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06981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 名人读书的故事1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果,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先生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尊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老伯伯心里真兴奋,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高士其点点头。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过了好一会儿,同学们才一个个来到学校。

2、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用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细致啦。校长讲完了话,叫高士其站到他身边来。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颗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乱跳。校长摸摸高士其的头,表扬他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高士其把校长的话记在心里,每天,他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回家就仔细做功课,他跟全班的同学都要好,跟同桌的一个同学更要好,下课以后,两个人一起嬉戏,可兴奋呢。可是有一天,这个同学嘟着嘴,冲着高士其说:你究竟相识我吗?高士其觉得很惊奇,说:咱俩是好挚友呀,怎么会不相识你呢?这个同学气呼呼地说:那你刚才上课的时候,为啥忽视我呢?高士其一听,笑了起来。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这个同学

3、拿出纸头,折成一只只小青蛙,静静地玩了一阵子,玩着玩着。觉得一个人玩没有劲,就凑到高士其的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来玩斗青蛙吧!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专心听先生讲课,这个同学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同学又轻轻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坐得好好地在听课。这个同学心里挺不兴奋,用劲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这一来,高士其回过头来了。那个同学指指膝盖上的两只纸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对那个同学白了一眼,又专心地听先生讲课了。高士其想到这里,笑起来了,他对那个同学说;下课的时候,咱俩一起玩,是好挚友。可是上课的时候,我就不相识你了。高士其的话,说得这个同学也笑了。名人读书的故事2侯宝

4、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出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全部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之后,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确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最终被他抄录到手。名人读书的故事3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侯宝林勤奋好学,使侯宝林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出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侯宝林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全部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确

5、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最终被他抄录到手。名人读书的故事4伽利略是意大利宏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觉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高校读书期间,就特别新奇,也常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打算了很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学问,并且深

6、人地驾驭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需有新奇之心,善问之意。名人读书的故事5鲁迅鲁迅先生从小仔细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果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马上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因为苦读书,后来最终成为我国闻名的文学家。车胤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但是因为家境贫寒,经

7、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非常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静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突然发觉院子里有很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飘舞。他突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起先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今,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苏东坡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可以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行能一下子全部汲取,只能集中留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缘由,那么就从这一个

8、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一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胜利,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起先发生爱好。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殊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起先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依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爱好,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常常爱和同学在一起探讨,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孙敬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一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

9、避开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匡衡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夫。传到匡衡,却喜爱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困,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但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耀

10、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名人读书的故事6他读起书来,对四周的一切就理睬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用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文风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名人读书的故事7素龙圩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创建人为黄世臣。黄世臣,字起白,号觉虚,素龙镇上池冈人。世臣家贫嗜学,少年时养鸭为生,在田里放鸭期间,常常手不释卷,边放鸭,边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明万历三十五年,考进岁贡,并被委任为江南婺源县县丞。由于政绩显著,以后世臣又先后被提为云南

11、易门县知县、寻摄昆阳州篆、云南通安州知州。名人读书努力的故事6: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夫。传到匡衡,却喜爱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困,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耀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名人读书的故事8名人努力读书的故事一:苏洵发愤苏洵是宋朝出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年夜家之一。他小时辰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理解到念书很主要,以后起头

12、发愤念书,抓紧一切时刻进修。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晚上起来就扎在书房里念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午时时,夫人料理盘碟时,发觉粽子曾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左右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埋头念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恰是靠着这种细心刻苦的精力,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年夜家。从古至今,年迈立志进修的事例也触目皆是,青少年年迈就不能进修了吗?当今学问爆炸的年头,今世科学文化迅猛生长,使学问的更新期大年夜大年夜收缩,活到老学到老是期间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年少到垂暮都要不终了地进修,不消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照旧必要保持进修,否则赶不上期间的步调。名人努力读书的故事二:

13、八十二岁的状元梁灏是五代时代的人,却是宋太宗时代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始终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折朝代。只管屡试不中,但他绝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录用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与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曾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年夜殿上,太宗问他的年事,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蕴含了几何考场上的辛苦和辛酸!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阿谁期间的悲伤,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起伏在劫难逃。但他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力却是极为

14、悲伤的。在修业路上,要是各人都像梁灏那样孳孳不断,为到达方针不吝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使着末不能功成名就,至少能够满腹经纶垂名后裔。这种刚劲的修业精力值得每个人私家称扬和进修。大年夜器晚成的故事讲解并描述青少年:进修不在于春秋,人的生平是一个始终进修、始终完备的历程,只要精确对待,不竭如一,就能到达你的方针,实现自己的志向。名人努力读书的故事三:匡衡凿壁借光念书匡衡是西汉出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宠爱进修,刻苦勤勉,然则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进修。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昼读过的诗经时,察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恋慕在灯光下念书的人,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能够念书了。

15、匡衡正在考虑着该怎么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宏大年夜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要是在这边偷偷凿个洞,近邻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耀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能够借着这点光亮念书了吗?他快乐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荒僻处凿了个小小的洞窟。霎时刻,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赶快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珍贵的光明处,收视反听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云云刻苦,都感想特殊快慰,同时又倍感酸楚。以后往后,匡衡白昼帮大年夜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近邻人家借来的灯光,孳孳不断地念书,经由不懈地全力,最终成为一代学者。这个故事讲解并描述咱们,外界前提不是制约咱们成功的选择成分,自己的全力才是成功的要害。进修中碰着坚苦是常有的事。但要全力抑制这些坚苦,要有受苦的精力,作育自己的进修毅力。名人努力读书的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鲁迅小时辰很是狡诈。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细致,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喧闹。这时,戏台四周曾经挤满了人。俄然,喧闹的锣鼓声停了,从靠山走出一个人私家,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情愿上台?咱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常很是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