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读后感_4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099344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读后感_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_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_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_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读后感_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读后感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读后感_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船借箭读后感草船借箭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草船借箭读后感1今日,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读后我深有感受。这篇课文讲了周瑜对才能赛过自己的诸葛亮心怀妒嫉,因此他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镇定自若,带上二十条船,三十名战士,利用曹操多疑谨慎的性格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空,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有许多感想。我觉得诸葛亮有许多地方比周瑜强,周瑜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

2、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我觉得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擅长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实力、视察事物的实力、驾驭天文地理的学问的实力都要赛过周瑜。诸葛亮宽厚待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们要学习他,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妒贤嫉能。草船借箭读后感2这个故事讲的是:周喻嫉妒诸薄亮的才能,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犯难诸葛亮。诸葛亮当即立下军令状!然后又找鲁肃帮忙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最终,诸葛亮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交付了10万支箭。周喻自得自叹不如!这个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诸葛亮提前就猜到了借箭当天的天气和水势,并猜到了曹操生性多疑,肯定会住他

3、们船上放箭,这也是最能体现诸曹亮足智多谋的地方!读完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不归得相到了自己每当考试成果出来时,我总是不去分析缘由,相反,我却希望成果好的同学下次考试中出个大差错。这种想法不也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吗?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肯定要像清葛亮那样,用心钻研,仔细思索,心胸宽广。而不能像周喻那样心胸狭窄,傲岸自大。更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就背信离义。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只有像诸葛亮那样遇事令静思索,勤奋学习,心胸开阔,刻苦钻研,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草船借箭读后感3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是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的节选,作者罗贯中。这篇课文主要写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

4、,用造箭的事来陷害他。诸葛亮托鲁肃周密打算了船和草人。第三天凌晨,诸葛亮趁大雾驶向曹营,大声呼喊、擂鼓,船体两面受箭,船四周插满箭枝。最终,诸葛亮得胜回营,周瑜自叹不如。这篇课文既生动的描写出借箭的经过,也体现出各个人物的性格。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奸诈阴险,而诸葛亮聪慧机灵、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这些都是小说描写的,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和诸葛亮与小说中的是否相同呢?答案是否定的。周瑜在历史不是心胸狭窄,而是心胸宽广的。刘备称他“气量颇大”,蒋干称他“心胸宽大”。可是为什么小说中的周瑜被罗贯中写得心胸狭窄呢?那是因为罗贯中想神化诸葛亮,为了把诸葛亮写得足智多谋、心胸宽广,只好把周瑜给冤枉了。

5、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还有许多不符合实际的记载,举荐大家去看看三国志或后汉书,这些记载才是符合实际的。不过我也佩服起罗贯中的想象力丰富,他为了神化诸葛亮和刘备而删改、添加了许多文章呢!!草船借箭读后感4草船借箭是中国闻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感觉好多了。周瑜在故事中是当心眼的。看到诸葛亮特别有才华和嫉妒,他一次又一次地陷害诸葛亮,总是试图杀死他。诸葛亮也用自己的才智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周瑜易军。后来,周瑜不得不信任诸葛亮的情报。当我读到这封信时,我内心充溢了敬佩。我敬佩诸葛亮的聪慧才智,更敬佩他宽宏大量的性格。他清晰地知道周瑜是个不怀好意的人,到处与自己作对,但他总是那

6、么的冷静和大度。缺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人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开阔。让我们以我们班为例。一些学生学习成果很好,而另一些学生很艳羡。他们不仅不努力学习,还在背后讲长故事和短故事。他们甚至说别人的坏话。他们不能吃葡萄和说酸葡萄,这使他们无法相处。有时候学生之间会有一些冲突,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些学生会斤斤计较,不得不宽恕别人。你必需得到我。我想,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广、宽宏大量,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牢靠,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如此美妙。草船借箭读后感5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占一方。当时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以“公事”为由陷害他,让他

7、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私自找鲁肃借了船、草把子和军士等,并让鲁肃保密。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凌晨,诸葛亮约鲁肃坐船去曹营。这时大雾漫天,曹操望见有敌船到来,怕其中有诈,只叫弓箭手放箭。诸葛亮见一边受不下了,就调转船头,让另一边也受箭。天亮了,诸葛亮带着箭满载而归。周瑜知道后,自叹不如诸葛亮的才智。诸葛亮真是足智多谋啊!有人说诸葛亮是天生的聪慧才智,但我认为不靠自己的努力是不会始终聪慧的,只是间或运气好罢了。就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说,他并不是天生的才能,在他知道有大雾这件事上,他之前确定是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预料天气的方法的,不然他怎么敢神态自若

8、地说“只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只有平常勤奋努力的人,到了关键时刻用上了自己平生所学,去帮助别人或爱护自己,才会得到大家的确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而不是在生死关头才来舍命学习,这时已经为时已晚。诸葛亮并不是天生的聪慧,只不过比其他人多了一个心眼儿罢了。聪慧的人总是会被人嫉妒,周瑜嫉妒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周瑜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心中容不下他人。他一旦知道了有人才能比他高,便会用计陷害他,让他置于死地。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嫉妒是人们常常会有的,但他这种不择手段的毒害别人,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最终还不是聪慧反被聪慧误,让诸葛亮连气三次给气死了。更可耻的是,临终前尽然还说“既生瑜,何生亮

9、”这种话,连要死了的时候还恨别人,对于这种执迷不悟的人,简直是无药可救了。所以,在学习上,我们应当学习诸葛亮这种不断上进的精神,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像周瑜那样有剧烈的嫉妒心理,要心胸开阔,才能长命百岁。草船借箭读后感6今日,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让我有感而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答应周瑜三天即可,并保证如完不成任务,任凭周瑜处置。周瑜暗暗偷乐,并且叮嘱后军不给他材料。诸葛亮仅打算船只,士兵,青布和稻草人。两天过去了,诸葛亮没有任何动静,第三天,诸葛亮吩咐士兵将船穿在一起,船边插满稻草人,当天雾气充满,特别大,诸葛亮将船开到曹营

10、旁边,吩咐士兵佯攻,曹军因为雾大不敢轻举妄动,曹操于是吩咐士兵射箭,于是箭全部射在稻草人身上,就这样诸葛亮轻松的完成了周瑜的任务。我很佩服诸葛亮有如此高超的才智以及擅长视察的精神,不然他是不会推断出三天后会有大雾,就像有一句谚语说的那样:欲要看原委,到处细留心。再想想自己,平常不爱细致视察事物,总觉得太奢侈时间,没什么帮助,发觉不了什么。其实,平凡之中透着不平凡,一件小事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最终,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做一个有耐性,爱视察的人吧!”这样你会对很多事物感到新奇,会有新发觉。草船借箭读后感7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故事写的是: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聪慧,才能,要诸葛亮在十

11、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我情愿立下军令状,三天不行我但愿受罚,诸葛亮又找鲁肃帮忙,借了二十条船,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而且不让周瑜知道,然后去找曹操,曹操上当了可这点已经行了几公里了,要追也追不上了。诸葛亮为什么找鲁肃,因为鲁肃只为大局着想,从这点可以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性格是以大局为重,可以看出诸葛亮很聪慧。诸葛亮的聪慧是平常日积月累的结果。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气;他懂心理打心理仗,能摸清每一个人的想法对症下药,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只有刻苦,努力,仔细,日月积累才能和诸葛亮一样聪慧。听了我的道理,你是不是也想变成诸葛亮,那就刻苦起来吧!草船

12、借箭读后感8我读了草船借箭这本书知道了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只要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有才能,就会非常生气,不是去奋勉图强,而是去嫉妒别人,想方设法去害比自己强的人。三国时候的周瑜就是一个爱嫉妒别人的人,他看到足智多某的诸葛亮,便起了嫉妒之心,他让诸葛亮一天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就要惩罚诸葛亮。诸葛亮用计谋借了曹营十万支箭,让周瑜的计谋落了空。有些人因为怕别人超过自己,才产生嫉妒心理。当别人有了成果,做出了贡献,受到了众人的敬重和爱戴的时候,这种人不是探究别人取得成果的缘由而是讥讽,造谣多么愚蠢的表现。读了草船借箭我不由想到了自己,有时我也有嫉妒心理。比如自己考试没考好,不总自身找缘由,却希望

13、别人下次考不好,这就是我的嫉妒心理,嫉妒这个东西害处太大了所以以后我肯定要杜绝它。草船借箭读后感9三国演义是作家罗贯中的作品,课文草船借箭就选自其中。看完这一篇课文后,我既佩服诸葛亮的才智,也佩服他心中有数,不畏惧他人的性格。文章主要讲了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在商谈军事时让诸葛亮十天制作十万支箭,诸葛亮提出三天的期限,并且当场立下军令状,然后扬长而去。事后,诸葛亮请鲁肃做了些草靶子。然后去曹操水寨去“借箭”,最终曹操中计,诸葛亮胜利借到十万支羽箭。周瑜自叹不如。我佩服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足智多谋。我也佩服他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安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局势之

14、中,更佩服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嫉妒就像一把双刃剑,害人害己。我们对待比自己强的人,首先要学习他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能想方设法为别人设置绊脚石,有时不肯定能把别人绊倒,反而会像周瑜一样砸到自己的脚。草船借箭读后感10三国演义大家应当都很熟识吧,在罗贯中的笔下,有生性多疑的曹操,有勇无谋的吕布,面红耳赤的关羽,镇静冷静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说到诸葛亮,大家都会想起“草船借箭”和“空城计”。我给你们讲讲我读草船借箭的读后感吧。周瑜很忌妒诸葛亮的才能,所以就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周瑜想趁机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却让周瑜心服口服。我的感受是:诸葛亮以自己的聪慧才能把十万支箭交

15、给了周瑜,周瑜没陷害成诸葛亮,也说明白曹操的生性多疑,若不是曹操生性多疑,也不会上当送给诸葛亮那么多箭。还体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当周瑜问:“十天能造好十万支箭吗?”诸葛亮说:“只需三天。”因为诸葛亮算到三天后必有大雾,所以说诸葛亮足智多谋。这就是我读草船借箭的读后感。你呢,也一起共享你的感受吧。草船借箭读后感11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安静。这篇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很有才能,周瑜很嫉妒,于是设下陷阱陷害他。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青布幔子,并叮嘱不要告知周瑜。诸葛亮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顺当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到读到“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情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处。”的时候,我想:诸葛亮怎么回事?明知是个圈套,怎么还答应周瑜呢?当读到“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用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安排就完了”的时候,我想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当读到“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