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1170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岩汪湖镇中学 “内涵开展、质量提升、特色建设是学校开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创立学校自身的特色,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用能力,根据学校目前的开展现状,在广泛调研的根底上,我校决定在西洞庭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指导与支持下开展“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其意义在于以“湿地文化校本课程研究为载体,实施德智一体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依托生态校园创立,教育学生树立终身的环保观念,树立终身保护湿地的理念,寄希望于 “小手牵大手活动,影响湿地周围村民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好的湿地家园。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贯彻落实“提高质量效益为宗

2、旨,以“湿地文化为特色,树立“育人为本、和谐开展、张扬个性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为标准、根底扎实、志向高远、体魄健美的合格少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为学校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实现“创文明环境、树良师形象、育创新人才、兴特色学校的目标。 二、特色建设优势分析一外部条件分析汉寿县岩汪湖镇中学与国家湿地保护区管理局相距不到五百米,中心小学与管理局大院只有一墙之隔,两所学校是管理局最中心的学校;湿地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我校生态校园建设,管理局有高水平、事业型强的专业指导队伍,湿地保护知识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学校位于沅江之滨,洞庭湖西岸,当地自然资

3、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湿地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由此而生发的湿地文化,与我们的生存和开展息息相关,是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笔珍贵财富;但是,我们也感觉到学生和家长湿地知识欠缺、湿地保护潜伏着危机,联合创立湿地保护示范学校势在必行。二师资条件分析我校有一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都是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教师队伍老、中、青比例适当,教师们富有爱心,教学水平较高。基于教师的专业开展和学校管理的开展趋势,开展“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教学的本领,还能学会育人的本领,这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三、特色建设目标一、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地方资源为根底,符合我校

4、实际和学生开展为特点的特色学校创立的途径。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动力和活力,为学校创造开展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力求走上一条个性化特色的道路。二、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培养学生对湿地文化的浓厚兴趣,感悟湿地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有特长,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三、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的开展。四、创立措施:一、成立创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室为首,由教导处、团委会、班主任教师组成的创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同时

5、聘请相关专家、社会人士、上级领导担任参谋,为创立工作提供支持。组 长:戴学文副组长:杨开杰 陈立明 组 员:熊标 刘亚 朱富国 高文军 徐学 黄学文二、构建校园湿地宣教气氛。围绕“湿地文化这一主题,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建设湿地微缩景观、湿地文化橱窗、湿地文化墙壁等,并利用条幅、班会、板报、播送等加强舆论宣传。校园文化围绕这一主题布置,以“湿地风光、“湿地鸟类、“湿地旅游、“湿地特产为主线,从专题的角度,渲染湿地文化,创设良好气氛,为特色建设提供根底。三、开发校本课程。紧扣“湿地文化这一主题,编撰校本教材。成立校本教材编撰小组,负责编撰教材。教材力求表达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核心目标

6、,表达目标、内容、形式上的综合性,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教材分为几个板块:湿地风光、湿地鸟类、湿地旅游、湿地特产。四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好湿地文化学校,要把她作为学校的一项实质工作来抓,从宣传着手,不走过场,实打实的搞好学校的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校园有特色,学校有活动,班级有评比,要让湿地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田。五、特色建设设想一、宣传湿地文化。通过对湿地的认识和理解,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湿地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用心体会身边的湿地文化。向着这一目标,我们结合学校的校园建设,在“人创造环境的同时,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

7、。1、利用宣传窗开设“家在湿地专栏。每月一个主题,所有的内容都由学生搜集,教师具体指导。主题多样,教导处、团委会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编辑、美工、作者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刊出质量,扩大阅读面。2、利用黑板报开设“湿地风采专栏。我校每个教室后都有黑板报。两周一期的板报,内容丰富多彩,如:湿地逸事、湿地趣闻、梦里湿地、我为湿地狂、湿地人家等等。为学生架设一座亲近湿地,了解湿地,感受湿地,热爱湿地的桥梁。二、打造系列活动。学生在湿地文化气氛浓厚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赏湿地、论湿地、画湿地、赞湿地,在探讨中得到情感的提升,在争鸣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我们适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

8、画、唱、写、做,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1、找:成立“湿地文化科学院,开展湿地观鸟活动,了解它们的名字、习性、特点等;寻找、收集家乡湿地植物,分清门类,并制作标本。2、画:成立了“小小鱼儿书画院,由美术老师担任辅导员,书写对湿地的赞美,利用美术课和第二课堂进行素描和野外写生。家乡的草木虫鱼鸟都成了学生心中的“天鹅。3、写:创立“未来星创作室,其宗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孩子们用笔描绘家乡,用心感受家乡湿地的壮丽、优美,书写对家乡、对湿地的热爱之情。4、做:成立 “芦苇工艺品工作室,邀请民间艺人和美术老师为各班培训几名骨干,再由他们辐射培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芦苇

9、制品、芦苇工艺品,把观察到的画出草图。用芦苇制作简单工艺品。5、编:开展编辑手抄报活动,把自己对湿地的了解,对湿地的热爱,对湿地的赞美表达出来。6、唱:成立“小小鸟合唱团,由音乐老师负责教唱赞美湿地的歌曲,表达对湿地的热爱之情。湿地的人,湿地的情,湿地的景,一切都离学生那么近,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升华,去提炼,把他变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校园里就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学校特色的开展将以“湿地文化为切入口,依托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采取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方法,通过各学科教学、主体教育活动、湿地文化实践活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活泼,并把经验、知识、技术、思想、理论、方法等传给学生,培养学生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开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同时这一过程将给学生的一生开展夯实乡土文化根基,给学生打下爱国、爱乡、爱民的情感底色。汉寿县岩汪湖镇中学 2022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