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131531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汕头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 文第I卷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开辟了现实途径。 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除了赵宋宗室子孙和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外,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于平民的农家子弟。此外

2、,历来位居四民之末的商人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弟的教育。“农工商各教子读书”成为宋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童蒙教育目的多元化趋向的形成。宋代童蒙教育除了以理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目的进一步彰显,以及为科举之预备目的进一步强化以外,童蒙教育为生计和职业准备的目的初步显现。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能及第者毕竟是少数,当人数众多的农工商子弟的科举之梦在屡试屡败中破灭时,其读书目的往往也随之发生变化。袁采在袁氏家训中明确指出:“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童蒙教育重心下移至民间

3、,童蒙教育出现了事实上的双轨制,即一是包括专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二是包括专门为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塾、义学、家塾以及其他民间教化形式在内的私学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是人数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他们的天职无非“辟土植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因此,他们所读之书系“杂字”、百家姓之类。广大中下层平民及其子弟在“常读熟记”中了解五谷杂粮、农什器具、日用家什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而达到“上账不难”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的目的。 此外,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等,在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蒙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教

4、育,以培养博学、广闻的儿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代童蒙教育内容中不仅有“云维何兴,以水之生。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等自然常识,也出现了以欧阳修的州名急就章、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等为代表的专讲名物制度、自然常识及科技知识的童蒙教材。 宋代童蒙教育凭借其大众化的特点,不仅促进了整个宋代社会文化的相对普及和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层精英文化向下层大众文化的传播和转变,对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的稳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发挥了独有的文化效应。同时,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也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童蒙教育社会化普及化发展的先河。 (摘编自郭娅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5、的一项是(3分)A宋代童蒙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教育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B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渐渐地发生变化,其原因之一是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大多数农工商子弟根本无法实现一举成名的梦想。 C宋代童蒙教育体系包括为皇室和贵族子弟等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及面向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学教育系统。 D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对童蒙教育做出过贡献,如袁采、朱熹、欧阳修等人,他们或提出过童蒙教育的理论主张,或编写过相关教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统治者对教育的大力提倡,激发了宋代人教育子女的热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对

6、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形成了宋代童蒙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B“农工商各教子读书”反映了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非常广,除了赵宋宗室子孙、一般官僚地主的子弟外,还有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的子弟。 C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虽然仍包括道德教化和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但是更加重视自然、科学常识教育,注重传授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D宋代以百家姓州名急就章名物蒙求之类的书作为童蒙教育的教材,帮助孩子们识字、认识名物,并且普及自然常识和科技知识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宋代童蒙教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逐渐由单一走向多

7、样。 B宋代的童蒙教育不仅保障了官僚贵族子弟能够读书,而且为平民百姓子弟也提供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 C. 宋代童蒙教育在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宋代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宋代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D宋代童蒙教育促进了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因而上层精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向下层大众传播,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

8、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

9、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注搏击:督察举发。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

10、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D“致

11、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他花费一年多亲

12、自撰写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二)古代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即长沮和桀溺)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8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9全诗表达了

13、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两句诗使用互文手法,以将士们的感觉侧面描写了边地的苦寒天气。(2)屈原离骚中“ , ”两句写自己用荷叶荷花做衣裳,表现了诗人超尘脱俗的高洁品格。(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英雄孙权的风流往事都随岁月消失一去不返了的两句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

14、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鉴赏家 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

15、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