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058891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XX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数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和日争光.”是由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入大门我们能够看到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现在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书院始于唐朝,当初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

2、时期,统治者实施“偃武修文”政策,激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效凸现出来,并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和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个新的教育制度。当初,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不过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当代的大学湖南大学。因此岳麓书院能够说是教育的缩影。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赫曦台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她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以后山

3、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更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小说。传说嘉庆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她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把,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碰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就大不如“寿

4、”字。除去小说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老百姓的一个期盼。你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挂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的意思。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平面图.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两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千平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区;讲堂后方,包含文庙和专祠,是祭奠区;左后方是园林区。这是古代书院比较经典的格局。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能够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和毛泽东留下的和赫曦台相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

5、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奠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个庄重、神妙、幽远的纵深感;表现了中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小说,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全部是经典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管安、利、勉哪种情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达成成功的目标;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

6、”。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示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现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大门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数次兵和火和重建,现在保留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础格局。现在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XX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尤其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她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她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岳麓书院今后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大门两旁一幅著名的

7、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途经,她吐口而出;“于斯为盛”,正确十分巧妙。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正确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全部出自典故,意义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全部是语气助词,没有有详细意义,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这里尤为兴盛。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确实,岳麓书院当初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

8、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异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和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听说是宋代的作品。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后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全部反应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理想。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和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个人文环境,达成教育人的目标,这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大

9、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现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时尚,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上联的意思是说,不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全部是把培育人才作为紧迫的任务,切不可忽略世界的历史时尚和千年学府的作用。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现有继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拭,近代的毛泽东、蔡和森,她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继续前行。二门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取五间单檐悬山结构,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

10、,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984年重建的。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战争期间曾被炸毁,先匾为198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督程颂万先生。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上亮点出岳麓书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写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习礼仪的好地方。着幅对联

11、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后面的碑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先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森林。当初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此,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常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讲堂。讲堂讲堂在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

12、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北宋岳麓书院创立时,即有“讲堂”,明代称为“成德堂”,后改称“静一堂”或称“忠孝廉节堂”。讲堂檐前挂有“实事求是”匾。为民国早期湖南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宾步走程撰写。“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意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块是“道南脉”匾,有乾隆皇帝御赐。这里的“道”是指理学。战国时期思想界是百家争鸣,汉武帝“废绌百家,独尊儒家”,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唐宋时期,部分儒学思想家吸收拂、道新的思想,发展形成儒家新的思想体系。其中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称为“理学”。岳麓书院是朱熹传输理学思想的基地之一,因

13、此此匾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所播传湖湘学派是理学南传的正宗。它表示了岳麓书院在理学传输史上的地位,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输理学的最高评价。此匾为原物。另一块是“学达性天”匾,由康熙皇帝御赐,意思是人经过对理的领悟,能够认知天命,达成天人和一的地步。原匾被毁,这是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隆道二年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拭撰,她说明了岳麓书院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对书院教育含有重大影响。该文由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法协会主席周昭怡1983年书写。屏壁后面刻有岳麓山全景图,临摹自南岳志。讲坛上放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访院,

14、和山长张拭讨论中庸之义,开创了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讲堂壁上还嵌有很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厉”碑;清代山张王文清撰问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这些全部是书院教育研究的主要史料。讲堂前还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社会科学院学委员冯友兰先生所书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此联妙在:上联两句原是本书院大门联,下联援引离骚中的一句话:“沅有芷兮澧有兰”,略作改动为:“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便成了两个对仗句。从全联看,上、下两联,各自成对。在内容上也有内在逻辑联络。为何 “唯楚有才,于斯

15、为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右边是“今日书院馆”,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书院的照片和题词,和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的学术活动。讲堂左边有“文泉书店”游客能够购置到相关书院的书籍和其它著作。请游客自己观看。看完以后,请穿过讲堂,看到的是御书楼。御书楼岳麓书院创立早期就在讲堂后面建有书楼,以后宋真宗皇帝赐书给了岳麓书院,更名为“御书阁”。清康熙二十六年,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始建御书楼于现址。清代所建的御书楼不幸毁于抗日战争中,今天御书楼是80年代仿宋代风格重建。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曾将其万余册个人藏书捐赠给岳

16、麓书院。御书楼内壁有“力群书屋”,专室保藏。中国古代藏书楼很重视防火,楼前多建有水池;房屋之间还建有高高的封火墙。同时,出于一个信仰,在大楼屋脊的两端经常塑有两条抬头的龙。听说这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名叫“蚩吻”,好吞火。以次避火灾。至于檐角的宝剑,则是因为蚩吻还有一个兴趣,就是啃木檐,为了预防它的劣行,就用宝剑镇住它。古代建筑到处浸透着传统文化色彩。御书楼两侧复廊嵌有朱熹诗碑、重修岳麓书院记等主要碑刻。看完以后,请从御书楼左侧边门进入的是园林。那里有麓山寺碑、百年轩和书院八景中的四景。进入园林,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碑廊。碑廊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碑廊中即嵌立历代遗碑13方,其中有朱熹手书的“道中庸”、“极高明”等碑,是书院的主要遗存;有新制的岳麓书院文件史料碑刻27方,这些碑文反应了历代岳麓书院的建设过程,是研究岳麓书院发展历史的主要文件,撰文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