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02621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生物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生物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生物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生物与环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单元生物与环境 J1 生态因素3J12012全国卷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3B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豌豆和杂草争夺阳光和土壤中的矿物质等,所以二者是竞争关系。田鼠与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豌豆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属于寄生关系。 J2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4J22012重庆卷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

2、,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B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及识图能力。据图分析a点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蝗虫作为害虫,对它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在它的增长速率很小的时候防治才更有效,A正确; ab段增长率在减小而种群密度在增加,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性别比例,使出生率下降,那么就可以防止种群数量在波动时出现很高的峰值(c点),C正确;将蝗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可以减少蝗虫对植物的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4

3、D3J2I32012天津卷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4A解析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和萘乙酸生根的实验,考

4、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可以代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A项正确; NaOH进入琼脂块是扩散作用,其速率是一定的,跟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没有关系,B项错误;要准确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取样要取多次,以求平均值,C项错误;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组的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几个小时至一天,观察生根情况来确定最适浓度,D项错误。6J22012课标全国卷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

5、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图2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D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图中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而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表明在6个月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所以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对。天敌的迁入,主要捕食到该种群中“老、弱、病”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对。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对。大量诱杀雄性个体,

6、造成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会对种群的密度造成影响,D错。27J22012江苏卷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5、图6。请回答下列问题:图5图6(1)根据图5和图6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在pH为8.0 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图7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 这是因为_。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

7、)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7,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个/ mL。27(1)绿藻蓝藻(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3)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藻细胞密度过大1108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其调查,考查学生分析曲线,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1)结合题图可知,绿藻的pH适应范围最广;据图可知,在pH为8.0时,蓝藻光合速率最高,利用CO2能力最强。(2)藻类生长过程中,细胞代谢产物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会改变培养液pH,因此需要加入缓冲液以维持pH。(3)取出的样液立即加入固定液,将藻细胞杀死、固定,防止计数过程中藻细胞数量变化。若藻细胞密度过大,细胞计数困难,计数前需适度稀

8、释。据五点取样法可数出,四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内的细菌数分别为5、4、4、4、3,故每个中方格内的细菌数平均为4个,整个大方格内共25个中方格,100个细菌,其体积为1 mm1 mm0.1 mm104 mL,因此藻细胞的密度为100/104100(稀释倍数)1108个/ mL。 J3 群落的结构特征、演替及丰富度4J32012全国卷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4D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在垂直结构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

9、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其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所以动物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垂直分层有关。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可影响下层的光照和土壤营养状态等,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所以D项错误。3J32012福建卷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3C解析 人工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10、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多,B错误。分析曲线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这样,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体现物种的丰富度。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3J32012北京卷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3C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信息的

11、能力和理解能力。金合欢蚁取食金合欢树的花蜜等,所以金合欢蚁能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说法正确;金合欢蚁可以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B说法正确;金合欢蚁不能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C说法错误;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说法正确。 J4 生物与环境综合9J4A12012天津卷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

12、素通过参与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的结果。(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单选)。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水体溶解氧较高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9(1)磷脂ADPPi能量ATP(2)自然选择(3)B(4)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综合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参与了ATP与ADP

13、相互转化的反应,两者相互转化才保持了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2)从进化角度分析,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3)若水体中溶氧较高,则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是有利的,不应是减少的原因,而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或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富集作用)均可使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时,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4)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是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从生物群落流向无机环境的;大型消费者指向分解者的箭头已标出,所以图中不用再标。312012四川卷 回答下列、小题。.J4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

14、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31.(1)大豆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能量流动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是大豆,因此大豆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猛禽与田鼠之间是捕食关系。(2)田鼠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