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11471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润物细无声素质教育下的日常德育渗透实例一、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开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根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999年,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教会召开之后,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之中。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新的评价制度,开展教师培训

2、,启动新课程的实验。二、 德育教育德育概念广泛,这里的德育指教育界的德育观,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行者余力,那么以学文。成语“德才兼备是对一个人高度的评价,而“德字为先,充分表达了社会性中人才“德的重要性。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全教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为目标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学校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主要就是德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也处于领先地位,是“智体美劳的动力和支撑点,这是大家所公认了的。而良好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德育。三、

3、 德育教育现状当前,许多小学的德育教育依然是以“灌输的形式进行的,特别是脱离学科渗透单独利用品德课来完成这方面的教育。灌输是反理性的,是对儿童理性思考与反省能力的压制。利用品德课进行的“说教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它无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互动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出现低参与或不参与的现象,大局部时候只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随着社会开展,学生群体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前小学生心理素质较脆弱,特别是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由于受到家庭各方关注度高,宠爱度深,使他们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考虑问题时,往往先思考的是自我的利益,而不是他人。纵观这两年,因父母产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的事件层

4、出不穷,小学生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因一点点小事而寻短见的新闻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深圳市发生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就有八起。诸多社会事件都透显出我们的德育教育是有待改良的。四、 我校的德育教育我们认为,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他们摸不着头脑的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小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更谈何去践行。我们强调“爱国“尊敬“诚信诸如这样的“品德要求,如假设没有真实的经历,或是比拟直观的印象,学生怎能吸收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美国,老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更讲究“行动而不提倡“苦口婆心。让孩子从教训中学会尊重社会法那么,对违反标准的行为,他们毫不让步。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

5、教育即经验的改造。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单纯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可取的,最主要的还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体验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通道,可以使主体较深刻地理解事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启示,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把自己的体验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学生主动地吸取这些东西,比我们告诉他你要怎么做来得更加现实点,而且更有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没有实践的德育注定失败的,我们只有不断创造实践的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从“外省到“内省再到“行动,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德育教育应重体验、重实践、轻说教、轻

6、单一,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便受到了“德育教育。五、 我校日常德育教育案例1、 经典诵读,传承经典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而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载体。我们在课前三分钟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它当成学校常规工作来做。每节课课前三分钟,只要预备铃响起,每个教室里就传来琅琅诵读声。?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各类传统名篇在现代教室里与孩子们碰撞,在诵读中激荡着思想的交流,潜移默化中德育已在慢慢渗透。或许孩子们理解不了说明是德育,但是在这样的貌似“无关的诵读中,他们已在德育的包围中不断被“浸染。除了课前三分钟的经典

7、诵读之外,学校还定期举行每月一次的“经典诵读比赛。比赛关系到班级荣誉,还能获得丰厚奖品,所以孩子们对此热情高涨,平常即便老师不在场,他们也愿意多读多练。教室里、走廊上、操场边校园的各个角落里都氤氲着经典诵读的芬芳。而孩子们在朗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文化的提升、加之好奇心的驱使,逐渐明白这些著作里蕴含的美好精神。以传统经典作为课前三分钟诵读的名篇是学生总体思想根底构成的载体,为孩子们奠定良好的品格埋下根基。2、 生命本位,敬畏生存“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会重来“生命不保,谈何教育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明。然而,近几年的小学生不爱惜生命的血淋淋事件着实令人吃惊。多少如花般的生命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事

8、情而悄然逝去,生命教育,迫在眉睫!社会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三生教育正在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各类关于“三生教育的手抄报、绘画、讲座早已屡见不鲜,可是这够吗?对于还只是小学生的孩子们,仅仅这样的教育是否就能唤醒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我们的做法是除了以上的教育方法以外,依然注重学生的“体验。日本的“余裕教育给予我们一定的思考。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系教授角屋重树认为,应注重孩子们的体验,让孩子们多与没有伤害性的动物相处,这样这有助于开发孩子善良的天性。国外一些父母或学校还会播放一些生育孩子的视频,以唤起孩子们明白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的思想。所以我们多多鼓励家长注重孩子的实际体验,带孩子

9、们与大自然接触。学校也会在某些特殊节日,带着局部学生到外面实践,参与一些活动,注重孩子们的实践参与过程。在一些生命教育课上也会播放一些关于生命的视频,以较直观的形式让孩子们明白生命的来源、不易。孩子们在看后可以通过口头表述或书面表达写出自己的看法,加深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我们还会让学生实际“操作,设计一些小活动帮助他们体验,比方让孩子们“体验不完整的人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蒙上自己的眼睛,当一天“盲人、或者是不使用自己的手或脚一天以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感悟健全的身体对我们的重要性,所以不管是对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都应该尊重,而对一些身体不完整的人应该关爱。3、 参与游戏,环保扎根 小学阶段是环

10、保教育的关键时期,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言行,将决定未来环境状况。保护环境从娃娃抓起尤为重要。 在学校里,很多时候,校园的卫生、甚至班级的卫生都是不容乐观的。一间教室里往往也就几十个孩子,但是不管老师如何强调,甚至用了一些惩罚手段都都难以保持教室里的干净,经常有纸屑乱飞。据调查,大局部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公共场合也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事实说明仅凭课堂短短几十分钟来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恐怕难以到达我们所想要的效果的。德育专家詹万生先生说:“我们应该根据当前社会多样性的客观现实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充分挖掘当前社会生活中现实的各种德育资源,让受教育者在保持与自身外在环

11、境的密切联系、交往中培养稳定的道德观念。所以我们除了根本的环保意识渗透以外,在日常的学校生活我们注重引导孩子们身体力行地参与学校环保事业。为了使孩子们知道乱扔垃圾给城市造成的危害,我们尝试着让孩子们清扫校门口局部孩子吃完早餐后乱扔的垃圾,让他们切实感受环卫工人的辛苦,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只有他们实际参与到这个事情中来,他们才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已的一个小动作会给他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影响。其次是环保小卫士的竞赛。设计一些环保游戏,使学生能在游戏中有所成长。为了使大家都能参与到这些游戏中,并且持续的开展下去,最好是由老师与孩子共同制订游戏的规那么,以及相关的奖励细那么。以四3班为例,班上男生较多,又比

12、拟淘气,在日常的活动中比拟“不拘小节,特别是随便乱扔东西的现象突出,教室里经常“垃圾成堆。你给他们讲道理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你让他说,他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你让他实践起来那效果可见一般。为了解决教室环境卫生问题,我利用班会课跟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内容大概就是保持自己不扔垃圾,并且看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来,每个星期每个小组评选一位表现最突出的同学,给这位同学颁发“奖章,一学期下来得到“奖章最多的同学将被评为学生的“环保之星。游戏很简单,但是孩子们很愿意参与,因为从这个游戏开始到结束,所有的规那么都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他们是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的,而不是老师“逼迫他们做的。具有主动性的行为更能

13、持久,他们在游戏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不乱扔垃圾的小习惯,也就是环保意识的铺垫。4、 诚信是金,换位思考“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知其可。古代圣人孔子要求学生“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个人的诚信品质对于自身与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小学生的诚信品质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我们对于孩子的诚信教育更主要还是注重参与,联系实际来进行的,特别是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现在网络兴旺,小孩子接收信息的途径比拟多、速度快,这些事件对孩子也已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应把握契机,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引入相关事件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较为严重,孩子们或家人多多少少都受到过不诚信对待,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

14、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激发孩子的情感。如在学校第二课堂开展相关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过的事编一些小品、话剧、双簧,用各种形式对事件进行再现。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在一个比拟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事情的过程,引导孩子思考当你受到了这样的对待,你内心是什么感受,你认为不好受,那么当我们以后再处理一些事情时也要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感受。“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个任务由学校老师来执行。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那么作为施教者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很大影响,我们也应好好利用本身这一个资源,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起示范领导作用。六、德育教育,任重道远空洞的“说教最无效,“实践出真知,德育教育应该在课堂进行总体的讲授后,从身边小事着手,或创设情境,让孩子参与相关具体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摸打滚爬,在不知不觉中,在玩乐中受到熏陶,自己体验、自己消化,才能有所生成,有所升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德育教育,任重道远。苏联教育家提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形式,争取把德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使自己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