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03252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标:1 、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深切的母爱2 、增强学生直面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体验探究式 学习的乐趣3 、学习作者的预言教学重点:地坛、母亲给我的生命启示教学方法:师生讨论,领悟、鉴赏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让今天同学们穿的衣服好漂亮,请穿红衣服的女同学谈谈, 今天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 ( 以衣服的选择和心情的关系 学生思考史铁生与地坛 )二、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解释词语:宿命心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解释)三、课文研读:1 、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史铁生为什么选择了地坛?明确: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 - 生命

2、荒芜 地坛的特点: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剥蚀淡褪坍圮散落)史铁生选择地坛是因为他们相似,还因为地坛“是一个 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地坛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荒芜但并不衰败”。不衰败的表现 ?明确: “蜂儿”、“蚂蚁”、“瓢虫”、“露珠”的活 动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的响动 .( 处处有生命的律动 )2 、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 2 节写我与地坛的缘 分 - “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 四百多年”。)在作者的心目中,古园和他是息息相通的, 古园能够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 示,可以说,自他残疾以

3、后再来到这里,古园就成了他生命 的一部分。荒园的破败烘托了落魄颓唐的精神状态和悲苦的命运, 野草荒藤的茂盛,自在坦荡却让“我”感到万物盛衰皆自然。3 、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 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 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 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 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 认识自己。古圆就像一个智者能够感受他的痛苦、

4、理解他的 感受并给他以生命的启迪。(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这段描写细致而深刻,写了园中的几中小昆虫,如蜂儿、 蚂蚁、瓢虫、蝉等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 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 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 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 认识到每一个个体 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 园中播散着熨帖而 微苦的味道。”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 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

5、懂其价值的 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 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是石门中的落日,还是一群高歌的 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 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 深地打动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 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 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三处景物描写衬托了作者情感思想的变化、引发了作者 对生命的思索,本身也是对生命的感悟。4 、作者从荒芜的地坛得到了生命的启示,这个启示是 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可以辩论的问题)生不该 由自己决定

6、,死也不该由自己决定,人活着应顺从自然。我 虽残疾了,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 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地坛这座历经 400 年沧桑的古园,馈赠作者的是如此丰 厚,使他从不幸中走了出来,所以作者“常常要到那园子里 去”“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去寻找生命的感悟,吸取顽强生 活与奋斗的力量,作者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激:“哦,地坛, 我的古园,你是我的精神家园。”地坛 - 精神家园。5 、怎样面对残酷的不公平的命运,这个问题的解答, 也不是史铁生一个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 亲的伴行,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学生朗读第二部分有关文字讨

7、论:(1)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 , 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 怎样的难题。是什么样的难题呢?(指名朗读第 3 节开头一 段文字)明确:儿子残疾,又沉默寡言,独自上地坛,情绪 变化无常,使本已痛苦的母亲更增了悲伤和恐惧,却又不知 道为儿子做些什么。( 2)母亲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 (默默的爱,痛 苦忍耐)(3)史铁生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一种情感? 范读第 8 节(多媒体显示答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 养而亲不待”。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母亲的“活法”,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 , 母亲对待儿子 的爱,让作者明白了面对苦难应该怎样活下去,所以母亲是 史铁生生命的航标。4 、为什么写母亲写得这么感人?设

8、想母亲的心理, “空落的,不眠的”等语句形象的突出了母亲的焦虑、空虚 和痛苦,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因 此,“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上帝看她 受不住了,就召他回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这 样沉痛的文字,叙议结合,自然渗透深沉的感情,写得既饱 含感情,又富有哲理,是对母亲的最深切的理解。六、母爱感言1 、懂你(多媒体播放), 2、联系课文、歌词,谈 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对母爱的认识。 3、(多媒体显示) 歌 颂母爱的名人名言。示例: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 的呼唤,就是“妈

9、妈”。(纪伯伦)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 一片荒漠。(英国)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 情(邓肯)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作家刘墉告诫中学生说,中学时期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时 期,等你功成名就再来孝顺父母时,已经来不及了。七、总结课文(多媒体显示)我与地坛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地坛 - 精神 家园,第二部分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母 亲 - 生命的航标。母亲与地坛合二为一。因此,题目只能是 “我与地坛”。让我们在史铁生对生命感悟的昭示下,用我们的辛勤努 力,碰撞开一条通向幸福的人生之路,让我们的母亲都为我 们感到骄傲。(下课)教后感: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一课时教完是完全可能 的。本教案考虑两点:一,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史铁生 对生命的感悟,二,营造一种感受亲情的气氛,让学生情感 得到一次陶冶。因此,第一部分着重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 从母爱与爱母的层面上引导学生体会生存的意义。这样设计 容易操作,从教学实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石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