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10889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文档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九下第六单元测试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2、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

3、,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一、积累运用(共31分)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

4、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下列加点的词注

5、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邓骘(zhì) 泠泠作响(lín) 皲裂(jn)B 辟之(bì) 嘤嘤成韵(yng) 叱咄(du)C 便宜(biàn) 鸢飞戾天(yun) 容臭(chòu)D 私谒(yè) 窥谷忘反(ku) 嗟夫(ju)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私谒 负势竞上 烨然 独善其身B 蕴藉 直视无碍 缊袍 窈窕淑女C 缥碧 望峰息心 率性 悠哉悠哉D 逾约 负箧曳屣 婉转 君子好求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举茂才(推举) 弗之怠(懈怠) 白露未唏(干)B 遗震

6、(给予) 礼愈至(周到) 道阻且跻(升高)C 轩邈(高) 日再食(再次) 言和色夷(平和)D 假借(借) 忍舍汝(忍心) 致书以观(取得)4、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当之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A B以此遗之 猿则百叫无绝无从致以观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C D何以战 贫者语于富者曰5、下列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B 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C 四支僵劲不能动 D 同舍生皆被绮绣6、下列各组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 生以乡人子谒余 D 汝幸而偶我7、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7、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译: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B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那些)忙于筹划治理俗世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C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D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译:我充满我爱你的心意,(去)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8、(06·重庆)根据你对家乡重庆的了解,请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4分)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她偎依在两江怀抱之中,屹立在群山翠岭之上。她的山雄奇秀丽千姿百态,她的水_,她的人_。她笑迎八面来风,博采百家精粹,广汲四

8、方灵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9、(06·重庆)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下面情景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3分)饭厅内,皮埃尔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大衣,于是异常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对不起,请问你是不是皮埃尔先生?”“不,我不是。”那人回答。“啊,”皮埃尔舒了一口气,“_”二人相视一笑,客人愉快地脱下了大衣。10、古诗文默写(10分)(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_,_?(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_,_。(6)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7

9、)黄鹤楼点明思乡之愁的句子是_,_。(8)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的两句是_,_。(9)相见欢中写离愁的句子是_,_,_。_。(10)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的句子是_,_,.二、阅读理解(共29分)(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猛浪若奔_ (2)天下独绝_(3)互相轩邈_ (

10、4)从流飘荡_12、翻译(4分)(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13、填空:文中概写富春江景色的句子是_,_。富春江水的特点是_、_,写山、用了_的修辞手法。(3分)14、选文部分透露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2分)(二)读书啊读书读书啊读书。自识了字,便年复一年地读着。不记得读没读过“看图识字”,连环画是看过的,对图的兴趣还不如对文字大。读了课文,读了小说,“文革”时读“语录”,此后就什么都读,医书也读,再以后便自己也写了。热衷于买书,买来的书倒不怎么热心读它了。书是借来的好看。直到去年底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分送亲友,很希望他们能读一遍。谁知会不会呢?人是不可能将书读尽的

11、。有的书可读多遍(比如自己的书),有的书翻一翻就放回书架了,今生今世也许永不读它。读书原是做笔记的,记下让以后的自己读它而不必读原著。后来发现自己并不翻阅笔记,便不做了。这样可读得飞快,读得不累。所读的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在床上看完的。这不合用眼卫生守则,但合另外的科学。若身体静了,书才读得下去,读来才有益。何况身体放平,脑中血量充沛,大脑才活跃得起来。读书就是读书。若读的同时想到升官、发财、中奖、应考,以及什么“颜如玉”的,此书休矣。读通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小时候觉得十分乏味、差劲、恶劣的书,长大或许能 A 。相反,以前曾认为最像样的书,再读或许会冷笑数声,在书中看出意思和看出没意思都不容易

12、。读书不是为了写作。否则,可读的书就非常有限了。所写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读得入了神,书中自有分子向脑中运动,不牵强,不突兀。当然,也可边读边想的,想想作者何以要这般写。能作这种触景生情的思想,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但最大的乐趣无过于挑剔了。能将一本书读出破绽来,可算是读得入门了,小到找出个错字,大到将一本书据理否决了。我曾当过几天教师,学校不太正规,上课就可以随意发挥。边教课文,边以小人之心将课文的字词段改上一改,自以为得计,心中有了幸福之感。我改过杜甫的诗,他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历来都说写出了李白的神韵。我想,将未句中的“臣”

13、换作“爷”就更好了,“自称爷是酒中仙”既然不满意别人写的,那就自己试着写写。读书的遗憾也造就作家。读书的困难是借书不易,买书贵而不易,藏书不易。最大的障碍却是读着读着便没了兴致。读书要是不能越读越宽广深入,难免读没了兴致。没了兴致而硬读,则苦不堪言矣。恰如临考的学子, B 然而怒气冲冲,考完也就完了。人是越来越聪明了,发明了电影,发明了舞会、音乐茶座等等好东西。最好的是发明了电视,有声有色地将故事演给人们看,而且足不出户,如唱堂会。据说在美国,将名著录进磁带的做法时兴起来了。我是个落伍者,既无舞技又不去茶座,连电视都绝少看。在我看来,冬夜躺在被窝中,点一支烟,捧一册好书,身下有条电热毯或脚下有

14、只烫婆子,读到夜深人静,读到东方既白,这便是无上的享受了。15、作者围绕自己的读书生活谈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你觉得下面哪种说法最能准确地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A 读书的乐趣 B 读书的感悟 C读书的方法 D读书的苦恼16、从下面几段中找出能概括该段意思的句子。(2分)第段; 第段17、给第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挑剔( ) 破绽( )18、第段和第段中各有一处空白,请根据上下文选择下面的词语填空。(2分)手不释卷 爱不释手A_ B_19、第段中说“书是借来的好看。”袁枚黄生借书说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请写出黄生借书说中的这句话。(2分)20、第段中的“颜如玉”指什么?为什么说读书的同时想到“升官、发财”此书休矣?(2分)21、第段中的“但最大的乐趣无过于挑剔了”是承接上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