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课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068698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a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la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la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la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la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a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a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课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课文避免出现偏差耿庄学校 许玉华2002年10月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课文避免出现偏差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火热,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为了适应这种改革、创新的浪潮,我们应该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来对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课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够正确地认识、理解和运用它,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一切改革和创新将成为空谈,所以在教育科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也应该以正确的目光看待课文,用正确的方法学习课文。 在讨论如何看待和使用课文之前,我们首先看看用陈旧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除了使课文的作用没充分很好的发挥外,还会造成领导和老师在对待课文问题上出现什

2、么偏差。一、脱离语言环境学习语言。这一点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孤立地学习课文;二是孤立的学习语言,可能是为了便于组织课堂教学,也可能是怕学生翻书分散注意力,有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合着课本学习,单独识字,学词,在黑板上讲文章,最后才打开课文朗读背诵。还有的老师大量讲解语言概念,讲文学理论,甚至企图通过讲解写作知识来指导作文,于是在学习课文时,却又不抓语言训练了,老师孤地围绕内容转圈子,而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二、不把课文当例子学,为教课文而教课文,“目的是没有的”拿来一篇课文,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然后读书、识字、学习生词,再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爱段分析课文内容、人物性格、

3、概括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和社会意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最后做习题、总结答案、布置作业,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不能说这样做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学生这样学习,学到了哪些类似“数学定理和公式规律性”的知识呢?人们习惯于把语文划到记忆类的科目中,就是因为我们让学生记了太多没有用的东西,如段意、中心思想。为教语文而教课文的现象,折射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三、忽略文化的,情感的熏陶因为这种熏陶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短期投资比长期投资见效快,硬件比软件的易搞,加上考试的指挥作用,不少语文教师就舍不得在这上面认真投入时间和精力了,文化的积累必须靠“背”,烂熟于心的东西越多越好,

4、现在很多老师也重视背书,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不看重背前朗读,不重视朗读时的联想和想像,却在丢字上弃而不舍,这种做法,表面上重视课文,可却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情感的熏陶”要避免这种偏差,要求我们教学以人为本,以课文为教学出发点,以课本为教学归宿,以新的高度和眼光看待教材中的课文,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一座桥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和方法学习它。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和使用课文:1、课文为语言训练提供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研究证明,只有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训练,才能有好的效果。例如识字,儿童认识单个单个的汉字很困难,认识童谣故事中的汉字就要容易得多,再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有实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小

5、小的语言环境,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都有可以用拆字释义的方法构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识字快而持久;人名、广告招牌、单位门牌、书皮上的汉字常常不用教,孩子就认识了,也是因为它们处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来看学词,汉语中绝大多数词语是多义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义是不同的,离开这个环境解释词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把词放在具体的环境中,才有它特定的意思,然后来看学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哪个好,长句、短句哪个好,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哪个好,具体说明和概括说明哪个好所有这一切离开个体语言环境都无法做到理性的判断。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可以反用语义、谬用词性,做意用语法不通的

6、句子至于离开语言环境学段学篇,就更不可能。脱离语言环境识字、学词、学句,不能说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这样学到的字、词、句是零散的、杂乱的,不容易记住。心理学家认为,“按照认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课文是按照“认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材料,利用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学生能“入”得进去,也便于随时提取“出业”,化作自己的语言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应当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2、课文应做好学生语言的具体范例。进行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一个可学的榜样,这个榜样就是课文教材里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精品,话应当怎样说才明白、准确、生动、周密、条理清楚,怎样说才能表达作者

7、或作品人物的感情,怎样说才能令读者心悦诚服,得到读者的喜爱并让读者受益,课文就可以效法的榜样,模仿是青少年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课文的范例特别重要。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语文的自学能力,也不能只谈规律、原则、方法,而不接触实际,必须有规范的语言样板,以便解剖麻雀,举例发凡,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文就是好的样板和实练对象,如:教师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故事情节,用穷人一文带领学生学习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草船借箭的情节,课文的这个作用,就像理化的例题和练习题,整个过程让学生完成了心理上的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其他学科的主体部分除了例题和

8、练习题,还有让陈述教学内容的部门,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可语文完全可以脱离课本而与语文教学无关,教师讲什么学生训练什么,随意性很强,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3、课文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熏陶。思想的、观念的、习惯的、道德的、审美的所有关于价值观的一切,在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中,都通过课文影响学生,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的,点点滴滴渗透学生的灵魂,融化在血液里,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健全人格的人,这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反过来又会大大促进学生终身自觉学习,主动吸收民主和世界文化的精髓。课文的这个作用与物理学黑洞的道理相似:大量物体凝聚成质量特别大的一点物质,这一点可以吸收无数的物,它蓄存的能量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起作用。除了以上三点,课文中渗透了各学科的知识,学习课文可以开扩学生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我们强调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课文的人,如果把书本、课本抬高到超越人发展的地位。一切以书上为准、一切围绕着课本转、惟课本是问,教师和学生就被钉死在书上教学,就没什么活力了。反过来,我们应从“人”出发备课,完全不必拘泥于课文出现的生字,根据学生周围生活环境和实际条件,灵活教与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用更新的教育思想、方法稳定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