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11943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离开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就失去了最可靠的支持。因此,教师必须海纳百川,博学多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方法。近年来,我校聚焦高效课堂,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抓手, 以业务学习为前提, 以教研教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支撑,通过师徒结队、同伴互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评教赛讲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一、以业务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首先,学校提出了教师专

2、业发展的“ 123” 理念,即围绕一个中心(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 、狠抓三个提高(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 。学校始终把“三个结合” 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摘记笔记和撰写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学理论、强素质、练内功、 精教艺;要求教师每天坚持“八个一点” : 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研究一点、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改进一点、提高一点;倡导教师每学期坚持“六个一” 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观看一堂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每月阅读一份教育杂志,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学期精读一

3、部教育理论专著, 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 其次、为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全体教师树立了“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和“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 的理念,形成了“你在学、我在学、他在学” 的学习氛围;大家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网络学,向专家学,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学历进修培训。第三、用制度作保障,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研教改、教学质量纳入考核系列。通过制度的完善,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竞争机制,大家“坐下来学习,静下来反思,沉下去研究” ,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

4、平台,以优质师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 。教师专业发展毋庸置疑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的积淀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为使全体教师“闻道在先” 、“ 业有所长”、“ 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有2教活教材、教活学生的源头活水,学校秉承“勤于在学习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 的校本研修理念,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办学特色,以教研组为基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坚持走好“七步棋” :一是精心组织校本培训, 坚持每月一个培训专题, 做到“三定”:一定培训教师,二定培训时间,三

5、定参训人员。通过远程教育、计算机培训,使老年教师掌握了远教设施模式一、模式二使用方法,学会了用电脑制作课件、下载资料,发挥了远教设施、网络服务教学的作用,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坚持每周一个教研主题,围绕“活动” 主题,确定中心发言人,扎实开展了教学研讨。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制度、考核” 六落实。通过研讨, 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听、评课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教学的把握能力、对科研的研究能力,解决了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夯实了基础。三是采取

6、骨干引领、观看课堂实录、能力展示、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形式,或分或合,张驰有度,突出了“三抓” : 即在青年教师中,从积累经验、掌握方法上抓提升;在中年教师中,从总结提高、升华开发上抓提升;在老年教师中,从创新教法、适应课改上抓提升,促使不同层面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引领教师树立 “三种意识”, 即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 实现“四个转变” ,即思想上由 “应付型” 转向“责任型”、能力上由 “经验型” 转向“科研型” 、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 转向“综合型”、 方法途径上由“传统型” 转向“创新型”; 弘扬“五种精神”, 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 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自

7、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从教奠基。五是搭建多元反思平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 =经验 +反思。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也有一句名言: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近年来 ,我校在教师中积极倡导反思研究,要求做到:“写精彩的教学片断或记下有待修改的地方,写典型的案例材料,说说独到的研究问题”。学3校拟定了 20 多条反思录,让教师反思内容有了明确的方向,便于操作。如: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教学活动是什么?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三堂足

8、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学展示课,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教师作课后,首先让作课教师自我反思,再让指导教师点评,最后集体会诊,达成共识,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使教师感受到从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拜读老师的反思,有教学成功后的喜悦体验,有教学失败后的悲痛伤感; 有教学艺术长进的简要记载, 有摆脱不了传统教法的原因分析;有提问不当的案例,也有学生质

9、疑问难的“难解” ; 有上了公开课的自我评价,更有对别人评价的种种感悟。六是实施四大工程、 开展四项培训、 促进教师队伍实现 “四高”( 高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高教学质量、高教研水平) 。“四大工程”:( 1)、名师工程。典型是动力、是形像、是样板,为了整合资源,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做到手上有典型,面上有样板,培植和打造一批社区叫得响,全县有影响的一级梯队,学校给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任务、压担子,有的放矢,培植典型,跟踪指导,集体加工、包装,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权冬芹、郑彩芹、曹志厚、徐亮等先后荣获县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称号; 2006 年,权冬芹同志顺利通过市级教学新秀闯关测试,并在县“强师兴

10、教” 工作会上作了我的成长之路专题发言。 ( 2)、“青苗工程”。 为促使新上岗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制定了 “135” 青苗培养计划, 提出新上岗教师 “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骨干”要求,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队、同伴互助”等活动,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议课” 一体多元的互动形式,为青年教师架桥铺路。(3)、“强师兴教工程”。“ 强师兴教” 是创建名校、打造亮点、凸显特色、制造精品的支撑点,为引导教师钻研教材、切磋教艺、探索尝试、共同发展,构建“学习提高教学探索研讨升华反馈矫正理性突破实践总结”的课堂教学创新链,我们广泛开展了评教赛讲、 同职称赛教、优秀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大赛、远教设施运用等活

11、动,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掌握新教法。 ( 4)、“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实验工程” 。 落实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目标,定期汇报展示,确保4过程扎实有效。 2009 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分片教研展示活动中, 我校青年骨干苗子教师任文昌代表社区教师上了示范课,受到教研室同志的肯定。 “四个培训” 是:教育科研方法培训、远程教育运用培训、新课改培训、先进教学方法培训。经过系列活动,教师的视线拉长、视野拉宽、位置拉高,激情得到张扬,潜能得到迸发。近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70 余篇教研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其中徐田忠同志撰写的新课改需要教师的激情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让智慧

12、之花在数学课堂快乐绽放分别在教师报、西部教育、教育与教师、宝鸡教育上发表。同时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让智慧之花在数学课堂快乐绽放分别荣获宝鸡市2001-2010 年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良好习惯奠基人生获宝鸡市优秀教研论文一等奖。七是学习优秀案例、名人课例。教师需要跳出自我,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的课,我们可以去听优秀教师怎样上课,阅读优秀教师的教案,倾听优秀教师的备课思路,并与自己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比较。通过学习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并且找出教学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教学手

13、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中,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 每人至少要能对一篇以上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地评价、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动地将其中的精华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形式包括自选主题的专题研究活动,以及观摩、研讨由教师独立设计执教的课堂教学活动,广大教师能够将案例研究方法、 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例如:闫培林老师上的平移与旋转就学了吴正宪老师的备课思路、教学理念;赵有余老师上的分数的认识学习了张齐华老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三、给教师专业发展架桥铺路,以有效教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师走向成功的“试验田”

14、。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 “高效课堂” 为着力点,把管理重心向课堂降低, 管理视角向课堂延伸,管理决策向课堂集中,管理思维向课堂倾斜,通过骨干引领和同伴互助,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 : 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给教师专业发展架桥铺路。学校重点打好“三张牌”:5第一张牌:搞好“磨课” 活动。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新的境界和教师的成长,才能有真正的生命。 ”我校坚持“抓教学, 重实践”, 积极组织教师深钻教材,分析教材编排意图; 教学中要求老师积极创设快乐

15、教育教学情境,使教学能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新服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校 充分发挥县级及社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点带面,辐射全体,精心组织 “汇报课”、“ 提高课”、 “ 优质课” 为内容的“三课” 活动。通过反复“磨课”,让教师站在课堂上历练,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架桥。闫少芬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总结出课堂导入五法故事导入、活动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例文导入,不仅使自己的课堂生机盎然,而且引领其他教师在课堂导入上“做文章”, 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张牌:我校立足校情,在四至六年级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验方案,明确了实验目标,落实了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高效课堂”教育理论、教学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