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学习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098073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里馆》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竹里馆》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竹里馆》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竹里馆》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竹里馆》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里馆》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里馆》学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里馆学习资料竹里馆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涵盖各学科分类和各类其它学习运用的资料,如:图书书籍,学习课件,视频教程,课后答案等,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竹里馆学习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竹里馆原文: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竹里馆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闲会面,而命笔成篇的。竹里馆赏析

2、: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然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安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安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特别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他的挚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闲独处者的形象。次句承上写诗人悠闲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王维是闻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

3、弹琴明显不是供人观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可见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或许就是这首竹里馆。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

4、林。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原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假如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缺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起句写“人不知”,结句写“月相照”,也可谓相互呼应了。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别

5、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会和观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养相一样,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6、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支配,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四周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样;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

7、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比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宁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支配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出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