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12756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简本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设生态县、市、省是我国21世纪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迄今,我国已有张家港、日照、扬州、绍兴、长沙、盘锦、海宁、常熟、威海、青岛等城市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市。2003年山东省委常委工作要点提出“规划生态省建设,突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山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山东省政府于2003年

2、11月发布了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指出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生态省建设规划和各地区、行业、部门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滨州生态市的建设提供良好契机。在此背景下,尽快开展滨州生态市建设,系统地指导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地发展区域经济,对于保护滨州市生态环境,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滨州市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又具有比较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滨州市政府印发了滨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于2004年1月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主要相关局

3、局长为成员的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领导小组。为了科学、严格地编制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滨州市政府委托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环境规划研究院进行本规划的编制。 青岛天人环境规划研究院在对滨州全市生态、经济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域发展制约因素。以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平衡、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促进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务实、严谨、科学的程序进行了滨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 生态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4、;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形成并不断发展;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再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最终实现循环社会理想,将人类活动纳入整个生态循环。 本规划纵向逻辑结构如下:首先提出规划指导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进行区域现状分析,包括优势分析及制约因素识别;在完成区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5、进行生态总体定位及建立指标体系;为了实现生态总体定位目标以及指标体系,首先作了生态功能区划,然后进行了3大类共8个专题规划,各专题规划包括示范工程及相应的可行性和效益分析;其次是保障与监督措施,以实现“规划、实施、监督、提高”的动态循环;最后对生态市建设预期效果进行了可达性分析。本规划横向逻辑结构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划分。规划编制人员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领导、专家不吝指正。 1总则 1.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整个滨州市区,包括滨城区、经济开发区、邹平、博兴、惠民、沾化、信阳、无棣等8个区县,海岸线长239公里,土地总面积9445平方公里。 1.2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2002年 规

6、划时段:近期(20042007年) 中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1.3规划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中国21世纪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关于开展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重点城市“十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地方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和2015年长远目标纲要编制技术大纲;其它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 地方相关规划与计划: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议;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汇编;滨州统计年鉴

8、(2003);滨州市林业发展规划(20012010);滨州市渤海碧海行动林业项目建设规划;滨州市水利建设“十五”计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21世纪初期滨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滨州市六河水变清实施规划;滨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滨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2002年度滨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1.4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实施“赶超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用十六年的时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建设现代河、海生态市的总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抓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和产业结构优化、污染防治、水资

9、源优化配置、国土绿化四个关键环节,按照“一点两带”布局,加快滨州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道路。 1.5规划原则 以规划地区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为前提,通过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三者特征和相互作用规律出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货币计量的方式体现资源的价值,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同步的协调发展局面。 (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2)坚持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4)坚持统筹规

10、划、分步实施。 1.6规划目标 总目标鲁北现代河、海生态市 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区域优势和“中国棉纺之都”的经济特色,以循环经济发展为理念,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用近20年的时间,实现滨州市由粗放型产业向清洁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实现环境污染严重向生态环境清洁优美的转变,实现传统孙子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的融合,把滨州市建设成黄河三角洲上一颗经济发达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文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鲁北现代河、海生态市。 阶段目标: 1、近期阶段启动和推进阶段(20042007年) 初步形成生态市框架。生态区划基本完成;生态市基本形态和发展模式、生态群体、城市功能区域与建筑群

11、体设计风格基本确定;交通网络和绿化、碧水网络全面构筑;功能区和景观区逐步建设;各城区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18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审批;生态城市初级目标构建“山、水、田、城、海”生态市的格局开始形成。 2、中期阶段发展和提高阶段(20082015年) 从2008-2015年,在完成生态市第一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至2015年要形成滨州生态市雏形,以耕地、园地、林地为主体的生态市发展区,以生态隔离带、交通要道、河流为主体的绿色、蓝色通道及其它生态网络。生态区域得到全面建设。滨州城区生态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质量、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市民创业发展和生活

12、居住的适宜度不断提高,“山、水、田、城、海”的内涵不断扩展,与住宅区相匹配的城市园林广场不断兴建,独特的北方城市生态景观和城市建筑群景观逐步形成。以生态隔离带(圈)相隔离的组团式的滨州城区中心商务区,辐射状的分区商务区与物流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区与生态农业区、生态工业区、居住区与休闲区不断涌现,经济开发区和邹平成为本市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一部分,邹平、无棣、博兴、惠民将建设成为生态城市次中心,生态市形态中期目标“山、水、田、城、海”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共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6个,各县均有12个乡镇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3、远期阶段全面发展阶段(20162020年) 再经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全面实现

13、生态市建设目标,滨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成为滨州市中心区域,建成符合生态市基本要求、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内外交通便捷、城市建设群体错落有致、充分体现现代河、海型生态市内涵的新城区。整个滨州市将初步建成为赋予自然生态和园林诗画内涵、中西园林与建筑合壁生辉、富于北方特色的鲁北现代河、海生态型城市。 1.7规划指标 具体见附表1。 2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2.1优势因素 潜力来自于优势,发挥好优势,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之源。从现实来看,滨州市发展优势主要有: (1)优越的海河地理特色,明显的区位优势 滨州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和渤海湾畔,临河滨海,是环渤海经济圈十七市之一,也是“黄河三角洲”和

14、“海上山东”建设的重点城市之一。在已经初步形成的辽宁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之中,滨州位于这一经济圈中部,不仅有重要的城市依托,而且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只要抓住这一新的机遇,加快建设和发展,滨州市将不仅在黄河三角洲,而且还将在整个华东和黄河流域的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滨州市又处于京津唐与胶济线两大经济隆起带的复合区位,双重辐射的拉动效应将越来越明显;本市毗邻国家跨世纪重点工程黄骅港,黄骅港的兴起必将拉动滨州经济的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预计在本世纪初,环渤海区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地带,而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腹地的滨州市

15、也将成为下世纪初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区之一。 (2)具有优势的传统农业资源和一批成长性良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农业方面,滨州市已形成粮油、棉花、畜牧、林果、水产、蔬菜、食用菌、桑蚕等八大主导产业。多年来滨州市一直是山东省的粮棉大区。建成了110万/15公顷金丝小枣、44.2万/15公顷红富士苹果、18.7万/15公顷鸭梨、30万/15公顷冬枣密植园、80万/15公顷蔬菜、6.5万/15公顷桑园、20万/15公顷牧草和32万/15公顷水产养殖等商品基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结构雏型基本形成。此外,滨州市还培育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名优特农副产品,如冬枣、鸭梨、金丝小枣等。 工业方面,培植形成了纺织、化工、食品、机械、建材等五大支柱行业,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领先的“明星企业”群体,有鲁北企业集团、滨州化工集团、魏桥棉纺织集团、华纺股份公司、渤海活塞集团、邹平琥珀啤酒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位于无棣县的鲁北企业集团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生态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