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09143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陈情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陈情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陈情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陈情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一、导语设计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情表,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二、解题1表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

2、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陈,陈述2李密李密,名虔,字令伯,武阳人,西晋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与祖母相依为命。自幼师从名儒谯周,以文学见称,有辩才,尤精通春秋左传。在蜀国曾任尚书郎,曾出使吴国,受到时人称赞。蜀亡后,西晋武帝看重他的才干,征召他为太子冼马。可是李密家有96岁的老祖母,夙婴疾病,且李密又是蜀汉降臣,心系蜀汉,故无法也无心出仕,因此写了这篇奏章推脱朝廷的任命。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

3、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3、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稳定民情,笼络人心,对于西蜀的名人贤达,或征召他们到洛阳供职,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做官。晋武帝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晋武帝执意要李密出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拉拢人心,显示皇恩浩荡,因为李密在蜀汉曾经做过官,出使过东吴,具有一定的外交才能;另一个原因就是李密因孝闻名,借李密来推行自己以孝治天下的国策。4、李密为什麽要委婉陈情?李密在西

4、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三、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处于忠与孝的矛盾中。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请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

5、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提示: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 3、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

6、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4、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5、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

7、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四、体悟本文情感。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请轻声朗读课文,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

8、 引导:“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言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五、作品拓展 1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引导: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

9、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2讨论:晋武

10、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六、小结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七、布置作业1巩固文言知识点2. 背诵文中名句【整体感知】题目叫“陈情表”,那么,是谁“陈情”,他向哪个人“陈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为什么要“陈情”,“陈情”的内容是什么?陈情的目的是什么?他怎么“陈情”,请尽量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李密陈情(介绍李密,见前文);他向晋武帝陈情(介绍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

11、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陈情的背景,“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做官;陈情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或请求辞官回家奉养祖母;陈情的方法,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一段】1、作者写陈情表是有自己的目的的,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呢?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幼年遭遇,他

12、的幼年与他人有何不同?明确:为了打动皇帝;作者幼年孤苦,有很大波折。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九岁,不行 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 有儿息 祖母: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时间:逮 前 后 寻朝廷征召之殷征召: 察 举 拜 除 当 两难之情 官职: 孝廉 秀才 郎中 洗马 事态紧迫:切峻、责、逼迫、催、临门、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寓理于情、晓之以理感恩之情 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 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两全之情先尽孝后尽忠2、作者幼年有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见上表)3、一个

13、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由于身世的特殊,祖母的养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4、作者不仅提到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且还提到自己对祖母的赡养感恩之情,如果用第三段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哪句话?明确: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两句话就点出了作者与祖母的深厚感情。5、小结:第一段,写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论述,即“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第二段】1、本段有一句关键语句,表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来。 明确: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

14、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明确: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3、由此可见,本段分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按时间顺序。4、表时间的词语有哪些?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辞不就职”?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明确: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表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事态的严重紧迫: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5、第二层如何体现出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明确:处境狼狈: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