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09374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成本管理现状(一)资源与环境1、水面资源。全区水域面积1000万亩左右,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本研 究所指的鄱阳湖区包括:彭泽、湖口、都昌、九江、星子、德安(含共青城)、 永修、鄱阳、余十、万年、乐平、余江、进贤、南昌、新建县,瑞昌、丰城市及 庐山区,共18个县(市、区)外湖增殖捕捞面积400万亩。目前开发利用于水产 养殖的面积为250万亩。2、草洲资源。目前草洲面积为200余万亩,湖区年产鲜草20亿公斤以上。 十草可消化蛋白质接近稻谷含量,草洲饲草牧用价值很高。3、低洼田资源。湖区有宜渔低洼田300多万亩,农(渔)业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已开发用于渔业的为15.

2、41万亩,利用率为5%左右。4、渔业资源。据调查统计,鄱阳湖有鱼类122种、豚类2种、已鉴定的贝类 8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102种、浮游生物266种。5、总体生态环境。目前,鄱阳湖水质总体情况良好,绝大部分达到地表水 II类标准,局部水域少数指标超过渔业水质标准。(二)发展现状与主要经验1、水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经验湖区历来是我国、我省重要的水产品产地。2004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251万亩,占全省的46.1%,水产品总产量为72.99万吨,占全省的46.69 %;渔业 产值达到61.63亿元,占全省渔业总产值的43.06%。主要发展经验:一是清晰的 渔业发展思路,明确的主攻方向,是湖区渔

3、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目前,湖区半数 以上的县有自己的特色品种和主导产业。二是大力推进“一条鱼一个产业”、“一 县一品、数县一板块”的产业化发展是湖区渔业快速发展的较好模式。目前渔业 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的县(市、区)达至6个,超过20%的达到12个。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是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增强产业发展素质的有效手段。2004 年,湖区特种水产品产量22.16万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30.36%;特种产值32.45亿元,占湖区渔业总产值的52.65%。2、草食禽畜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经验湖区草食畜禽历来以水牛和水禽为主,鹅的饲养量较少。但随着农业结构的 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水牛饲

4、养量有较大下降,水禽生产也明显衰退。到 2004年,湖区牛饲养量90多万头,养羊16万多头,水禽7855多万羽,其中鹅872 多万羽。主要发展经验:一是大力发展“草一牛一渔”模式。在天然牧草面积有 限的情况下,建立人工草场,发展养牛业,同时利用网围发展渔业。二是大力发 展“水禽一渔”模式。利用水禽粪便促进水生饲草的生长,然后用水生饲草直接 喂鱼。3、水生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经验到目前为止,湖区水生蔬菜生产面积为40万亩,其中藕莲20万亩,荸荠4.5 万亩,水芹3.5万亩,菱白、菱、芡实、水芋等其它水生蔬菜12万亩。主要发展 经验:一是因地制宜,适度开发野生藜蒿、野生菱角和芡实等特色产

5、品;二是调 整栽培时间,主动适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把水生经济作物作为当地农业 中的重要产业来抓,做大产业规模。(三)存在的问题1、政策不到位。目前我省还没有真正出台扶持湖区“三水”产业发展的政 策,渔业“非农非工”现象就比较典型。一方面,渔业不仅享受不到涉农的优惠 和扶持政策,而且很多地方渔业用地、用电没有享受到农业用地、用电的政策, 甚至国家批准建设的水产原良种场项目用地都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渔业养殖基 地不能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物,渔业生产者难以通过金融信贷渠道解决流动资金。2、投入少,基础建设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3、科技制约问题突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关键技术急需解决。水产养殖

6、 新品种的开发技术、淡水鱼保鲜与加工技术、养殖关键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蚌瘟病的防治技术等急需加以研究和解决;种草养畜的配套技术宣传和推广力度 不够,技术入户率不高;水生蔬菜科研开发力度小,科技含量低,单产低,无公 害标准化生产仍处起步阶段。4、经营体制和机制不活。有些水面目前仍产权不清,管理权限不明,难于 做到可持续开发利用,甚至是纠纷不断;湖区水面养殖开发特别是大水面承包期 过短,造成对水域的掠夺性和使用,不利于水面资源可持续开发。生产经营普遍 偏小,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5、技术推广体系薄弱,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中介组织等社会 化服务组织建设较为滞后。6、专业或批发市场建设

7、滞后,缺少加工型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湖区水产品年加工率为10%;水生蔬菜加工业落后,品牌意识淡薄,蔬菜年加工 量仅占总产量的1215%,以腌制品、罐头制品、冷冻品等较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保鲜、干制、汤制等较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偏少。7、滨湖地区的血吸虫病危害严重,影响了草食畜禽的发展;鄱阳湖采砂船 作业对渔业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湖区部分地方不注重鄱阳湖及 其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涉及渔业水域的工程项目往往不考虑其对渔业生态环境 的影响;企业排污水超标,使渔业污染事故日渐增多,重大污染案件时有发生。(一)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要以科学发展观

8、为指导,因湖 制宜,因时制宜,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统筹考虑当前与今后发展的需 要,既重视农业经济增长,又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当前最迫及的任务是加快湖区 农业和农村经济,但之中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突出位置,力争以最小的资源 和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使它的效益最大化,使它们们相互协调,相 互促进。为此,一是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要 坚持“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开发方式。 三是要坚持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原则。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产 业进程和标准化生产进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卫生。(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指导思

9、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湖区定位于我省乃至全国一个重要的农业经济区,按照“水 面兴特色养殖”和“潜力在水”的要求,立足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现状,把资源 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水产业、畜牧业和水生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并把水 产业作为重点,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提升湖区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2、发展目标湖区资源得到持续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一批主导品种和主导产业,涌现 出一批龙头企业;湖区农业经济规模明显增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使湖区成为 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品、草禽畜禽和水生经济作物的生产和供应基地。 力争到“十一五”期末,种养殖总面积达到480万亩(不含鄱阳湖外

10、湖增殖捕捞 面积);水产品产量100万吨,养肉牛150万头,鹅2000万羽,鸭15000万羽;水生 蔬菜产量6000万吨(不包括莲子产量1.8万吨);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147.4亿元, 加工水产、畜禽产品50万吨;“三水”产品出口创汇1.2亿美元。其中:(1)水产业。养殖面积达到300万亩;鄱阳湖外湖增殖与保护面积达到 400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10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额1 亿美元。水产品加工量达到20万吨。(2)草食畜及水禽。开发利用草洲100万亩,建人工草场20万亩,养肉 牛150万头、鹅2000万羽、鸭15000万羽;草食畜及水禽产值达到30亿元。年加工 草产品

11、50万吨。水禽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3)水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万亩,产量6060万吨(不包括莲子产 量1.8万吨);产值17.4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三)发展重点1、水产业:第一,加快“三大”资源的开发。一是改造中低产鱼池15 万亩,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将30万亩宜渔低洼田资源开 发成农(渔)两用田或池塘。三是开发湖、库等大水面资源,提高单产;发展“三 网”养殖,力争新增网箱10万箱。第二,加快建设河蟹、珍珠、触鱼、乌鱼、小 龙虾等10个主要名优品种的增养殖基地130万亩,产量达到30万吨。其中出口水 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85万亩。第三,实施鄱阳湖外湖4

12、00万亩的增殖与保护, 增加可捕捞资源量。第四,建设配套相关支撑体系。一是新建九江长江重点渔港、 鄱阳湖北门口渔港等7个重点渔港。二是建设环鄱阳湖区淡水鱼虾、珍珠加工与 出口示范区。三是在完成南昌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二期工程、中国鄱阳湖国际水 产城建设的基础上,新建九江市、上饶市中心批发市场,并在进贤等县新建7个 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四是新建三角帆蚌、乌鳢、斑点叉尾触等9家省级水产原良 种场。五是新建12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疫站和4个设区市级水生动物疫病区域 防疫中心。六是完善县级水产站,建设重点乡镇水产站和区域性中心水产站;加 快渔业信息站建设,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草食畜及水禽业:在湖

13、区每年饲养肉牛60万头;发展肉牛饲养户1000 户,户均养牛50100头;肉牛育肥场50个,育肥肉牛场规模500头;年种草饲养 灰鹅1000万羽;建立年处理50万吨的湖草加工厂一座。3、水生经济作物:建立60万亩水生蔬菜生产基地;完善白莲、莲藕、 荸荠、水芹、水蕹菜、水芋、菱白、藜蒿等蔬菜良种繁育体系;在完善无公害蔬 菜生产技术规程和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每个县植保站建立一个病虫害监控站;加 快建立现代化蔬菜商品化处理线和冷藏库,使5年内湖区蔬菜商品化处理率达到 80%,蔬菜总贮藏能力达到总产量的20%;建设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并配套建设相 关体系。(四)政策措施与建议充分发挥鄱阳湖区资源优势,发展

14、农业和农村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既要有扶持政策保障,又要有战略工程措施,坚持分步推进, 点面结合,加快发展。1、政策保障。-制定水产、畜禽养殖同等享受农业用地、用电、用水的优惠政策, 按农业用地安排水产原、良、苗种场建设用地;将退耕返草政策纳入鄱阳湖区。-对水产原良种场和商品鱼基地实施保护,建立征用补偿机制。-对新建“三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国土部门要依法做好用 地审批及供地服务工作,有关费用按国家规定的下限标准收取;在城建配套等收 费上给予一定优惠;新建批发市场免收3年市场管理费,加工企业、销售商贸企 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减征和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15、。-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技术推广、科研单位、专业协会、中介组织 及各类事业单位等所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水产良种技术、健康养殖技 术等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享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解决好水生动物防疫的立法问题,避免造成政府管理的缺位;加快 研究深化国有渔业企业改革、水面承包权政策问题。-稳定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到有机构、人员、编制和试验 示范基地,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为技术推广奠定基础。2、战略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议省设立湖区“三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将中低产鱼池改造、湖库等大水面开发以及低洼田(地)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建 设列入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并

16、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应参 照商品粮等基地建设的做法,予以专项扶持。-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湖区水资源保护立法工作;实施水域 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广水中移栽水草,并结合人工种草和草洲改良,实施血吸 虫病的防治和动物保护工程;规范采砂行为,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在实施好 鄱阳湖禁渔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取缔毒、炸鱼和定置渔 业等有害渔法渔具,做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 污水的排放。-加大科技攻关和推广技术力度。积极推广生态、无公害种养模式,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组织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家对“三水”产业种 养、病防、贮藏、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技术支撑;加大现有成果的推广转化力度,发挥科技对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