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09864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智子疑邻(13分)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6. 解释加点的字。(4分)其子曰苴:丿、其邻人之父亦云云:暮而果大亡其财亡:而疑邻人之父之7 .翻译句子。(4分) 天雨墙坏。译文: 其家甚智其子。译文:。8. 富人虽已“大亡其财”,但此时若能赶快修好被雨毁坏的墙,仍不算晚,可避免更大的损 失。这正如古人所云:“,。” ( 1 分)9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 2分)答10.学习这篇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发(2分)答6 他的说丢失的7 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 3) “亡羊补牢

2、,犹未为晚。”或:“亡羊补牢,犹未为迟。”9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 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或:看待事物,不能因关系的亲疏而采取不同的态度。)10智子疑邻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说法的人却因身份不 同(实则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接受建议这一方面来说。那就是不管关系疏密,只要建议正确,都应当接受。苻融验走(15分)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 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 非贼。”既而还入

3、,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罪。盖以贼若 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盖辨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 辨之明矣。选自(宋郑克折狱龟鉴)【注释】前秦:晋朝末年氐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冀州牧:冀州的行政长官。冀 州,古州名,在今河北省一带。姥:年长的妇人。喝贼:拉长声音喊“有贼”。诬: 冤枉。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 )为冀州牧为 (2)莫知其孰是孰 (3 )乃俱送之 乃 (4)既而还入 既而 7. 翻译句子(4分)(1)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译文:(2)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译文:8

4、. 苻融认为跑在后面的是贼,其依据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答:9. 苻融通过验走而查清了事实,说明了什么?(2分)答:10. 你认为苻融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6. ( 1 )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7. ( 1) 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替她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2)苻融检验赛跑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白了。&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9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10.秉公执法,办案有方,明辨是非的人孟母断织教子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

5、若也。”孟母以刀 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孟子惧,旦夕勤学 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既:已经。.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子:古代指你。立:树立。则:就。事子思:事:侍奉。子思:人名(孔子的老师)道:法则、方法。6解释加点的词(2分)孟母以 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7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译文:(2)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译文:8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3分)答9你还知道那些教子的故事?请写在下面。(2分)答

6、10读了这篇短文后,联系生活写出你的感受? (3分)答:6 用原因7 . (1)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2)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原则。&孟母教子有方,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 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的想法。9如: 孟母三迁选自列女传曾子杀猪教子(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万年教子(选自汉书.陈万年传)10 .略 解析联系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 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这样做,符合教育 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

7、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悬赏纳谏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 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 乎? ”勾践曰: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选自国语 越语上)注释栖:退守。昆:兄。种:指文种。进对:进谏。资:积蓄。絺:细葛布。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6 解释加点词语含义。(4分)(1 )乃号令于.三军 于 (2)共知越国

8、之政 知(3) 虽无四方之忧 虽 (4)然后乃.求谋臣乃7 .翻译:(4分)(1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译文:(2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译文:&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2分)答:9.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文中的这句话是提醒勾践什么?答: (2分)10. 文中劝说越王勾践“未雨绸缪”的观点还有现实意义吗?说明理由。答: ( 3分)6. ( 1 )向(2)管理 (3)即使 (4)才 解析文言虚词也纳入了中考范围。7. (1)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准备好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2)这就像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天一下雨,人们一定要

9、用它。&悬赏纳谏解析兵败退守,这时他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真读第一句话,从江山平分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能够听取别人的进谏。9. 等到兵败才想到寻求谋臣,未免太迟了。解析揣摩这句话的含义,就可得出答案, 这是个反问句,答在问中。10. 如 有现实意义。文种的话是告诉越王要有危机意识,要提前谋划。不能临阵磨枪。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 切不可临时抱佛脚。 解析 这是开放性习题,主要扣住“准备上”, 做好预案,就不会慌乱。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

10、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 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 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 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还:同“旋”,掉转身。故:特意。冀:希望6 .解释下列词语 (4分)(1 )志 (2)罔 ( 3 )逾 ( 4 )盍7.翻译:(4分)(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译文:_(2)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译文: & 请你填写原句“孔子云:“

11、学而不思则罔, 。 分)9上述选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 分)答:10.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3分)答: _ 一6. ( 1 )同“识”记(2)迷惑而无所得,(3)超过 (4)何不解析这几个字在其他文章中学习过,这是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7. (1)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2)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解析()“夫”这里是“那些”的意思,“善者”是“好的人”,“从”。(2)“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坐”通“座”。是“跟从他学习”。&思而不学

12、则怠。解析这道题是考记忆能力。9. 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解析抓住“勤学苦练”“提高道德修养”两个方面回答。10. 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 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注释】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驾:驾驭、统摄。郁离

13、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方:酒方。仕:做官。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 3处)。(3分)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客有好佛者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 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译文: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译文:12. 本文的“千日之酒”比喻什么 ?( 2分)答:13. 文中用“酒糟”比喻什么?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4分)答:14读了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3分)答:9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 /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解解析:此题也可

14、根 据古汉语词句的知识来断句。第一个 “酒”是名词,作 “为”的宾语,其 后可断句。 “鲁人 ”是 名词,作主语,其前可断句。因此,此题可断句为: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10 喜欢酿造 酒方 做官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词语。这是学过知识的再现与运用。11 得意洋洋地自认为有十分独到的见解。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偷窃了他的糟粕罢了。12. 真正的佛教教义。1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 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14如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今后不管做事都要谦虚谨慎,不能一知半解就沾沾自喜,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学生读了此文对自己的教育意义,矫正易 产生的骄傲思想,符合三维教学的价值取向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