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109993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花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花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脸》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花脸教学设计 库尔勒市五中学 何春梅教材分析花脸这篇文章是当代作家冯冀才追忆自己童年时过年的一段极富生活趣味的散文。文章用细腻的文笔展现了天真而丰富的儿童心理世界。文本叙事跌宕起伏,有哀有喜。文章围绕“花脸”这条线索,叙述了买“花脸”、表演“花脸”、因“花脸”闯祸及年后受罚的几件事。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盼望过年有更深的一层含义。为下文设置了一个悬念。第二部分(第2至16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作者买花脸、表演花脸和因花脸而惹祸。这一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三部分(17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讲得是作者悟到的祖传经验,回答了第一段悬念。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教学目标:

2、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2、了解本文通过刻画人物的形象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3、认真体会本文的细节描写。教学思路:本文语言通俗亲切,浅显易懂,感情充沛。所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达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引领学生自读,探究,合作,品读,以达到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教学效果。本课教学两课时,第一课时读通全文,熟悉教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第二课时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

3、发生的许多事情有些让我们现在想起来还会回心一笑,有些事让我们至今难忘。你身边曾今发生过有趣的事吗?给同学们讲一讲。 二出示课题花脸,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花脸的了解。(花脸:中国戏剧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团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本文指的是一种面具。)三读通课文:组织学生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和理解生词。在合作小组中先交流认字情况、然后以各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什么事?文章采

4、取了怎样的叙述方式?可以给课文分作几段?并想一想分段的理由。小结:根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填空:文章是按照( )的顺序以( )为线索,分别讲了作者( )、( )和( )最后得出祖传的经验:(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信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主导,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和方法,重视学生的自学,提倡运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为下节课的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这是一个怎样的花脸?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 探究内容 体会写法三 抓住课文以花脸为线索,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

5、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教师主导,自读感悟,引导学生统揽全文,去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1. 组织学生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喜欢花脸吗?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边读边画出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坐着的童真童趣?(引导学生从买花脸、表演花脸、因花脸闯祸三个方面去体会。)在组织学生交流中,教师借机点拨学生朗读,读出作者对花脸的喜欢。并从中体味童真童趣。(在指导朗读时切忌对学生说请读出作者的喜欢。而因该引导,如果你有这样一个花脸,你高兴吗?带着你的这种情绪去读一读。” 2. 文章中除了我又出现了几个人物,卖花脸的小罗锅、舅舅、爸爸、妈妈、二姑等。你喜欢哪一位?为什么?(引导学生密切联系课文内容分

6、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特点)3.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感受本文活泼有趣的语言表现力。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描写的生动有趣,为什么?设计意图:从全文出发,建立开放的课堂,为各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文本提供机会,并留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估计学生的个性差异,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读,自己感,自己悟,教师跟着学生走,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启发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感受人物鲜活的形象,在读、悟、说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联系实际 课外拓展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曾经总结出什么经验?设计意图:【学习是为了明理,使学生

7、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并努力凭教材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教学超越课堂,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板书设计 花脸讲花脸买花脸 热爱童年演花脸课后反思: 本课堂的本意是以读为立足点,通过学生在确定好感情基调以后,重点练习朗读,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掌握朗读时的感情,而且在读中使学生也加深了对于课文中心的理解,对于读的形式,随着感情基调的确定随时有针对的改变,如在初读时,对于读书的作用更多的是找寻有用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确定“喜欢”的基调后,再次寻找有用信息,以读书为手段,让学生在小组内、全体同学面前有目的的朗读,而教师的讲解也从形式单一的就词句论词句变得更有指向性。但是,在授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连笔的环节缺少必要的指导,完全以学生的感情为基础,其实需要教师的技巧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