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10004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 康建纯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课题成果公告课题批准号:XJK01AJ017课题类别:重点资助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 康建纯高级讲师副校长课题单位: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常德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要成员:刘钦林姜协武李银卿彭兴杭郭铁成张志华 胡轶群杨锋张道才李文英龙熙银易新祥双立珍龙明忠 周国平杨兴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创新”和“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基本指导思想,以湖南省小学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新课程

2、标准培训实施为契机,拟在改进常德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湖南省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群体,初步构建小学专家型教师成才模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同时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我校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向理性化、规范化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国家对取得小学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教育教

3、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是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素质而实施的一项长期在职培训战略。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工程”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养,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是终身教育理论和终生学习理论。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小学教师学科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的培训进行研究,拟建立小学师资培训模式。2、对部分参加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进行跟踪指导,结合对不同类小学教师调查获取的

4、信息,来对小学教师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初步建立小学专家型教师成才模式。另本研究报告对“小学专家型教师”进行了初步界定和说明,本研究报告界定有小学教师中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者、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等四类。研究对象和方法以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即常德市小学教师培训为中心,系湖南省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为基地,以湖南省小学教师(其中包括部分特级教师、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为对象,采用资料收集、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实验与对比、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问卷调查小学教师990人,所有问卷资料用计算机按统计要求进行处理。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构建了一批对小学教

5、师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模式课题组成员对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全面探索,以下四个模式效果显著,并逐步逼近最优化。1、对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提出了“五管齐下狠抓内功,训练一个带动一片”的模式。五管齐下具体为:一是夯实专业基础理论,二是强化学员专业技能训练,三是转变学员教育教学观念,四是提高学员教育科研水平,五是发展小学教育实践能力。骨干教师素质提高了,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能培训一个带动一片。2、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提出了“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原则。其有三个子模式:一是三维课程模式,其三个维度是:教育观念与职业道德维度;学科知识技能维度;学科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维度。二是发展性模式,其操作策略为:主

6、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差异发展。三是人本性管理模式。3、对小学校长培训提出了“搭建交流平台,实施参与式培训”的模式。其包括五个环节:一是从互相认识、介绍新朋友开始走进参与式培训;二是以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定期分主题进行研讨;三是与专家面对面座谈,进行互动式探讨;四是加强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观念的内化;五是重视经验交流,在交流和分享中实现自我提高。4、为提高小学骨干教师科研素质,提出了“431工程”模式,指在骨干教师省、市级培训中,抓住四个环节,每个环节落实3个“1”的目标。集中培训期间落实3个“1”理论奠定。即上好一个完整系列的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课;学员选好一个研究课题,制定研究

7、方案,填好立项申报表;开好一个教研教改经验交流会。分散研修期间落实好3个“1”实践探究。即做好一个课题的研究;写好一个质量较高的课题研究报告;作好一个分散研修鉴定。返校研修期间落实好3个“1”反思提升。即开好一个教改经验和成果交流会;组织好一场结业论文答辩;组织好一次优秀论文评选。结业后自我发展期间落实好3个“1”自主发展。即建立一个跟踪服务系统;形成一个科研协作网;编印一本学员优秀论文集。在对我国小学教师发展探索中有两个重要发现1、小学教师发展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渐进期、敏感期、缓长期、高原期。敏感期在教师工作后的第59年期间,这阶段是小学教师发展提升最快的阶段。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发展的

8、“主要阶段”是在工作中完成的,占发展总量的97.36%,而前9年占77.54%,其中前4年为22.47%,第59年期间为55.07%,第1019年期间为18.72%。其贡献率为:前4年每年为5.62%,第59年期间每年为11.01%,第1019期间每年为1.87%,第20年后剩余量仅为1.10%了。小学教师发展速度的“最快阶段”,也是在工作中完成的,占总发展量的97.80%,而且主要也在前9年,占82.38%,其中前4年为24.01%,第59年期间为58.37%,第1019年期间为14.76%。其贡献率前4年每年为6.00%,第59年期间每年为11.67%,和1019年期间每年为1.48%,第

9、20年后发展的“最快阶段”剩余量仅为0.66%,其微乎其微了。以上四个阶段各自特性较为明显,笔者据此依次将其定义为渐进期(前4年)、敏感期(第59年)、缓长期(第1019年)、高原期(第20年以后)。敏感期是小学教师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结束,将完成小学教师全程发展的80%以上(80.18%和84.58%)。这一阶段他们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并积极寻找新方法、新策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易于接受新观念,渴望参加各种交流培训活动,工作充满着活力和挑战性,他们的成功首先表现一个具体内容上,如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或某次考试名列前茅或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或上了一堂成功的课等,然后以点带面,获得全面性的

10、发展。但笔者从问卷和座谈走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小学教师的“第一桶金”是从某次上公开课得到公认开始的,这个时期小学教师的发展事半功倍。但这时期某些小学教师如果因自身原因或外部原因错过了这个发展的敏感期,他们将掉队、落伍,掉入下一个层次。所以这个阶段往往是小学教师发展的分水岭。以上是小学教师发展的一般特点,但并非每位小学教师、每个小学教师群体的发展折线示意图完全相同。2、小学专家型教师大部分有着良好的原始内驱力,一般都是由上公开课开始崭露头角,此后他们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但他们现阶段基本上处于发展的“高原期”。小学专家型教师年幼时家境一般都不富裕,从座谈走访中了解到,他们大部分从小学习

11、有毅力,有志向,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一般物质上很容易满足,他们努力工作,也未想到将来要评先进模范、特级教师,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充实,给人感觉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有一股良好的原始内驱力,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默默奉献着。在和他们接触面访中,发现他们大部分性格开朗,比较善谈。他们知名度的提高大部分先由一堂公开课开始的,他们有了一定知名度后,即向报刊写经验文章,写教改论文,并有极少数是约稿(但近年有几位年轻的“新生代”的小学特级教师,他们的“第一桶金”是先发表教研论文,再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他们上公开课与发表教研论文联系较紧,相关系数为0.5777,比其

12、他类教师相关系数明显要高。他们这种教与研的紧密结合、这种特殊有效的信息交流,不仅使他们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有力的发展,还使他们的影响力、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他们现在已经到了很高的专业能力平台,由于多种原因与制约,他们再向上提升就比较困难了,所以都感到困惑,他们现阶段也基本上处于发展的“高原期”,他们的高原期和其他教师阶段相同,但层次立足点要高。在这里小学专家型教师的继续教育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小学专家型教师尤其是特级教师也应接受终身教育,也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但目前没有适合他们的专门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班,他们的继续教育发展严重受限,而他们正到了一个发展的好时期,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

13、意和重视。从问卷和座谈访问中,这批教师尤其是特级教师急切渴望能有学习机会来迅速提升自己。以上两个发现各有其理论意义,第一个发现可用于指导一般教师的发展,第二个发现可用于指导优秀教师的发展,但二者有着紧密联系,优秀教师是在一般教师中逐渐成长出来的。在课题研究中提炼出了三点认识1、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必须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两层次培训一起抓,“课题带动”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且有多功能。2、骨干教师培训要注重抓好具有实效性的分散研修和结业答辩后两个环节。3、边远农村小学教师是继续教育工作的难点为上级和学校决策撰写了4份报告,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可靠依据1、常德市小学教师现状与继续教育对策问题的研究(2

14、001年4月);2、常德市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调研报告(2004年4月);3、常德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05年11月);4、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05年12月)。四、研究成果推广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上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采纳本课题研究成果,作出了几项重大决策1、2001年,常德市教育局根据我校提供的“常德市小学教师现状与继续教育对策问题的研究”报告,经研究决定将“常德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牌挂到桃源师范,同年5月马上启动了常德市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培训。2、2004年3月,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由市教育局师范科组织的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15、育工程实施情况调研,由课题组主要成员执笔完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常德市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调研报告,总结了上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取得的成绩,分析了上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周期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对策。现在我市小教培训工作依此运行情况良好。3、2005年9月,课题组向学校提出“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讨论稿),经学校领导研究后已成为常德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的正式文件,2005年12月已正式启动。指导我校圆满地完成了“十五”期间小学师资培训任务这是本课题最大的实践价值。“十五”期间我校已完成各类培训3366人次。其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599人,骨干教师市级培训166人,小学校长市级培训227人,小学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技能培训362人。另作为第一师范教学点,对我市小学教师进行了提高学历培训,2012人参加,到2005年7月为止,共有1874人获初等教育专科文凭。我市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2001年为21.5%到2005年为61.82%,其中专科学历层次增加人数为6576人,我校贡献率为28.50%。另外,通过问卷、座谈和回访了解到,在我校培训的教师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促进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