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输电线电力线路迁改环评报告(社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118189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2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kv输电线电力线路迁改环评报告(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110kv输电线电力线路迁改环评报告(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110kv输电线电力线路迁改环评报告(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110kv输电线电力线路迁改环评报告(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110kv输电线电力线路迁改环评报告(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kv输电线电力线路迁改环评报告(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输电线电力线路迁改环评报告(社会)(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2环境质量状况16评价适用标准19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0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与预计排放情况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24运营期环境影响26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与预期治理效果2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31结论与建议35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吉利园区电力线路迁改工程建设单位观泰产业建设投资发展法人代表吴军联系人王莹通讯地址市观山湖区南路1号联系05邮政编码550081建设地点省市观山湖区立项审批部门市观山湖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筑观发改2014114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电力供应D4420占地面积(m2)本

2、工程塔基永久占地1350m2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1436.74环保投资(万元)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49%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1、建设必要性为了不影响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吉利园区的开发建设,需对影响产业园区的电力线路实施迁改。本工程的实施将带来如下影响:(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市“大”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园区110kV输电线路与10kV输电线路的迁改的完善,为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的建设让道,是实施市“大”发展战略,推动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2)对今后产业用地的地块合理划分和集约使用,减少电力线对用地分割;清红城110kV线、林

3、寒110kV线、凤寒/凤北水110kV双回线自西南向东北从园区的中部通过,对功能区用地分割破坏较大,本项目迁改后沿园区规划道路走线,减少了电力线对功能区用地分割。(3)吉利M100甲醇汽车制造项目为现今唯一的一个乘用车生产项目,这正是制造业目前所缺乏而又亟需的,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发展甲醇汽车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契合,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极大拉动作用。(4)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影响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的发展,推动观山湖区的招商引资,并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创造基础。综合以上4点的分析,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吉利园区电力线路迁改工程实施后,减少

4、了电力线对用地分割,保证园区的安全建设,是加速观山湖区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是推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更是迫切的,应尽快建设并尽早实施投运。为此,观泰产业建设投资发展委托核工业化工冶金研究院(委托书见附件1)对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吉利园区电力线路迁改工程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编制依据、采用的国家标准、规名称与编号(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3)中华人民国电力法(1995年12月);(4)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5)中华人民国固体废

5、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修订);(6)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7)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与实施细则;(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起施行);(9)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6、;(16)省环境保护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9)交流输变

7、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3、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的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起施行),确定本工程环境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4、工程容与规模(1)工程概况本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基本情况见表1。表1 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吉利园区电力线路迁改工程建设容项目名称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吉利园区电力线路迁改工程建设性质改扩建建设与营运管理单位观泰产业建设投资发展工程设计单位电力本期建设容(本期环评容)本工程新建线路全线位于省市观山湖区。1、清红城110kV线#47#52线路迁改工程本工程为架空线迁改工程,新建架空线路

8、路径长度2.089km,新建通信线路路径长度3.137km,拆除原有架空线路路径长度1.864km。2、林寒110kV线#51#56线路迁改工程本工程为架空线迁改工程,新建架空线路路径长度2.105km,重新紧放线路路径长度3.088km,拆除原有架空线路路径长度1.401km。3、凤寒/凤北水110kV双回线#1618线路迁改工程本工程为架空线迁改工程,新建架空线路路径长度0.946km,拆除原有架空线路路径长度0.916km。占地面积本工程线路塔基永久占地约1350m2,路径不涉与基本农田,现大部分为山坡绿地,部分为建设用地。本工程线路所经区域无环保拆迁和工程拆迁。(2)清红城110kV线

9、#47#52线路迁改点情况:根据现场查勘,清红城110kV线#47#52线路迁改点位置选择在镇何官村三组和镇何官村七组附近,即现运行的清红城110kV线#47和#53杆塔。(3)林寒110kV线#51#56线路迁改点情况:根据现场查勘,林寒110kV线#51#56线路迁改点位置选择在镇何官村七组和镇何官村六组附近,即现运行的林寒110kV线#52杆塔附近和#56杆塔。(4)凤寒/凤北水110kV双回线#16#18线路迁改点情况:根据现场查勘,凤寒/凤北水110kV双回线#16#18线路迁改点位置选择在镇何官村四组和镇何官村七组附近,即现运行的凤寒/凤北水110kV双回线#16和#18杆塔。(5

10、)路径方案、路径选择原则1) 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要求,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使线路路径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 尽量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与乡村公路,改善线路交通条件。3) 尽量在靠近两变电所的航空线附近寻找线路路径。4) 尽量避让险恶地形、洪水淹没区与不良地质地段。5) 尽量避开森林密集区、水源林区、珍稀树种地区,减少森林砍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6) 避让军事设施、机场、大型厂矿企业、大型采石场、油库与重要通信设施。7) 尽量避免跨越民房。8) 综合协调本线路路径与沿线已建线路(包括规划线路)与其它设施的矛盾。9) 线路尽量短,统筹考虑其余备用线路

11、出线通道。上述拟定路径方案的原则自始至终地贯彻于设计实施的过程中。、线路路径1)清红城110kV线#47#52线路迁改工程本工程迁改方案采用架设架空线的方式完成迁改。在清红城线#47#48档中线下偏北N1处新立1基单回路转角塔,线路从#47耐杆走线至该处并平行原线至#48直线杆东北面的N2塔位处,然后左转沿拟建规划路平行走线至吉利园区西北角落十字路口的西南方的N4处,接着线路右转跨越十字路口并向东走线至#51耐杆东北面山包上的N8塔位处,最终接回清红城#53耐杆完成线路迁改。2)林寒110kV线#51#56线路迁改工程本工程迁改方案采用架设架空线的方式完成迁改。在林寒线#52直线杆小号侧线下处

12、新立1基单回路耐塔P1,新建线路从#51直线杆走线至该塔并右转至西北面山腰上的耐塔P4,然后左转并跨过金清大道向西与清红城新建线路平行走线至十字路口东北方的P9塔位处,接着线路左转并跨越十字路口后向南沿吉利大道规划红线外侧走线至林寒110kV线#56耐杆大号侧线下的单回路耐塔P13处,并通过其接回原线#56直线杆完成线路迁改。3)凤寒/凤北水110kV双回线#16#18线路迁改工程本工程迁改方案采用架设架空线的方式完成迁改。在#16耐塔大号侧山包线下偏北G1处新立1基双回路转角塔,线路从#16接至该塔并右转向西走线至拟建规划道路西面的山包上,接着线路向行拟建规划道路走线至#17耐塔西面的新立塔

13、位G3处,然后沿原线平行走线至#18耐塔东南方向的G4塔位处,最后接回#18耐塔完成线路迁改。本工程线路沿线2km围均没有雷达站、导航台站、电视差转台等,并注意避开了人口密集的村镇。沿线没有穿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分布。从环保角度上看,本工程线路路径是可行的。本工程线路全线塔基与路径需砍伐树木约1300棵,树种主要为松树、杂树和灌木,无珍稀濒危植物。在施工前需到当地林业部门办理林木砍伐手续,方可进行建设。(6)导线与地线根据系统通信要求和线路保护的需要,为保证本工程导线选择的经济,合理性,全线按覆冰10mm设计,本工程导线均采用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

14、导线,清红城110kV线#47#52线路迁改工程地线一根采用OPGW-24B1-50型复合架空地线光缆,另一根采用OPGW-24B1-80型复合架空地线光缆;林寒110kV线#51#56线路迁改工程地线两根均采用JLB20A-50型铝包钢绞线,凤寒/凤北水110kV双回线#16#18线路迁改工程地线两根均采用OPGW-24B1-80型铝包钢绞线。(7)杆塔选择根据本工程的主要技术原则,结合杆塔实际使用条件与现场地形、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进行塔型规划。本工程线路全线为10mm,共使用杆塔27基。清红城110kV线#47#52线路迁改工程共使用杆塔10基,其中,单回路直线塔1基,单回路耐塔9基;林寒110kV线#51#56线路迁改工程共使用杆塔13基,其中单回路直线塔4基,单回路耐塔9基。凤寒/凤北水110kV双回线#16#18线路迁改工程共使用杆塔4基,4基均为双回路转角塔。表2 清红城110kV线#47#52线路迁改工程杆塔使用情况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重量(t)单重总重1单回路直线塔1ZM213(呼高30m)基16.8246.8242单回路转角塔1JG113(呼高18m)基26.30212.613单回路转角塔1JG113(呼高21m)基17.3567.3564单回路转角塔1JG213(呼高21m)基17.8187.8185单回路转角塔1J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