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专业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11932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专业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专业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专业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专业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专业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专业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专业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2.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3.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 ,号 ,眉州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他才气横溢,文学成就很大,是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继欧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为 之一, 并称;诗 并称;词 并称;书法 、 、 、苏并称,北宋则是苏、 、 、 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

2、仕途坎坷。 、 、 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苏并称;诗苏黄(庭坚)并称;词苏辛(弃疾)并称;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并称,北宋则是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儒、释、道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2、背景链接北宋嘉佑六年(年),苏轼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篇。留侯,指 ,字 。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破家散

3、金,求得力士沧海,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有留侯世家。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良无战功。刘邦说:“ , ,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今睢宁境内。(留侯,指张良,字子房。刘邦说:“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今睢宁境内。) 本文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3、给加

4、点字注音卒然临之 刀锯鼎镬 虽有贲育 倨傲鲜腆 肉袒 圯上老人 间不容发卒(猝)c 然临之刀锯鼎镬hu 虽有贲bn育 倨j 傲鲜xin 腆tin 肉袒tn 圯y上老人 间不容发(f)二、自主学习及成果展示(一)文言知识归纳1.微见其意【通“现”,表现】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抱负】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使受摧折,使动用法】4.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5.其君能下人【居于之下,谦逊地对待,名活用为动词】6.臣妾于吴者【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7.忍小忿而就大【成就,完成】8.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立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9.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都使动用法】10. 非子房其

5、谁全之【全:成全】 12.不称其志气【符合】 11.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疲困】 13.匹夫见辱【被】 14.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通“猝”,突然】15.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怎么】16.鬼物,亦已过矣【太】 17.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正】 18.盖亦已危矣【太】 19.句践之困于会稽【取消句子独立性】20.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21.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竟然】【一词多义】过: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怪:其事甚怪【奇怪】 油然而不怪者【以为怪异,意动用法】其:非子房其谁全之?【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

6、于“大概”】所以:所以微见其意者【用以的方式】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的原因】【古今异义】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怀有的抱负 其身之可爱值得爱惜 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 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 【特殊句式】(1)此圯上之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 判断句(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判断句 (3)勾践之困于会稽 被动句 (4)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 状语后置(5)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状语后置 (6)而命以仆妾之役 省略句、状语后置 三、讨论交流,深入解析问题一:苏轼的留侯论并没有全面论述或评价张良。那么,这篇文章选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经历

7、呢?通过这几件事,苏轼认为张良能够最终获得成功的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寻人刺秦;圯上受书;辅汉建功。在于有“能忍”的过人之节,“忍小忿而就大谋”。问题二: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指出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 (2)“且其意不在书。”“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

8、而就大谋。”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公兵法,张良熟读兵法,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黄石公的目的是使张良能“忍”。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张良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得天下。 小结: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以“忍”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 问题三:谈谈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评述张良一生的? 明确:第一段,提出论点,认为所谓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是“能忍”。 第二段,圯上老人授书,“其意不在书”

9、,而是为了使张良“能有所忍”。 第三段,以郑伯和勾践为例,说明“能忍”足以成大事。 第四段,以楚汉相争为例,证明张良以个人的才能和“能忍”的度量,辅佐刘邦建立功业。 第五段,以张良的貌不惊人,说明张良外柔内刚正是其“过人之节”。 因一字之功文章旨意毕现,可谓“一字立骨”。文章以“忍”字为中心,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又是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问题四、阅读史记留侯世家中的记载,通过比较、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10、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

11、,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圯上老人对张良的启发,司马迁和苏轼强调的有哪些不同? 明确:司马迁史记着重在圯上老人赐给张良一本“读此,则为王者师”的太公兵法。苏轼认为“其意不在书”,其意在于:圯上老人看到张良“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深为痛惜,所以他“倨傲鲜腆而深折之”,使张良深刻体会“忍”字的

12、重要性。授书只不过是形式,太公兵法要在志远才高的豪杰之士的手中,才能发挥效力。2根据课文的内容,讨论苏轼所提“忍”字的内涵。明确:文中以郑伯、勾践、高祖为例,说明“忍”的内容,一定要有度量,能“下人”,二是“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则“忍”除了“忍耐”的度量外,还要有智慧,是道德的修养,也是过人的才智。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一)讨论:苏轼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然而,是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忍”呢? 明确:忍,作为一种涵养,经常被曲解。忍,不应该是憋在心里,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最终,忍的修养还是会失去。所以说,忍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俗称

13、:“忍字心头一把刀”,想借“忍”的字形说明“忍”的道理:“一直要忍到心头插刀,也不反抗。”其实,这是消极的态度,结果很悲哀,以彻底牺牲自己为代价,没有解决实质问题。这不是积极的态度,不可取。正因为民间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人本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的,却采取了消极的态度,结果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所以,与其“忍到心头插刀”作无谓的牺牲,不如“忍化”,处事临危不惧、当机立断,采取积极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学会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损失,用柔化、分化等办法最终彻底解决冲突。五、当堂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教训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弊:疲惫,衰败D非子房其谁(全)之全:齐全,完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油然而不怪者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是以百战百胜C必有过人(之)节且夫有报人之志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事甚怪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