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内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11161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教学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国际贸易曾被誉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与投资、消费一起被称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 20 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巨大的飞跃。 2002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6207.7 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前的 30 倍,世界排名也由第 32 位跃升至第 5 位。而 2003 年的进出口又增长 25以上,规模突破 7800 亿美元,在全球的贸易排位将上升到第四位。这其中出口的增长更是喜人,如下表所见:然而,在对外贸易飞速增长的背景下,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外贸企业的黯然失色、效益低下,甚至临近崩溃的边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几点思考。思考之一: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发展

2、的现状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总结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垄断经营时期, 1987 年以前,我国省级以上国有外贸公司均隶属于中央财政;1988 年 1 月 1 日起至 1990 年底,中央总公司的分公司即省级外贸公司归属到省政府,纳入省、市地级的地方财政;同时,轻工、工艺品、纺织、服装、陶瓷等 5 类行业公司被作为独立经营试点;1991 年始,省级外贸公司开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1993 年开始,这些公司先后进行了第一次股份制改造;第二个阶段是初级多元化时期,从1993 年以后,地方市县的外贸公司开始登陆市场,如江苏省的外贸公司从几十家一下子变成了200 多家。但这些企业多属小型外贸公

3、司,而且当时进出口形势较好,这些公司的出现并没有对大型的国有外贸公司形成什么冲击。直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前,中外合资企业由于国家对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有一定的限制,也没有对大型国有外贸公司形成大的威胁。这一阶段的国有外贸公司仍继续保持着其垄断竞争优势。第三个阶段是竞争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对外贸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出口经营主体真正进入了多元化时代,生产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潮水般涌入出口企业队伍中来,国有外贸公司真正的危机来了:人才流失进入高峰,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在前二个阶段,国有外贸企业基本是一统天下,获利丰厚,被称作是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奔驰时代”,而到了第三个阶段,国有外

4、贸企业则风光不再,这一时期被称作是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微利时代,也称作“桑塔纳时代”。特别是随着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其原有的垄断优势逐步丧失,出口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2002 年,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不足 1 4。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内忧外患,不少企业举步维艰,连生存都成了大问题。思考之二:外贸经营权放开和国有外贸企业发展2003 年 7 月 30 日关于调整进出口经营资格标准和核准程序的通知规定从 9 月 1 日起大幅度降低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 2003 年 9 月 10 日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在投洽会上又公布了一个震惊业界

5、的重磅消息:中国将提前放宽贸易限制,跨国采购集团将获准独立出口。允许外商在我部分地区设立独资出口采购中心,从事境内产品的采购出口业务及相关的配套服务,而且享受出口退税。从此以后,外贸的经营主体将进一步增加,不仅会有更多的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全面的进出口经营权,而且大批有资金、人才、品牌,有研发能力、营销网络、有现代经营理念与营销手段等优势的跨国公司还将加速进入我国设立采购中心。这两项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标志着我国外贸经营模式将从以往的制造、出口分别独立门户的二元化模式转化为产供销的一体化模式。如下图所示:显然,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国有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不但不同类型的生产性企业将会

6、与其竞争,而且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也会进入我国市场直接进行商品采购,这无疑将对单纯依靠商品的国际流通来获取利润的国有外贸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而原先的国有外贸企业又一直生存在独家外贸许可权的保护伞下,悠闲、富裕的状况使得他们没有在经营模式上建立起更多的利润点,在外贸经营地位一体化的今天,除了继续在自身原有的外贸市场上和新进入者拼杀外,却无力进入他人的领域进行竞争。那么,国有外贸企业是不是就一定没有出路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对整个外贸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它在冲击国有外贸企业的同时也激励着这些企业的改革与更好的发展,优胜劣汰,一批衰老的企业将会因此而灭亡,留下

7、的将是实力更加雄厚的企业,它们能够适应市场的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思考之三:出口退税制改革和国有外贸企业发展2003 年 10 月 13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国家决定从 2004 年起,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并对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对于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一)、原有出口退税制度成为国有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从各种媒体看到的,一直是外贸出口的大好形势。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对于直接创造了这些数字的出口企业来说,竟然笑不出来,或者只能是“苦笑”。原因很简单,在创造了骄人出口成绩的同时,几乎所有出口企业,并没有在当年

8、实现利润,或者说仅只实现了账面利润。如果拿出他们的财务报表,几乎清一色都是高应收款和高负债!问题明摆着:赖以实现利润的退税款被长期拖欠达一年甚至两年以上,只好靠借贷维持生存。出口退税政策是遵照国际惯例,为使货物以“零税率”出口而出台的一项鼓励出口政策。退税额多少根据出口额来定,出口额越大则应退税额就越大。但目前的出口退税额却是国家提前做出预算的,带有极强的计划性,很难及时兑现,与出口贸易市场化相矛盾。比如累积到 2002 年底,全国的应退未退税款已达 2000 亿元,可是到 2003 年国家财政所做的退税预算指标却只有 1230 亿元左右,只比去年多了 30 亿左右。这就意味着,在今年全年之内

9、,不要说今年新出口货物的退税款毫无着落,即使是去年以前的历史旧账,还将继续遗留下 770 亿的缺口,根据今年出口预估,今年一年将产生 2000 亿左右的应退税额,那么到年底,应退未退税总额就将累积到 2770 亿元。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一些企业甚至连 2000 年的退税都没能拿到,很多企业到 2003 年 4、5 月才刚刚开始领取 2 ,1 年的退税款。不能及时全额取得退税款,企业的利润形如虚设,情况自当是每况愈下。(二)、出口退税率的下降又会冲击国有外贸企业。在我国,有一大批中小国有外贸企业是依靠出口退税来维持生机的,而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随着新的出口退税制度的施行,出口

10、退税率会普遍大量的降低,这必然会抬高出口商品的价格才能获得预期的利润,这给出口又造成了困难,再加上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激烈的出口竞争必定会导致一些经营不善的国有外贸企业走向衰亡。(三)、出口退税制改革势在必行。原有的出口退税制度,由于其高退税率给中央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实际是我国财政的巨大损失,而且长期凭借出口补贴来刺激出口并不是长远之计,也不利于出口企业增强其竞争力。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原有的出口退税制度甚至成为国有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出口退税制改革对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它是势在必行的。思考之四:国有外贸企业的出路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的国有外贸

11、企业的出路何在呢 ?怎样才能我们的国有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也就是我们的国有外贸企业该用怎样的策略来应对目前的形势呢?本人将其总结为“一个提高,二个转变,三个重视”。(一)、“一个提高”是指提高国有外贸企业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获利的源泉,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企业的竞争力又表现在财力、规模、品牌、成本等多方面。这就首先要扩大企业的规模,而突出竞争力,不单单是把企业规模做大,更重要的是把企业做强。企业集团在发展中首先要确立自己的优势。综观美国的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通过并购成长起来的,而仅靠内部扩张几乎没有。但有一点这些企业都是在内

12、部扩展形成一定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才实行并购的。因此外贸企业集团发展中首先要明确主业,围绕主业发展展开并购,在并购中实现优势互补。在发展壮大主业的同时,适当开展多元化经营,重视金融和实业功能建设。但过分强调多元化经营,“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固然可以减少经营风险,但无关联的多元化经营,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容易加大经营成本,缺乏规模经营优势,反而加大风险。财福杂志评出的 500 强其共同特点是主业特征都很明显,这些企业都在收缩经营领域,把无关联业务剥离出去,购并相关企业,强化公司核心业务规模,突出核心业务优势。做到这一点,又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把现有的优势核心业务做

13、大,谋取规模效益。二是培育发展未来的业务优势。对外贸企业来说就是实施科技兴贸,实施贸技结合,改变传统贸易经营方式,探索电子商务 B-B、B-C 等运行模式,优化客户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等;实施“走出去”战略,变被动为主动;这些都要及时研究、实施。三是企业管理能力应及时跟上市场的要求。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软件系统”、指挥系统,决定着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扩张力。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具备了竞争力,那么企业就可能长盛不衰。(二)、“二个转变”是指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和转变内部管理机制。第一,转变企业经营模式。这是指可以改变外贸企业的单一依靠商品进出口的流通过程来获得利润的局面,可以考虑与生产企业

14、相结合,实行生产销售一体化;还可以扩展适量的国内贸易,成为商品国内国际的中间商;也可以走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合并的道路,成为它们在国内的采购部门;还有一条很好的途径就是实行外贸代理,国有外贸企业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信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既要为生产企业出口商品,又要提高代理服务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建立境外贸易代理网络,通过境外贸易代理扩大国内产品出口,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第二,转变内部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劣直接关系起利润的大小与比率,也决定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传统机制下诞生的国有外贸企业存在散漫、人浮于事的状况,必须加以改革。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5、:首先,建立领导自律和接受监督的制度。搞好国有外贸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一把手”。企业领导首先要加强自律,自觉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同时也应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促使领导班子正确执行权力。其次,改革用工制度。这就需要打破“铁饭碗”,搬走“铁交椅”。要真正作到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靠本事吃饭,凭能力升迁。对于一般职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定岗定位,裁减冗员,转岗分流。对于各级管理干部,实行聘任制,根据德才决定使用和升迁,大胆启用和提升合格优秀干部,及时解聘不称职的干部。再次,建立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上,管理出效益表现得更为明显。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加强资金的运作。必须特别重视和加强资金的运作管理,资金筹措、资金使用、资金回收都应有严密的规定。特别是用于投资建设项目的资金,必须做好周密的可行性研究,制定投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投资效益。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对构成成本的每一项费用,都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