的方法;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4 .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

12、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基本原理1 .传热系数K的理论研究a h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间壁式换热装置来达到物料的冷却和加热。这种传热过程系冷、热流体图传热过程示意图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热量交换。它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给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对冷流体的对流给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如图1所示。山传热速率方程知,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Q= KAlj -1)(1)而对流给热所传递的热量,对于冷、热流体均可由牛顿冷却定律表示Q=%4(T-g)(2)或Q=a(.Ac(tw2 -t)3)对固体壁面由热传导所传递的热量,则由傅立叶定律表示为Q=-。2)O由热量平衡和忽略热损失,可将(2)、(3)、(4)式写成如下等式Jf-%,%-二三(5)所以1611ahAh AAma AKAK = /(4,/9, ,0川,4,1,45,22,2,。02,4,“2)=/(6,2,5)(7)从上式可知,除固体的导热系数和壁厚对传热过程的传热性能有影响 外,影响传热过程的参数还有12个,这不利于对传热过程作整体研究。根 据因次分析方法和五定理,热量传递范畴基本因次有四个:, 壁面的导热热阻与对流给热热阻相比可以忽略Kf(aa2)(8)要研究上式的因果关系,尚有元=13-4=9个无因次数群,即由正交网络法每 个水平变化10次,实验工作量将有108次实验,为了解决如此无法想象的实 验工作量,过程分解和过程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