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070650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题(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一、 填空题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 反比 关系。2、明适应过程是视网膜上锥状细胞的光感受性 降低 的过程。3、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目的性、 客观性 、 精细性 、 敏锐性 。4、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 可分为 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5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 和 差别感受性 。6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是 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的客观指标是 差别感受阈限 。7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 提高 的过程;明适应是视觉感受性 降低 的过程。8吃糖后吃橘会觉橘酸,这是 继时 对比现象;灰纸放在白纸上,显得比放在黑纸上暗些,这是 同时 对比现象。9深度知

2、觉的生理线索有 双眼视差 、 双眼辐合 、水晶体调节和运动视觉。10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精确性 和 观察的敏锐性 。二、 单项选择题1、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幻觉 D时间错觉3、月朗星稀是感觉的( ) 现象。A适应现象 B对比 C后象征 D视觉障碍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外受感觉 D运动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3、属于感觉的( )。A继进对比 B回想 C适应 D继时对比6、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概括7、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应称为( )知觉。A深度 B大小 C形状 D面积8、视觉属于 (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机体觉 D外受感觉9、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 )知觉。A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10、 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应是( ) 感觉。A外受 B内受 C本受 D皮肤11、 费希纳指出符合对数定律的是( )。A 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 B心理量变化和物理量 C物理量的变化和心理

4、量 D感觉和感觉阈限12、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13、内脏痛觉属于( )A外受感觉B本受感觉C内受感觉D感受性14、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 )A嗅觉B皮肤觉C暗适应D明适应15、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 )A嗅觉B皮肤温度觉C触压觉D痛觉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 17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18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出磨苹果感到光滑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

5、阈限 19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20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剧感觉能力 21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公式为( )。A B cK=I/I D 22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2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 )。 A同时对比 B继时对比 c适应 D感受性24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

6、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统党 D视觉25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是( )。 A形状知觉 B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空间知觉26天空有云彩飘动好像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哪种运动知觉现象?( ) A真动 B诱导运动 C似动 D自动27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 C理解性特征 D恒常性特征28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形式是( )。 A知觉理解性 B观察力 C观察 D知觉品质三、 名词解释 1、 感应性: 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2、 感觉适应: 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久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7、的现象3、 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 差别感受性: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5、 似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6、 观察: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7、 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本受感觉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四、 简答题1、 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是有那些?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的品质:目的性、客观性、敏锐性、精细性2、知觉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知觉的选择性,

8、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吧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它所受到的制约(1)与当前人们的实践活动的需要相关,(2)是否形成鲜明的对比。(3)是否具有活动性(4)刺激的强度是否足够引起注意。3、简述运动知觉及种类。它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1)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的知觉(2)似动知觉 是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4、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感觉对比是指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两种

9、。同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视觉的同时对比比较明显。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就叫继时对比,继时对比在味觉中表现较为明显。5、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他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有有的知识,经验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理解。人的知觉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的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词语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知觉的理解性对人

10、的知觉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的一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6、 什么是运动知觉及其依赖的线索?运动知觉是指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它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它所依赖的知觉因素主要有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照性,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五、 论述题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1)知觉的选择性及影响因素: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是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对象当作知觉背景,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

11、动所需要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的遵循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促进教育,教育效果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2)知觉的理解性及影响因素: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他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1、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正确.2、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同时言语的提示和知识经验也可补充直

12、接经验的不足或缺陷,是人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更完整。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3)知觉的整体性及特点: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应,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想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在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知觉时,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强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对象中强的成分决定着直觉整体性的特点,而弱的部分常常被掩盖.对于这种知觉特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使学生能更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整体。(4)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直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视觉恒常性有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量度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等.它能使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他们,从而使人能在客观环境中正确定向,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