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128431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同步训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其中有缓慢的变化,也有剧烈的变化。地表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是较为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抬升,也可以是较为剧烈的、短时间的,如火山喷发、地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总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故选A。点

2、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2、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答案:C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逐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其中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大西洋。目前,这种运动仍在进行,所以大西洋是在不断扩张。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

3、,明确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3、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日本国土狭小B日本经济发达C日本人口太多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答案:D解析:分析: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而跟日本的国土大小、经济发展情况及人口多少毫无关系。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特别要搞清楚火山与地震发生的原因,再结合日本所处地理位置及其情况进行分析。4、 南极洲一片冰天雪地,却分布有巨大的煤田,原因是()。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

4、常暖湿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答案:B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用大陆漂移学说能够解释地球上一些地方存在的明显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相符的地理事物。此题的情况可以用大陆漂移学说来解释。南极洲曾经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形成煤以后,大陆发生漂移,漂移到南极洲现在的位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先理解好大陆漂移学说的内涵再把它合理地运用于某些地理现象的解释上。5、下列地带

5、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A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B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C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D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带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可以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地球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位于其中,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例如: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以日本地震频繁。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和认真分析和对比6、下列能够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实例是()。A非洲和南美洲两岸的古老地层

6、B非洲和南美洲两岸的山脉C亚洲和大洋洲的动物D世界各地都有飞鸟答案:A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证据为(1)古地层分布的相似性;(2)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3)生物分布的相似性。因此此题中A项是正确的,两岸的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能够证明原来是连在一起的;B项错误,山脉不能证明陆地是连在一起的;C项错误,亚洲和大洋洲的动物没有相似性D项错误各地的飞鸟不能证明陆地连在一起;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先搞清楚能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证据,再对选项进行分析辨别。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A红海 B大西洋 C地中海

7、 D印度洋答案:C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对,发生碰撞挤压,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就会消失。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形式、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分析板块运动形式及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8、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

8、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板块是()。A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也就是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分别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与非洲板块无关。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名称、位置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知道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再具体分析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哪些板块挤压而成的。9、下图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

9、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A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B红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区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可通过板块运动形式来解释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A、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故不符合题意; B、红海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从板块运动方向可以看出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面积逐渐扩大,故符合题意; C、阿拉伯半岛地处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故不符合题意; D、阿尔卑斯山地处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从运动方向看出,两大板块向中间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缩小,阿尔卑斯山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故不符合题意

10、。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观察图中箭头的指向,指向中间的是挤压,指向两侧的是张裂,红海处箭头指向两侧,是张裂拉伸。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形式、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认真读图获取正确信息并紧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10、“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A地形是静止不动的 B海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C农田不能变成大海 D高山是永恒不变的答案:.B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海洋会变成陆地,比如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陆地变成海洋,比如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

11、遗迹和古河道。所以说海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沧海桑田”的含义就是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能够变成海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沧海桑田”所代表的地理意义。11、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A陆地 B海洋 C河流 D山脉答案:B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海洋会变成陆地,比如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陆地变成海洋,比如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遗迹和古河道。所以说海陆是在不断发生变化

12、的。此题中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海洋,是海陆变迁导致这里成为高山。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分析。12、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B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流遗迹C日本神户的人工岛D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答案:D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属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现象,选项BCD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13、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对比分析各个选项。13、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发现了古森林的遗迹,这说明()A过去这里曾经是陆地B这里一直是海洋C古代海底也有森林的分布D过去全球的海水水位没有现在高答案:A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 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14、近年印尼、汶川、智利、

14、日本等地地震频发,人们戏言“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你认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B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带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搞清楚海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15、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逃生方法中正确的有( )。在家里,站在阳台上等待救援在高楼层教室里,立即躲到课桌下或墙角处在影剧院,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在街上,紧紧抱住电线杆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也不能乘电梯撤离,要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故选B。点评:此题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