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06216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_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镇青年就业调研报告”。 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四群工作队员 车桂华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劳务输出工作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对农民外出务工褒贬不一。笔者在保山市农村局工作期间接触这方面的工作,有一此理性认识,但缺乏感性认识。今年二月本人有幸参加“四群”教育工作队,派驻龙陵县勐糯镇海头村,借此机会,于2023年3月至5月,就勐糯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调研:一是与勐糯镇政府及其

2、所属的大寨、勐糯、海头、田坡、沟心等村民委员会分管和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镇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听取他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的看法和建议;二是走访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和外出打工者家属;三是与镇政府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收集了市劳促会制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表;四是直接对本人在四群工作中所联系的村民小组海头三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一)勐糯镇基本情况 勐糯镇位于怒江峡谷之中,距保山市政府所在地166公里,距龙陵县城127公里,东边和南边以怒江为界与施甸、镇康隔江相望,东系施甸县酒房乡,南属镇康、永德,西与平达乡

3、相连,北与碧寨乡接壤,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全镇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720米,最低海拔600米,年平均气温20.6,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属怒江流域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全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83个村民小组;2023年末有4997户,总人口18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5818人,非农业人口2497人,耕地总面积6.41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5亩,全镇粮食作物总产7532 吨,人均占有粮食量476公斤,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6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12元。 (二)镇政府填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勐糯镇政府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镇报市劳促会制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表载明:20

4、23年全镇共农村劳动力资源8210人,占农业人口的51.9 %,其中:男劳力4220人,占劳动力的51.4%。年龄结构为,1617岁的劳动力有768人,占9.35%,1844岁的有3661人,占44.59%,4559岁的有3052人,占37.17%,60岁以上729人,占8.88%;小学以下文化的有2356人,占28.7%,初中文化4690人,占57.13%,高中(含中专职高)980人,占11.93%,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84人,占2.24%。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有1498人,其中接受种养业培训1236人(种植业795人,养殖业441人),占82.51%,加工、餐饮和其他培训262人,占17.4

5、9%。 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为2982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32%,占18岁至45岁以下青壮劳动力的81.45%。其中,常年在外务工597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20.02%;其中到省外121人,市外132人,县外141人,县内203人;自主创业40人,带动就业102人;季节性打工2345人,占转移总量的78.64%,其中到省外141人,在市外619人,到县外737人,在县内848人。 近两年来除了举办两期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镇政府基本上没有开展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 (三)海头三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本人对四群工作中个人所联系的海头村三组120户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

6、务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海头三组总人口548人,农业人口520人,农村劳动力350人,占总人口的63.87%;男劳动力167人,占47.71%。农村劳动力中:16-17岁有1人,18-44岁有226人,45-59岁有88人,60岁以上有35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有125人,占劳动力总量的35.71%;初中文化177人,占劳动力总量的50.57%,高中文化有的42人,占劳动力总量的12%,大专以上文化有6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07人,占劳动力总量的30.57%;其中,常年在外打工有7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0.28%;占外出总量的66.36%;到省外

7、24人,占外出总量的66.36%;市外9人,县外1人,在县内有37人(铅厂19人),占外出总量的34.58%;自主创业19人,占外出总量的17.78%,其中在省外1人,县内1人,在县区内17人;季节性打工17人,占外出总量的15.89%,其中省外3人,县外1人,县区内13人。 (四)乡村干部和打工群众对外出务工的看法 、基层乡村干部的观点。 在与镇、村干部的座谈访中,除了少数干部认为,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开阔眼界,还能带动乡村发展外,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一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政治产业”(甘蔗、烤烟、香料烟)的发展;二是富余

8、劳力少,红白喜忧无人帮忙;三是小姑娘出去后不回来,大龄男青年找媳妇难。还有的担忧:聪明能干的都出去打工了,今后的农村谁种地。因此,建议政府不要再抓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否则今后乡村两级工作更难做。 2、打工者及其家属的看法 常年在外务工的同志都认为:家庭承包土地少,田地活路不够做,不出去打工在家上没事做,一年下来挣不着几个钱。外出打工,一是活路不重,有规律;二是能开阔眼界,长见识,能学到一技之长或管理方法,将来有机会自己也能发展点什么;三是生活比较丰富,不像在家那么单调;四是收入比在家上好。还有部分年轻人认为,外出不只是为了赚钱,不出去打工呆在家上等于浪费青春。 打工者家属都认为,出去要比

9、在家好。如余德恩(两个儿子在省外打工)所说:“在家他们两个人还做不赢我一个人,钱挣不到,还要吃要用,不注意就会学得些坏毛病,出去打工多少也受些约束,不仅能自己苦自己吃,每月每人有3、4千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能帮我陪3万多的帐,比在家种10亩香料烟还强呢。” 二、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一)转移方式和途径单一。镇内没有中介机构,近几年来镇政府也未有组织开展有序输出。外出务工者都是依托血缘、地缘及人际关系网,经亲朋好友介绍、在外务工的同乡引路、自己寻找而实现转移就业。 (二)外出务工仍具兼业性。勐糯镇地处怒江峡谷的亚热带地区,人少地多,农业产业收入也相对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市第一,故

10、农民恋地情节很浓厚,土地依然是农民心目中“最后的归宿”、生活的保障。在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亦工亦农,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季节性打工的有2345人,占转移总量的78.64%。 (三)本土转移务工人员多。一是因为勐糯镇人少地广产业多,农业生产用工量大,每年采摘香料烟和砍收甘蔗季节需要劳动力60万,本镇范围内的劳动力无法满足,需要从镇康、永德、缅甸等地引进大批劳动力;二是勐糯镇境内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有大小企业30多个,尤其是在辖区内有上市公司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勐糯制糖公司,这两个公司汲收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仅海头三组常年在在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务工人员达

11、19人,占常年在本地务工人员的51.35%,全镇在本土范围内转移就业人员占36%。 (四)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左右,多数人没有专业技能,因此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 (五)外出打工成社会时尚。近年来,长年在外打工的人不断增加,有的夫妻同行,有的是举家外出,形成了以打工为生的“打工族”。“打工”成为一种时尚,成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生活方式,打工不再单纯是为了出去赚钱。部分长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回到农村,竟然找不到自我,难以适应农村生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勐糯镇

12、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外出打工呈现出“旅游式”。目前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未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能,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就业需求,他们将失去竞争优势,那些需要一定文化程度和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与其无缘,体质相对差、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的青年农民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务工单位。多数外出打工者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岗位,最多两年要“下岗”或“跳槽”,导致外出打工的就业地点不稳定,流动性大。单从“旅游”的角度看,我这个工作几十年的公务员不如一个打工农民。但“旅游式”的打工制约着劳动力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13、 (二)盲目无序的转移,增加了转移成本。多年来,由于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网络和劳务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就业指导,外出务工仍处于无序转移状态,有许多农民盲目自发进城,走出家门以后很茫然,到什么地方?去什么厂?做什么工?待遇如何?远行几千公里到了沿海城市后靠自己到各企业去寻找工作。信息获取成本高,就业成功率低,很难针对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及转移效益,同时也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社会保障不落实,合法权益无保障。虽然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

14、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也已经于去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给职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种保险,缺一不可。但由于外出务工转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急需找到工作的农民根本不懂也不敢向企业提出合理要求,加之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农民工依法所享有的各种社会保障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造成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就业不稳定性,也影响了企业的产业升级。 (四)政府服务缺位,信息不灵。近年来,基层政府组织和部分领导干部,对外出务工的认识片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年轻人外出打工看成是“懒”、不想干农活,把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劳动力工

15、钱上涨归结于外出务工。从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引导工作不热心,不主动,甚至持抵触情绪,导致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的情况不明,底清不清,信息收报不实。市县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任务通常是由乡镇劳动保障部门的业务人员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弄虚作假,结果是报表数据失失,逻辑错误。 (五)培训针对性不强,工作滞后。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十分重视,每年中央财政和省级都有针对性地下达培训经费,由于我市的地方财政紧张,无法下达配套经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加之培训资源有限,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与转移脱节,培训滞后于市场需求,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往往是以农业产业上的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代替了转移技能培训,如勐糯镇前两年组织了1498人参加培训,其中种养业培训占了82.51%,且培训时间短,收获少,因此农民参与转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转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的战略意义,明确农村劳动力从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高效益的二、三产业转移,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变为市民和产业工人,是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