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态区建设规划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123773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生态区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深圳生态区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深圳生态区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深圳生态区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深圳生态区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生态区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生态区建设规划(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 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实施办法(深宝府20071号),缓解宝安区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各类矛盾,顺利实现建设环境优美的国家生态区的发展目标,遵循国家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要求,编制本规划。第2条 规划性质本规划是指导宝安区生态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以与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和依据。第3条 法律效力本规划提交宝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后,由宝安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宝安区人民代表大

2、会与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执行。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与措施应纳入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实施。本规划为开放性规划,应定期评估实施情况,不断进行补充与完善。第4条 规划围宝安区行政辖区的全部陆域与近岸海域,总面积712.95 km2,包括光明新区和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观澜、大浪和民治十个街道。第5条 规划时限鉴于本规划编制主要目的,规划时间围确定为20072020年,规划的基准年确定为2006年。规划近期为20072010年,规划中期为20112015年,规划远期为20162020年。以规划基准年为基础,以规划近期为重点。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1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6条 指导思想

3、以建设和谐社会、绿色城市为目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以人为本,以自然生态、环境支撑、生态经济、资源保障、生态社会、能力保障六大体系建设为重点任务,走绿色生产、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7条 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高效原则、循环经济原则、针对性原则、便于操作原则。第2节 规划控制目标与指标体系第8条 规划控制目标持续推进生态区建设工作,构建绿色城区。经济发展: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清洁生产企业和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比例不断提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单位能耗、水耗持续降低,2010年和2020年单

4、位GDP能耗分别控制在0.5吨标煤/万元、0.4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分别控制在20 m3/万元和16 m3/万元。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生态用地,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保持在40.62%,不断提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指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010年和2020年COD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6700吨和9600吨,SO2排放量控制在1240吨。加大环保投入,全面提升环境质量,201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远期进一步提高;规划期间大气和声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社会进步:促进居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向生态文化的转型,人口结构和素质不断优化,普与环境教育,

5、绿色家园意识深入人心,建设生态文明。第9条 规划指标体系规划水平年宝安区生态区建设指标体系见表2-1。第1节 实施步骤第10条 全面创建阶段(20072010年)在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关于生态区建设的指标要求,大力开展环境优美街道创建工作,完善污水系统,保护饮用水源,对污染严重的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绿地系统,修复采石场、园地,发展生态经济,推行资源节约和利用,加强环境宣传,使得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有一个根本的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确保规划期末全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考核指标基本满足要求,完成生态区创建任务。第11条 调整提升阶段(20112015年)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区

6、建设工作,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森林公园,发展生态经济,使各指标达到考核要求,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第12条 优化完善阶段(20162020年)全面完成全区骨干绿色通道和生态节点建设工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进一步削减,经济发展模型实现根本性转变;城市环境全面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使宝安区建设成为生态区建设的典和循环经济示区。表2-1 宝安区生态区建设指标体系指标单位生态区要求现状 现状为2006年,数据来源于宝安区2006年统计年鉴与宝安区各职能局统计数据。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经济发展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90.5760.5

7、0.450.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3/万元2024.820181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0.850.870.90.9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与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6034.46406070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4526.2027.028.030.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040.6240.6240.6240.62空气环境质量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水环境质量达标不达标主要指标达标达标达标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标不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噪声环境质量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千克/万元(GDP)3.55.93.22.51.5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4.50.510

8、.500.350.2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22808590工业用水重复率8017.368085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97100100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10010010010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210.21213.51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593.74959698化肥施用强度千克/公顷95未统计969798第三章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第1节 生态功能区划第13条 区划体系根据保护优先原则、规划衔接原则、问题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市生态功能区划采取二级分区系统:l 一级分区是从宏观上进行的生态分区,出于对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和满足宏观经济发展的需

9、求综合考虑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宝安区的地形地貌并结合宏观的社会经济分区综合考虑得出。一级区划分重点保护区、控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三大类主导类型生态功能区。l 二级分区是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以与城市组团规划,在一级区的基础上细化。第14条 区划结果表3-1 宝安区生态功能分区一览表一级区二级区空间区域围与主导功能面积(km2)面积比重()1重点保护区105羊台山生物多样性功能保护区围:海拔80米以上,含坡度大于25度山体。主导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防护。289.1240.58107大茅山重要山体防护区围:海拔80米以上,含坡度大于25度山体。主导功能:区域生态系统维护

10、、水源涵养。109吊神山重要山体防护区围:海拔80米以上,含坡度大于25度山体。主导功能:水源涵养、生态防护。111铁岗石岩水库水源涵养功能区围:铁岗石岩水库一、二级水源涵养区。主导功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115罗田水库水源涵养区围:罗田水库的一、二级水源涵养区。主导功能:水源涵养、生态防护。117生态廊道围:联系大型植被斑块间的绿色通道。主导功能:增强景观格局连通性,维护物种安全。118大型城市绿地围:城区大型绿地公园;主导功能:生态社会服务功能。119土壤侵蚀敏感区围:宝安西北部。主导功能:水土保持、生态防护。2控制开发区201观澜河流域水源涵养区围:观澜河流域的一、二级水源涵养区。主导

11、功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60.128.43203丘陵园地水土保持区围:光明公明北部、公明西南部、观澜西北部、石岩等地的丘陵缓坡林果园区。主导功能:水土保持、水源涵养。204西部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围:沙井福永西部海洋湿地;主导功能:生态维护、生态旅游经济。3优化开发区301城市人居环境综合建设区围:宝安中心组团主导功能:人居生态建设、综合社会服务功能。363.7151.01302西部滨海生态产业开发建设区围:西部工业组团和西部高新组团。主导功能:人居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经济。305中部综合开发建设区围:中部综合组团主导功能:人居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经济。第2节 分区控制对策第15条 重点保护区重点

12、保护区是担负生态稳定性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地块,围和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基本一致。重点保护区生态敏感性最强,系统稳定性差,很容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同时该区生态服务功能最重要。主要包括:一级水源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特区外海拔超过80米的高地、主干河流、水库与湿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总面积289.12 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0.55。1) 羊台山生物多样性功能保护区,重点保护“桫椤”等一级渐危植物,涵养茅洲河、大沙河发源地,维护区域原生自然生态系统。2) 大茅山重要山体防护区,本区为珠三角区域自然体系中规划的生态踏脚石,应

13、维护区域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沙井河发源地水源涵养功能。3) 吊神山重要山体防护区,重点为生态防护功能,包括特区海拔50米以上、特区外海拔80米以上的高低,坡度大于25的山体。4) 铁岗石岩水库水源涵养功能区,开展退耕还草还林、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开展城镇生活、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恢复库区林、灌、草生态系统。5) 罗田水库水源涵养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和城镇生活、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减少点、面源的污染排放。6) 生态廊道,结合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的建设,增强大型斑块间的连通性,丰富景观的文化娱乐功能。7) 大型城市绿地,保护生态良好、面积大于3公顷的大型城市绿地,在绿地服务盲区建设城市绿地,调整绿色空间组成,有利于生态服务功能发挥。8) 土壤侵蚀敏感区,开展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目的的植被培育,严格控制建设开发用地占用,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第16条 控制开发区控制开发区是指系统稳定性较差,对外来干扰能力弱,生态恢复有一定难度,同时具有比较重要的自然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持最敏感区的良好功能与气候环境等起到重要作用,与整体生态维护密切相关的区域,主要包括重点保护区以外的饮用水源地水库的二级水源保护区、丘陵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